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效果

余燕妮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省内江市, 641100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效果。结果 撤机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的价值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模式;早期分级康复训练;呼吸重症;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患者的常见临床技术,其目的在于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氧合作用以及纠正高碳酸血症等,但有研究表明,长期机械通气干预会诱发较多并发症[1],且不利于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呼吸重症康复是一种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其以患者的病情为基础,在评估完患者的康复需求后,制定具备针对性的康复计划,相比常规护理方式而言,呼吸重症康复则更加具有科学性,干预价值显著,为此,本文进行如下对比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60例,均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一组命名为观察组。

对照组:本组30例中有14名女性患者以及16名男性患者,年龄范围:48岁-66岁,平均(56.73±2.11)岁。

观察组:本组30例中有13名女性患者以及17名男性患者,年龄范围:47岁-67岁,平均(56.85±2.08)岁。

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适当抬高床头,定期翻身叩背,辅以振动排痰,在此期间,保持气囊压力,并于机械通气期间,适当调整参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定期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的主被动活动,辅以注意事项叮嘱等。

观察组: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1)组建多学科干预团队:由ICU责任护士、呼吸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学科等成员组成,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制(2)评估分级:评估患者的康复分级,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策略,一级为被动训练,二级为主动训练,三级为在二级的基础上,强化主动训练[2](3)三级康复措施:一级:ICU责任护士将床头抬至30-40°,呼吸治疗师采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行肺复张干预,康复师和责任护士则负责患者肢体关节的活动度训练;二级训练:ICU患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呼吸治疗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锻炼膈肌收缩强度,责任护士协助患者行呼吸肌训练,康复师需要协助患者完成上下肢体的运动;三级训练:呼吸治疗师需要负责患者的脱机训练,在呼吸平稳后选取自主呼吸模式,逐渐完成脱机工作,责任护士继续负责呼吸肌训练,康复师继续上下肢训练,并与责任护士、呼吸治疗师一同完成转移训练。在如上多个流程中,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分别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干预以及心理疏导等工作内容[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撤机成功率。

并发症:呼吸道梗阻、声门水肿以及VAP。

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当处理结果显示p<0.05,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撤机成功率

如下表一所示,撤机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撤机成功率 n(%)

组别

n

成功率

观察组

30

28(93.33)

对照组

30

22(73.33)

X2


4.320

p


0.038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见表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 并发症发生率 n(%)

组别

n

呼吸道梗阻

声门水肿

VAP

发生率

观察组

30

1

0

1

2(6.67)

对照组

30

2

2

4

8(26.67)

X2





4.320

p





0.038

2.3 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见表三所示,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表三 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x±s)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0

4.36±1.11

15.15±3.14

对照组

30

7.78±1.30

24.99±3.80

t


10.958

10.933

p


0.000

0.000

3讨论

对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讲,脱机困难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在长期的通气干预下,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增多,并且对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无明显干预价值。而临床常规的干预模式很难满足患者个体化的需求,导致干预效果不佳,而本文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则可以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以及肺部功能康复的需求进行精准的评估,从而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化需求实施不同的分级康复训练,从而使得患者在不同时期得到不同的专业服务,促进肺部功能的有效改善,并保证肌肉力量的快速恢复[4],最大限度的规避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患者行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肺部功能,缓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吕丽娜,高彦娜.医护一体化综合气道护理模式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VAP风险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5):6695-6698.

[2]赵帅.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哈尔滨医药,2021,41(06):6-8.

[3]张鹏.改良式体位引流联合口腔清洁护理模式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VAP风险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12):150-152+156.

[4]李雅.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2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