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庞德的法学思想主要包括:1.提出社会学法理学的纲领,认为法学研究应该着重:(1)法律制度和法律学说的实际社会效果,而不是封闭的规范体系和概念;(2)结合社会学和法学研究,为立法作准备,立法研究不仅要考察相关

  • 标签: 罗斯柯·庞德 法学家 法学思想 法律制度 法律保护 社会结构
  • 简介:艾尔伯特·维纳·戴雪(A1bertVennDicey,1835—1922年),英国宪法学家和国际私法学家。出生于英格兰莱斯特郡的一个贵族家庭,1852年考入牛津大学,后转入该大学利奥尔学院学习法律。1863年取得律师资格,并任出庭律师。1882年-

  • 标签: 艾尔伯特·维纳·戴雪 法学家 国际私法 生平事迹 法律思想
  • 简介:法治是一种合作性秩序,但同时也是一种对抗性秩序,这种秩序存在着秩序盲区、高成本和励讼等问题。引入礼来优化法治可以填补法治的秩序盲区、预防和过滤诉讼并适应中国国情需要。社会秩序存在第一性秩序和第二性秩序之分。第一性秩序是没有对抗和强制的社会秩序,如礼俗或宗教信仰所维持的秩序;第二性秩序是第一性秩序遭到破坏后依靠强力来维持的秩序,法治属于这种秩序的典型形态。第二性秩序需要通过第一性秩序才能完美地发挥秩序作用。礼让性秩序是一种无需强力维持的第一性秩序,是通过教化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情绪和习性来实现的秩序,它可以和法治相容并存,并弥补对抗性秩序的不足。把握传统礼乐文明的精神,建立适应现代文明的新礼俗,不仅可以接通中国传统文明的断脉,而且还可以使中国法治得到优化,彰显法治的中国特色。

  • 标签: 中国法治 礼让性秩序 对抗性秩序 礼法并重 新礼
  • 简介:摘要美国作为世界主要法治先进国家,其法官惩戒制度对惩治法官不良行为,维护法官形象,树立司法公信力起到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为避免冤假错案的出现,增强司法公信力,也逐步建立起了以错案追究终身责任制为主体的法官惩戒制度。但由于我国法制起步较晚,故我国法官惩戒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我国应发扬扬长避短之精神,结合美国之先进经验,对我国法官惩戒制度进行完善。

  • 标签:
  • 简介:引言:关于“法”的释义西语中“Jus”、"Lex”是被翻译成汉语“法”的最通用的两个词。“Jus”的基本含义有二,一为法,一为权利。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的著名定义法乃善与正义之科学”;拉丁格言,“错误不得产生权利”。此外“Jus”还有公平、正义等富有道德意味的含义。

  • 标签: 中国法律 罗马法学家 “法” 定义法 权利 正义
  • 简介:约瑟夫·拉兹(JosephRaz)英国学家,牛津大学研究员,新分析实证法学代表人。主要著作有《法律制度的概念》(1970年)、《实践理性和规范》(1972年)、《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1979年),

  • 标签: 法学家 约瑟夫·拉兹 英国 新分析实证法学 法学研究
  • 简介:"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司法的权力如果经过无知和盲从的非职业者之手,那么再神圣纯洁的法律也都会变质."[1]经过二十余年的司法改革,我国的法治状况已经有了的长足的发展.但历史和政治体制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司法人员的低素质而导致司法不公正和司法腐败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形象和权威,无法与繁荣发展的市场经济和诉讼的繁多复杂相适应.法律界于是开始把关注的视角从法律制度和法律技术层面的变革转向司法主体-法院及法官制度的变革.手握司法权柄的一个个具体的法官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最终实现者,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法治要求的职业化法官队伍成为新世纪司法改革"公正和效率"主题中的焦点,而法官选任制度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起点和守护神.科学合理的法官选任制度的构建无疑将对整个司法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尽管它必然离不开外部政治体制配套改革和内部其他法官制度改革的支持.本文拟在探讨法官选任制度的意义及现代法治对法官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我国法官选任制度与国外法治发达国家法官选任制度进行比较,进而对我国法官选任制度改革中一些具体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 标签: 法官选任制度 司法改革 国法 现代法治 法官制度 政治体制
  •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中国法制的历史至少是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揭开序幕的,而且经过四千多年没有中断的发展过程,以沿革清晰、内容丰富、影响深广、特点突出而被公认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虽然囿于专制主义的束缚,但研究法制的律学家仍代有人出。至20世纪初期,清朝政府在推行"新政"的同时,下令修订法律。当时担任修订法律大臣的沈家本,根据"参古酌今,会通中西"的方针,

  • 标签: 中国法制通史 中国法制史 中华法系 内容丰富 清朝政府 社会主义
  • 简介:杰里米·边沁(JeremyBentham,1748-1832),英国著名哲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奠基人。边沁出生于律师世家。1763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进入林肯法学院,并在高等法院法庭中做见习生。176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 标签: 法学家 外国 经济学家 功利主义 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
  • 简介:摘要法院调解作为调解方式的一种,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法治的健全,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尤其在处理与审判的关系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内涵、以及其存在的客观合理性进行论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标签: 调解 审判 完善
  • 简介:凯瑟琳·A·麦金农(CatharineA.MacKinnon,1946),律师、教授、作家、社会活动家,女性主义法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1968年于史密斯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分别于1977,1987年获耶鲁大学法律专业博士学位(J.D.)、政治学博士学位(Ph.D.)。曾任教于耶鲁、哈佛、斯坦福、明尼苏达、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机分校、芝加哥、多伦多以及瑞士的巴塞尔大学,1990年起任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

  • 标签: 法学家 外国 博士学位 社会活动家 1968年 1987年
  • 简介:孟德斯鸠(Montesquieu,CharlesLouisdeSecondat,1689-1755),法国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西方社会学先驱人物之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布烈德庄园,年轻时代专攻法律,对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诸多学问也有涉猎,当过律师,曾担任波尔多议会议长职务。其主要著作包括《波斯人信札》(LettresPersanes,1721)、

  • 标签: 外国法学家 法学家窗
  • 简介:韦斯利·纽科姆·霍菲尔德(WesleyNewcombHohfeld,1879—1918),美国法学家,奥斯丁之后分析法学派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霍菲尔德曾就读于加州大学、哈佛大学,1905年起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1914年起任教于耶鲁大学法学院。其最重要的作品是1913年发表的论文《司法推理中适用的基本法律概念》。以这篇文章的标题命名的论文集,在其去世以后被反复再版重印至今,是分析法学的重要经典文献。

  • 标签: 韦斯利·纽科姆·霍菲尔德 美国 法学家 法律思想
  • 简介: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大众伦理,是法律及其实践生成和发达的基础。现代法治文化,是吸收了中国传统伦理又融入了现代政治伦理和公共伦理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外化的法律制度、法治设施和法治实践。

  • 标签: 法律 法治 法律文化 法治文化
  • 简介:汉斯·凯尔森(HansKelsen,1881-1973),20世纪西方著名法学家,纯粹法学的创立人和代表人。原籍奥地利,出生于布拉格。自1911年起在维也纳大学任教。曾参与1920年奥地利宪法的起草工作。1920-1930年任奥地利最高法院法官。1940年开始流亡美国,后加入美国籍,先后在哈佛、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他的主要著作有《国家法的主要问题》(1911年)、《国际公法概论》(1928年)、《纯粹法学》(1934年)、《法和国家的一般理论》(1945年)、《国际公法原理》,(1952年)等。其中《法和国家的一般原理》有中译本。

  • 标签: 汉斯·凯尔森 法学家 美国 纯粹法学 法学研究
  • 简介:本文论述了美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状况、美国法律援助工作的特点和优点,分析了美国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美国法律援助对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借鉴作用。

  • 标签: 美国法律援助 概况与特点 问题分析 启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