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兹有父女同患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现对其临床及肌电图报告如下:例1:先证者,女,15岁,因尿失禁来院就诊,查体见双侧颞肌及胸锁乳突肌均显著萎缩,呈"斧头脸",握拳后两手不能马上松开,反复握拳数次后此症状逐渐减轻,直到消失.追询病史,此现象冬重夏轻,无叩击性肌强直,肛门反射消失.

  • 标签: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肌电图 胸锁乳突肌 双侧颞肌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与正常人群周围神经声像图,总结DPN的一般声像图特征及特异性超声表现;高频超声(HFUS)与肌电图EMG)进行相关性分析,印证HFUS对DPN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糖尿病(DM)患者DPN与足背动脉受累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DPN患者30例[A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6.40±8.77)岁]和同期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不伴发DM及DPN患者30例[B组,正常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5.33±10.10)岁],以及有DM无DPN患者30例[C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4.90±10.48)岁)]。3组行超声检查,A组和B组观察和记录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双下肢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前后径(D1)、左右径(D2)、横截面积(CSA)、神经被膜、神经束膜、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情况;同时A组患者进行EMG检查,记录上述神经的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A组和C组进行双下肢足背动脉的超声检查,观察其管径、斑块、内中膜情况,记录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B组各神经显示清晰,横断面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筛网状结构,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表现为线状高回声,纵断面表现为由平行线状高回声(神经束膜)分割成的断续管状低回声(神经束);A组各神经肿大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线状高回声模糊不清,D1、D2、CSA均较B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P〈0.05)。A组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CSA与EMG潜伏期呈正相关(r=0.527、0.910、0.702、0.581、0.793),与电位波幅呈负相关(r=-0.676、-0.298、-0.666、-0.439、-0.586),与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r=-0.766、-0.853、-0.716、-0.877、-0.774);A组及C组足背动脉均有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表现

  • 标签: 超声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背动脉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10日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MND患者,回顾性分析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的特征。结果本组患者的胸锁乳突肌电生理检查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其中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运动单位总异常率分别为88.6%及85.0%;异常自发电位仅见于22例。最大用力收缩时,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波型异常率分别为81.4%及82.9%。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可以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胸锁乳突肌逐渐出现失神经支配现象。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胸锁乳突肌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EMG)检查是否可以预判C5神经根麻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7例,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51例,其中男41例,女10例,年龄(59.3±8.2)岁。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时间、受损后三角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损伤后EMG的变化;结合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和没有恢复组;并按损伤后不同的时间点(≤6周、6周至6个月及≥6个月)进行亚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共27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接受了连续的EMG检查。在损伤≤6周的EMG检查中出现≥+2的纤颤的患者,其肌力将不太可能恢复,阳性预测值(PPV)为89.3%。损伤后6周至6个月间进行的EMG检查,与部分恢复组的患者比较,完全恢复组的患者检测到正尖波(55.6%和0%)的可能性更小(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募集相异常(88.9%和0.0%)的可能性更低(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更少出现运动单位电位(MUAP)时限增宽(66.7%和0.0%,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后6周至6个月在检查中的募集相检测为干扰相的患者有可能完全恢复的PPV为89.7%。结论EMG可早期识别并预判C5神经根麻痹后可能出现的完全、部分或没有恢复等情况,对于早期判定功能不可能恢复的C5麻痹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5神经根麻痹 肌电图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肌电图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收治的糖尿病早期PN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糖尿病未发生PN患者50例作为参照对象(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肌电图诊断,比较肌电图结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腓后神经F波、正中神经F波的离散度、潜伏期数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神经肌电图诊断糖尿病早期PN效果良好,可有效鉴别糖尿病患者PN的发生,为后续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肌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此次研究将2022.01-2022.12我院接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再将同期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30例,入院后均接受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比不同的检查结果。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对比均为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神经肌电图F波与H反射参数,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采取神经肌电图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单纤维肌电图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KEYPOINT4GH型肌电图仪对指总伸肌的纤维密度和颤抖进行测定,并按照常规方法给予患者神经传导检测,并对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进行测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关检查,普通肌电图的检测率为47.5(19/40),而单纤维肌电图的检出率为62.5(25/40),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纤维肌电图是早期诊断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的一个重要指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单纤维肌电图 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纤维密度 颤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schwarzertopas4通道检测。根据病程的长短来分为甲、乙、丙三组,将三组的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经过测定甲组非正常率为51.80%,乙组非正常率为60.00%,丙组非正常率为81.40%,总非正常率为64.20%,病情患者的病情越长非正常率就会添加。结论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是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有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在我国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有糖尿病的时间越长、饮食控制不当等都容易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最高为肌电图检测,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肌电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在重症监护病人发生多发性神经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床旁肌电图检查,观察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H反射及F波。结果神经电图,针极肌电图检测显示,有轴索及髓鞘纤维变性损害。表现为纤颤,正相电位。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F波、H波潜伏期延长。结论针极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获得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分布范围的完整性,对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重症监护 肌电图 多发性神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腕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神经肌电图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文将8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肌电图检查,以最终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神经肌电图的诊断准确性,分析腕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神经肌电图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腕管综合征早期患者37例,漏检4例;中期患者29例,漏检2例;晚期患者8例,无漏检和误诊现象。以最终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神经肌电图的诊断准确率为95.50%(74/80),二者诊断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腕管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手部功能,神经肌电图可在疾病早期对患者进行有效地诊断,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性意义,但神经肌电图并不能观察正中神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还需辅助其他检查方法联合使用。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病因 临床表现 神经肌电图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拟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为其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以任务导向性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通过手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手功能,通过肌电图EMG)检测周围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手功能实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治疗前,且桡神经MC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M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潜伏期(LAT)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LA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波幅(AMP)均高于治疗前,且正中神经、尺神经AM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AMP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明显提高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肌肉兴奋度,改善手功能,为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案。

  • 标签: 周围神经 肌电图 手功能 关节活动度 任务导向性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咬肌EMG检测在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MND患者均进行常规EMG检测,包括上肢、下肢、胸锁乳突肌及咬肌,测定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多相波、时限及波幅,募集相。比较患者咬肌EMG与胸锁乳突肌EMG相关性及差异。结果:咬肌EMG病变程度与胸锁乳突肌EMG比较,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和波幅异常表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多相波、募集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时限增宽幅度分别为66.44%、58.8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ND患者咬肌EMG检查所见异常表现与胸锁乳突肌EMG检测的异常表现具有可比性,在MND患者伴有颈椎病,尤其是患有高颈段颈椎病时,进行咬肌EMG的检查更具有鉴别诊断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咬肌 胸锁乳突肌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并对其展开分析与讨论。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27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患者患病时间长度将其分为三组,即A、B、C组,每组9例。A组患者患病时间不超过5年,B组患者患病时间高于5年但不超过10年,C组患者患病时间超过10年。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结果全部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征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及糖尿病自主神经病,三组患者的临床表征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肌电图在A组中出现频率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P<0.05)。结论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过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与患者年龄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实施肌电图检测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疗效。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不同病程 临床表征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中,神经肌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在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个110人,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上述两类疾病采用神经肌电图的鉴别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中,疑似周围神经卡压组的110名患者中,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有59人诊断周围神经卡压,占53.64%。有26名患者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有4名患者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疾病或者检查结果正常的有21人。同样的疑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10名患者中,肌电图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48人,占43.64%,而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有31人,合并型有5人,其他有26人。结论: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的可能性,从而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故值得作为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鉴别检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周围神经卡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肌电图 鉴别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骶神经根病变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应用肌电图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腰骶神经根病变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各56例和43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肌电图检查和影像学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腰骶神经根病变诊断准确率对比,肌电图为92.86%(52/56)与超声诊断的96.43%(54/56)无明显差异(P>0.05);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准确率对比,肌电图为93.02(40)与超声诊断的90.70%(39/4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骶神经根病变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肌电图检查能有效鉴别,具诊断准确率高的优势,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肌电图检查 腰骶神经根病变 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神经肌电图在检测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期间内我院接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1例。对对照组予以常规检测;研究组予以神经肌电图检测,检测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检测疗效予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应用显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供血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最后诊断结果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中,其效果显著,可及时发现周围神经的病变,提高诊断效率。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诊断慢性酒精中毒的辅助定量指标。方法选取我院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50例与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4年2月—2015年9月,采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健康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Ⅲ、Ⅳ、Ⅴ波潜伏期与Ⅲ~Ⅴ波峰间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脑干诱发电位可用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早期诊断,而肌电图的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肌电图 脑干诱发电位 慢性酒精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病程长短将其分为A组(病程>10年)、B组(病程5~10年)、C组(病程1~5年)和D组(病程<1年)各50例。对四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四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所有200例患者150例患者肌电图检查为异常,异常率为75.00%,其具体异常主要体现在MCV、尺神经F波、SCV和胫神经H反射未引出或减慢等方面,A组患者MCV、尺神经F波、SCV和胫神经H反射异常检出率高于其它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病程不断增加会导致其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几率上升,且患者发生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时可有明显的肌电图变化,因此可将肌电图检查作为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联合肌电图EMG)与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客观指征.方法:72例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肌电图与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3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恢复程度.结果:根据EMG与SEP检查结果,轻度组患者21例,中度组患者26例,重度组患者25例.3组术后N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恢复(P<0.05),轻、中度组恢复至轻度功能障碍,重度组恢复至中度功能障碍.结论:肌电图或体感诱发电位异常,而腋神经运动潜速率正常且SEP的N13波形尚清晰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接受手术治疗的电生理指征.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