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构建和谐积极的人格、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能调动首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康复训练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根据不同的精神发病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进行康复训练,使首发患者精神症状消除,减少残疾精神,恢复生活功能,适应社会,回归家庭。笔者通过5-6年的临床观察,对首发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家庭干预、亲情化教育等护理措施,使他们的返住率减少26%-38%。

  • 标签: 首发精神障碍 心理干预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针对苯丙胺所致精神疾病的患者用药物非药物(心理干预)治疗,将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性的措施基础上,采用了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采用临床William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量表SDS量表,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患者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距有县局的意义。结论综合双心诊疗模式,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苯丙胺 心理干预治疗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全体患者均为男性,所有患者均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给予抗癫痫药物、情感稳定剂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均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全程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涵盖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生活技能训练等。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对症治疗,精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并发癫痫的患者癫痫发作已得到良好控制,病情基本稳定。经全程护理后,全体患者的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可适应集体生活。结论科学的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鉴于患者的特殊性,临床务必要对此予以足够重视,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保障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障碍 护理效果
  • 简介:智障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沟通表达能力差、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或重复刻板行为、专注力低、情绪行为异常、自伤、攻击性行为等,如不进行矫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然而,孩子问题行为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其进行矫治的方法也必须是多样的、全面的。首先要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做到家校教育方式方法的统一。同时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到一人一方法,一事一措施。而最为关键的是要善于走进孩子的世界,知其所想,知其所求。

  • 标签: 智障儿童 行为矫治 家校合作 科学方法 爱心责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相互关联,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在临床诊疗中由于睡眠障碍与常见精神障碍部分症状的高度相似性,常导致睡眠障碍被忽略或被误诊为精神障碍。通过睡眠障碍与常见精神障碍的关联、诊断鉴别诊断的要点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医生在临床诊治中提高睡眠障碍的识别率,降低误诊率。

  • 标签: 睡眠障碍 精神障碍 共患病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相互关联,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在临床诊疗中由于睡眠障碍与常见精神障碍部分症状的高度相似性,常导致睡眠障碍被忽略或被误诊为精神障碍。通过睡眠障碍与常见精神障碍的关联、诊断鉴别诊断的要点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医生在临床诊治中提高睡眠障碍的识别率,降低误诊率。

  • 标签: 睡眠障碍 精神障碍 共患病 鉴别诊断
  • 简介:婚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伴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外出打工,留守妇女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夫妻长期分居,一些留守妻子出现精神出轨行为出轨现象。这些留守妇女看似稳定的婚姻事实上已经处于失序状态,婚姻作为丈夫妻子之间一种合约的作用受到削弱。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8个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剖析,采用叙事性表达方式,深入揭示婚姻合约弱化的本质及其产生的社会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护留守妇女婚姻合约、促进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留守妇女 精神出轨 行为出轨 婚姻合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精神症状及护理措施。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期痴呆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调查患者的行为精神症状,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中,有91例患者出现了行为精神症状,行为精神症状发生率为91.0%。其中,出现的行为精神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妄想、幻觉,以及情感淡漠语言紊乱等。结论掌握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精神症状,并加强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期痴呆 行为和精神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问题,总结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90例,发放问卷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对医务人员的帮助需求较高;病人普遍存在认为娱乐活动及工疗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病人对病室、病友较为满意,对医务人员信赖;部分患者缺乏来自家庭的关怀,部分病人存在对工作及学习不能胜任的情况,部分病人缺乏来自领导及同事的理解。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问题涵盖对疾病及药物知识了解不足、对工娱及娱乐需求不满足等,部分病人存在对工作及学习不能胜任、缺乏来自领导及同事的理解及帮助等,有必要把握病人的心理问题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培酮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老年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奈哌齐,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量表评分(NCSE)、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等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 多奈哌齐 利培酮 精神 认知功能 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障碍的观察护理。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于2016年04月05日至2018年02月15日收治,且对6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6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经药物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精神障碍等症状于10天内完全消失,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障碍与应激反应、手术创伤、麻醉药物、骨水泥反应、年龄、感染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具有密切相关联系,故此术后需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如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加强心理干预,且营造舒适治疗环境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精神障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对患者细心的护理,44例患者皆已完全康复。结论对患者的正确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模式下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为主要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情况、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发生情况,评估疗效与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认知能力改善情况、不良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式,综合护理模式可作为优先选择,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类型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占同期脑卒中住院患者的48.2%(110/228),精神障碍表现类型,有分裂样精神病症状、兴奋躁狂症状、抑郁状态血管性痴呆,以情感障碍多见。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脑部供血、神经递质等与精神障碍有一定关系。精神障碍的诊断采用国际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ICD-10),并与国内SCL-90问卷常模进行比较。结论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均可产生多种精神症状,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征与卒中部位、年龄等有关系,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相应的治疗心理干预有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精神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电烧伤是一种特殊原因烧伤,其损伤机制复杂,是烧伤救治的难点之一。电烧伤不仅严重毁损机体的组织器官,同时显著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许多电烧伤患者饱受躯体心理的双重打击,使治疗难度增加,康复时间延长。有的患者虽然躯体损伤得到了良好修复,但因伤后精神障碍而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因此,电烧伤的诊疗除了重视患者躯体损伤修复,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治疗与康复。

  • 标签: 烧伤,电 精神障碍 应激,心理学 应激障碍,创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