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福建省农业经济增长存在不平衡性.正确认识农业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准确定位和减小差距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县为单位,以福建省农业产业GDP增长率作为测度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计算其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对福建省近10年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和市县间差异进行动态时空序列的分析,发现总体差异整体上呈现缩小趋势,但中间也存在微小波动,市县间农业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并通过县市农业产业GDP数据与图形相结合,分析了1999--2009年间福建省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原因,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农业经济 增长差异 区域差异 福建省
  • 简介:摘要:探讨市政系统常用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法和水利系统的常用的推理公式法在城市区域小流域暴雨量计算的差异性和衔接性,评估两种计算公式对提升城市抗内涝风险等级的影响。本文以南宁市平花河排水干渠工程为例,利用城市暴雨强度法、水利推理公式法等推求成果进行分析比对,确定南宁市五象新区玉洞火车站周边小流域暴雨洪水的规模,为城市区域小流域的防汛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供类似工程参考。

  • 标签: 暴雨强度 推理公式 城市区域小流域 抗内涝风险
  • 简介:本文采用中国沪深两市1998—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结合Wurgler(2000)和Richardson(2006)对资本投资效率的测度方法,分别从省级、行业和时间序列层面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从省级、行业和时间序列层面全面考察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效率较低;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效率在不同的省份、行业和年度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特征因素、财务因素与公司治理因素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在不同省份、行业和年度呈差异性特征。我们还发现,相比于制度因素对各省份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效率的有限影响,企业内部因素和行业因素的影响更大。

  • 标签: 资本投资效率 区域比较 行业差异 影响因素
  • 简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单元,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对该区域1996—2015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测度,从时空角度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长江上游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制约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与海拔高度负相关的线性变动趋势;而在海拔较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同样会受到海拔梯度带来的消极影响,但不是影响区域经济分异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海拔梯度 区域经济差异 长江经济带 自然地理要素
  • 简介:摘要: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需要对自身采购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需要耗费的成本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使成本降低,同时获取更高的利润。如果企业依旧沿用过去的采购方式,企业生产与经营的需求依然无法得到满足,因此,跨区域的联合采购模式成为更多企业当前选择的采购模式,并且期望通过不同区域之间同类企业的合作,在庞大的市场内部站稳脚跟。

  • 标签: 创新 区域联合采购 需求差异化 标准 运行机制
  • 简介:利用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市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效率,结果显示:经济效率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呈东高西低的递减态势,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表明:政府影响力在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东部和西部相对于中部更依赖于对外贸易依存度;城镇化水平对西部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高于中东部;金融环境、单位能耗和产业结构对三大区域间经济效率的影响效果均为负,抑制了经济效率的发挥。

  • 标签: 经济效率 经济增长 数据包络分析 面板Tobit模型
  • 简介:互联网在大陆扩散的区域差异,不仅存在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亦存在于各城市体系之间;更深的“数字鸿沟”潜存于对互联网的使用质量之中。只有当互联网能够为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发挥作用时,它才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工具。

  • 标签: 互联网 扩散 区域性差异
  • 简介:基于中国2001—2015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资本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静态创新效率和创新效率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地区内部技术流动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且内部技术流动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也显著促进了创新效率的提高;不同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劳动力市场扭曲对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抑制效应更明显,而资本市场扭曲则对东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对于资本稀缺的西部地区来讲,政府的科研投入对创新活动的开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标签: 要素市场扭曲 区域创新效率 超效率DEA 劳动力市场 资本市场 资源配置效率
  • 简介:高校区域分布体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稳定性,以及其变革与发展过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高校区域分布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首先对新疆普通高校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人口和GDP的视角进一步探讨新疆普通高校区域分布与区域社会经济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最后,提出协调新疆普通高校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疆高校区域布局结构优化,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新疆高等教育 区域分布 人口 GDP
  • 简介:以陕西省的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分析了2007—2013年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的差异现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区域间贡献率远高于区域内贡献率,区域内贡献率主要来自于关中地区。提出通过实现陕北跨越发展、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同时加强三大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 标签: 陕北 关中 陕南 区域经济差异 THEIL指数
  • 简介:采用人均GDP、GDP和人1:3指标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来描述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可以得出结论: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一直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基本呈缓慢缩小趋势,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是造成山东省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四大区域的比较上看,鲁西北的经济差异程度最大,鲁中地区次之,山东半岛地区的经济差异下降幅度最明显,鲁南地区的经济差异水平最低.但近几年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一些政策性建议。

  • 标签: 山东省 区域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 简介:通过构建工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工业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评估、先后排序与集团划分,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主要有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与市场化程度、资源组织供给能力、经济绩效与管理能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特殊因子--资信与抗风险能力、产品竞争力等6个方面;中国大陆31个区域的工业竞争力呈现出四大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据此,各区域必须相应采取不同战略措施,以提高其工业竞争力.

  • 标签: 中国 区域工业竞争力 非均衡差异 评估指标 因子分析 实证评估
  • 简介:姬塬油田长9油层组是滚动勘探的有利接替层位,在不同地区其成藏条件和油藏富集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样品测试及相关模拟实验。从烃源岩、储集体及其之间的通道、距离和动力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姬塬油田红井子、胡尖山及罗庞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气聚集成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红井子地区紧邻生烃中心.储层物性好,源储压差大,油气富集程度高;胡尖山地区储集物性较好.但距离生烃灶较远,源储压差较小,油气富集程度一般;罗庞塬地区源储压差较小,裂缝不发育,储集物性差,油气富集程度较差。

  • 标签: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差异性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形式,在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区域活动的开展并未起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进行差异性教学是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幼儿园区域活动差异性教学问题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具体运用,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差异性教学 幼儿园区域活动 应用
  • 简介: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参加此次第9届大运会男子篮球预赛的27支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别行政区)代表队;各代表队之间的比赛,共计81场。1.2研究方法1.2.1观摩及统计对第9届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预赛的27支队伍之间的81场比赛进行临场技术统计。1.2.2文献资料法检索2001年-2012年与篮球比赛相关文献和统计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归类整理。1.2.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和Spss对比赛所统计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1.2.4访谈法走访本次参赛的各个队伍的教练员和领队,并发放了问卷,获得了第一手队伍的资料。

  • 标签: 大运会 分布差异 预赛 篮球比赛 现状 男篮
  • 简介:摘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对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来说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对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分解。发现我国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十分明显,总体差距情况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分别表现出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和稳定上升三种特征。

  • 标签: 农业科技 资源配置 区域差异 驱动因子
  • 简介:本文选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三省四市的旅游总收入和GDP作为基础分析数据,研究了"十二五"期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状况。结果表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随着时间的发展在逐渐增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应采取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旅游业基础较好地区,同时要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 标签: 区域旅游经济 发展差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
  • 简介: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利用1998~2014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增长进行测算,并从全国、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域和31个省市自治区三个层面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在畜牧业增长中的贡献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从全国的角度看畜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畜牧业要素投入的增加;从区域层面和省际角度看,全要素生产率对畜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从与畜牧业增长相对应角度看,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高的地区和省份并不必然是畜牧业产出增长较快的区域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畜牧业 贡献份额 区域差异
  • 简介: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河南省18个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其区域差异,据此,提出河南省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与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

  • 标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评价指标 评价模型 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