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采用营养液培养,对5个不同玉米自交系5种供处理的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对不同浓度辞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最适宜的浓度为10^-7mol/L,最不适的辞浓度是10^-9moL/L;不同浓度的对玉米自交系生长的效应不同,对茎叶的生长影响较大,对根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SN-11为敏感玉米自交系。178、邢K36、昌7—2为中度敏感基因型,鲁原92接近高效基因型。

  • 标签: 玉米自交系 基因型 锌营养 敏感性
  • 简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C1.15.1.1),已经在多种组织中发现,它能将O2-催化生成H2O2及O2。迄今为止,已经从哺乳动物体内分离出三种SOD:CuZnSOD(SOD1)、MnSOD(SOD2)及EC-S0D(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化及分子特性。CuZnSOD(SOD1),是一类含有Cu及Zn原子的二聚体,存在于特定细胞的基质内,约占SOD总量的90%。在胞质及周质中,SOD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而在线粒体及质外,则以四聚体形式存在。在保护脑、肺及其它组织的氧化应激中,CuZnSOD被认为起着保护作用。运动神经元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据称也与同源二聚体CuZnSOD的错误折叠有关,已经报导,有多个CuZnSOD基因位点突变与ALS有关。本文将从基因的结构、表达、调节及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对CuZnSOD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SOD REVIEW
  • 简介:目的探讨噪声污染对大鼠激素水平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饲养)和实验组(分为35、65、85dB三个组),每组10只动物。每天刺激1次,每次刺激30min,连续刺激20d。第21天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A),睾酮(T),多巴胺(DA),Hsp-70水平。结果ELISA法检测发现,实验组(35、65、85dB组)大鼠体重比对照组分别减轻了23.45%,30.13%,35.64%,T和DA水平分别降低了9.12%、20.06%、37.99%和15.49%、18.31%、24.88%;NA和Hsp-70水平分别升高了35.08%、171.52%、197.86%和39.34%、195.09%、285.25%,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噪声污染能显著影响大鼠激素水平和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 标签: 噪声污染 激素 热休克蛋白-70 WISTAR大鼠
  • 简介: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症和腹型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临床研究发现高尿酸症与腹型肥胖经常在同一个体上出现,两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高尿酸症并腹型肥胖已成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高尿酸症并腹型肥胖模型的研究,对于阐释高尿酸症并腹型肥胖的病理及药理机制十分重要。本文就高尿酸症并腹型肥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腹型肥胖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对一例酪氨酸症患儿进行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的分析。方法:采用血氨基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尿液有机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患儿血尿代谢情况,采用PCR和一代测序技术分别对患儿的FAH基因和HPD基因的外显子及其旁翼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检测出先证者血液中酪氨酸水平为404.6μM、甲硫氨酸(Met)水平为126.4μM、苯丙氨酸(Phe)水平为514.8μM,三者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尿液中检测出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基因序列分析FAH基因未见异常,HPD基因上发现突变位点c.G97A(p.A33T)。结论: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血尿代谢检测结果,提示患儿为酪氨酸症患者,进一步的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可能为罕见的Hawkinsinuria症。

  • 标签: 酪氨酸血症 Hawkinsinuria症 代谢分析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脐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为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脐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共2次,治疗后半年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正常,腹水消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脐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简便、有效。

  • 标签: 脐血干细胞 静脉注射 失代偿期肝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溴隐亭不同给药方案在治疗高泌乳素症(HPRL)女性不育症中的临床疗效,关注其对女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就诊于我院的确诊为高泌乳素症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先口服溴隐亭调整血清泌乳素水平至正常后予以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对照组采取促性腺激素与溴隐亭同步治疗方案。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促排卵周期数、平均用药天数、雌二醇水平及妊娠率,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泌乳素都显著改善(P〈0.05);但是两组之间相比,采取溴隐亭药物治疗后诱导排卵的研究组在促排卵、雌二醇水平和妊娠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采用溴隐亭治疗高泌乳素症患者,调整至正常后再使用促卵泡激素药物促排卵治疗不孕不育具为较优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溴隐亭 高泌乳素血症 给药方案 促性腺激素 促排卵 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