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肥胖对成年期肥胖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1993-2011年的研究数据,该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在儿童期(7~17岁)和成年期(≥18岁)至少各随访一次。本研究选取儿童期第1次和成年期最后1次随访数据,最终纳入1 366名(男性占61.4%)研究对象。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儿童期腰围与成年期腰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肥胖对成年期肥胖的影响。结果研究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4年。36.4%(28/77)的儿童期肥胖会持续至成年期。儿童期腰围与成年期的腰围存在中度关联(r=0.32,P<0.001)。与腰围正常儿童相比,肥胖儿童在成年期发生肥胖的风险增加(HR=7.54,95%CI:4.91~11.58)。结论儿童期肥胖显著增加成年期肥胖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肥胖 腰围 儿童期 成年期
  • 简介:  摘要: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而肥胖对人类危害更大,我国人群又以肥胖为主,肥胖容易伤及内脏,因此控制肥胖意义重大。通过对肥胖人群粪便的研究,发现肥胖人群肠道菌群组成不同于一般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肥胖的原因除与菌群失调有关,尚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力活动。本文通过探讨肥胖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系,希望能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方向。

  • 标签:    腹型肥胖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 简介:基金项目唐山市科技局计划指导项目编号121302134a摘要目的探讨拔罐治疗对肥胖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40名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2组,A组采用运动及控制饮食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辅以拔罐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腰臀比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B组较A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可以有效降低肥胖患者的体重、减轻腹内脂肪量及胰岛素抵抗程度。

  • 标签: 拔罐 腹型肥胖 腹内脂肪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脂肪组织是机体的能量贮存器官,肥胖是机体脂肪组织过多的一种状态。依据脂肪组织在体内积聚的部位的不同,可将肥胖划分为皮下脂肪肥胖(又名均匀性肥胖、周围性肥胖、全身性肥胖)以及肥胖(又名内脏脂肪蓄积肥胖、中心性肥胖、上半身肥胖)。而脂肪在腹腔内肠系膜、内脏器官以及主动脉周围囤积的肥胖成为肥胖。本文分析了肥胖的中医针灸治疗现状。

  • 标签: 腹型肥胖 中医针灸 治疗现状
  • 简介:肥胖引起高血压的机制目前主要认为与瘦素、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系统和肾脏的作用有关,肥胖与胰岛素抵抗(IR) ,肥胖并发高血压与瘦素的关系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型肥胖 肥胖原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肥胖及其肥胖类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儿童心血管健康队列"基线调查数据。本研究纳入性别、年龄、体测指标、血生化指标和问卷调查变量等信息完整的儿童1 240名(男生657人,占53.0%)。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腰围组、肥胖前期组和肥胖组儿童的cIM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前期、肥胖与cIMT增厚(以性别、年龄别的P95为界值点)及外周超重/肥胖肥胖或前期的联合作用与cIMT增厚的关系。结果腹肥胖前期组、肥胖组cIMT水平高于正常腰围组(0.47±0.03、0.50±0.04 vs. 0.45±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前期组、肥胖组cIMT增厚检出率高于正常腰围组(20.8%、49.5% vs. 8.8%,P<0.001)。调整各种潜在协变量后,与正常腰围相比,肥胖前期、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肥胖前期:OR=2.53,95%CI:1.67~3.84;肥胖:OR=8.56,95%CI:5.97~12.29)。与BMI和腰围均正常者相比,仅肥胖或前期和混合超重/肥胖均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仅肥胖或前期:OR=2.24,95%CI:1.36~3.69;混合超重/肥胖:OR=6.94,95%CI:4.87~9.90)。结论儿童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较强关联,混合超重/肥胖与cIMT增厚的关联性更强。提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应当考虑混合超重/肥胖的重要性。

  • 标签: 腹型肥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平衡罐治疗肥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名腹部肥胖受试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实验组接受为期12周的平衡罐治疗,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则维持正常生活。在实验开始前、实验期间及实验结束后,对受试者的体重、腰围、臀围、围及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测量,并记录受试者的饮食习惯和运动量。结果:实验组在接受平衡罐治疗后,体重、腰围、臀围、围及BMI均有所下降。而对照组的体重及BMI亦有下降,但腰围、臀围及围却无显著变化。实验组中,大部分受试者在治疗后表示感觉更舒适,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在身体形态方面的变化较实验组缓慢。结论:平衡罐治疗对肥胖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它不仅能有效减轻体重,改善身体质量指数,还能针对性地减少腹部脂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对照组的受试者在身体形态方面的变化较实验组缓慢,提示我们应鼓励肥胖患者积极参与平衡罐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肥胖与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1月~4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15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围(WaistCircumference,WC)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测试患者IMA水平。结果腹肥胖组血清缺血修饰蛋白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女性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肥胖时血清缺血修饰蛋白升高,且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明显,提示高血压患者合并肥胖可能存在早期心肌缺血。

  • 标签: 腹型肥胖 高血压 腹围 缺血修饰蛋白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在中日友好医院普外代谢减重门诊就诊的2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使用利拉鲁肽治疗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25岁女性,因“发现血糖升高1周”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2糖尿病,同时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肝功能异常。予利拉鲁肽每日1针皮下注射,由0.6 mg逐步增加至1.2 mg,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体重减轻,肝功能和血脂改善,月经恢复正常。利拉鲁肽可作为2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优选降糖方案。

  • 标签: 糖尿病,2型 人胰高糖素样肽-1 利拉鲁肽 腹型肥胖
  • 简介: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临床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经常在同一个体上出现,两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并肥胖已成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高尿酸血症并肥胖模型的研究,对于阐释高尿酸血症并肥胖的病理及药理机制十分重要。本文就高尿酸血症并肥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腹型肥胖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社区中老年人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居民515人,对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量,计算相关指标,并进行血糖检测,分析各指标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515例研究对象中共检测出糖尿病患者68例,检出率为13.20%;在各指标检测中,肥胖患者的糖尿病检出率均高于非肥胖患者,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是中老年人群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与中老年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是中老年人群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中老年 腹型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肥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桓台儿童心血管健康随访队列”。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桓台县某所小学选取1 515名6~11岁儿童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19年11至12月对其进行随访,剔除基线cIMT异常者之后,最终纳入981名8~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的方法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腰围和cIMT等信息。依据基线期儿童的腰围状态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正常腰围组和肥胖组,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腰围组和肥胖组儿童的cIM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期儿童肥胖与随访期cIMT增厚的关联。结果981名研究对象基线年龄为(8.5±1.5)岁,随访年龄为(10.5±1.5)岁,男生占53.0%(520名)。基线期肥胖组儿童的随访期cIMT(0.54 mm)高于正常腰围组儿童(0.51 mm)(P<0.001)。肥胖组cIMT增厚检出率(23.9%)高于正常腰围组(3.9%)(P<0.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基线期正常腰围儿童相比,肥胖儿童与随访期cIMT增厚存在关联(OR=5.78,95%CI:3.43~9.74)。结论儿童期肥胖增加cIMT增厚的发病风险。

  • 标签: 儿童 腹部肥胖症 队列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肥胖患者胰岛 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年 1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就诊的 2糖尿病 及健康体检者,其中包括肥胖患者50人、 2糖尿病患者 30例以及健康人群 30例作为对照组开展实验探究,并实施高葡萄糖钳夹实验,测定内脏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结果:从测定结果上看,对照组患者的 FPRI、 GOD以及 ISI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组,且在 FINS、 HOMA-IR指数以及胰岛素原水平上则低于糖尿病组( P<0.05) ; 肥胖患者的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均高于非肥胖患者 (P<0.05)。结论:肥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出现了早期胰岛功能损伤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给予治疗。

  • 标签: 腹型肥胖患者 胰岛 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敏感性 Changes in islet function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obesity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硒蛋白S(SelS)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进行管理的T2DM患者209例,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选取健康人5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VFA与SFA比率(VSR)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等肥胖评价参数。根据亚洲人群肥胖标准将T2DM患者分为非肥胖组(VFA≤100 cm2)和肥胖组(VFA>100 cm2)。按照血清SelS四分位数将T2DM患者分为4组,Q1组SelS≤95.10 ng/dl(53例)、Q2组SelS为95.12~111.62 ng/dl(52例)、Q3组SelS为112.46~130.97 ng/dl(52例)、Q4组SelS≥131.33 ng/dl(52例)。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血清SelS水平与肥胖评价指标及其他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肥胖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肥胖(99例)、非肥胖组(110例)与健康对照组(55名)间内脏脂肪指数(V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679,P<0.01),血清Se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在SelS四分位数分组中,血清SelS水平最低四分位数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最低,组间SA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560,P<0.01),而VFA、SFA、VSR和VA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SelS与VFA(r=0.176,P=0.011)、VSR(r=0.188,P=0.006)、VAI(r=0.158,P=0.022)和SAA(r=0.448,P<0.01)呈正相关。血清SelS是VFA(β=0.172,P=0.003)、VSR(β=0.001,P=0.01)、VAI(β=0.009,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血清SelS水平与肥胖评价指标VFA、VSR、VAI正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硒蛋白S 肥胖 内脏脂肪
  • 简介:摘要探究2糖尿病患者肥胖程度与胆囊结石、泌尿系结石患病率的相关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住院的2 477例2糖尿病(T2DM)患者。每例受试者均接受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腹部B超检查。总人群按照腰臀比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使用方差分析各组间基线资料差异。χ2检验分析各组间胆囊结石及泌尿系结石患病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糖尿病患者结石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在胆囊结石组中,随着腰臀比四分位数的增加,患病率由2.4%(15/625)增加至12.5%(77/618)。胆囊结石患病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胆囊结石组,T2DM患者中位于腰臀比第4四分位数的患者相比第1四分位数的患者,其患胆囊结石的风险显著增加(OR=3.78,95%CI 1.16~12.30,P=0.027)。在肾结石组,随着腰臀比四分位数的增加,患病率由2.4%增加至6.8%。在校正除体质指数外其他可能混杂因素后,T2DM患者中位于腰臀比第4四分位数的患者相比第1四分位数的患者,其患肾结石风险显著增加(OR=5.34,95%CI 1.14~25.01,P=0.033)。但进一步校正体质指数后,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2DM患者肥胖程度与胆囊结石患病风险增加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久坐行为(SB)、体力活动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8~65岁成年人,收集其生活方式问卷,根据是否具有久坐行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是否达标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SB≤6 h/d、MVPA≥150 min/w;SB≤6 h/d、MVPA<150 min/w;SB>6 h/d、MVPA≥150 min/w;SB>6 h/d、MVPA<150 min/w。计算各SB-MVPA组合中腹肥胖的相对危险度。结果研究共纳入5 789例受检者,肥胖者达28.52%。肥胖人群与正常对照相比平均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已婚者较多,吸烟比例较高,水果摄入较少,睡眠时间较短,每日总坐立时间及职业性坐立时间较长(均P<0.05)。SB与MVPA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之后,SB>6 h/d、MVPA<150 min/w组发生肥胖的风险增高(OR=1.379,95%CI:1.111~1.711)。职业性久坐行为[SB(W)]与MVPA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之后,SB(W)≤6 h/d、MVPA<150 min/w组(OR=1.270,95%CI:1.047~1.541)和SB(W)>6 h/d、MVPA<150 min/w组(OR=1.256,95%CI:1.043~1.513)发生肥胖的风险增高。结论体力活动不足及久坐行为可能增加成年人肥胖风险。对职业人群而言,充足的MVPA能有效降低职业性久坐带来的肥胖风险。

  • 标签: 久坐行为 体力活动 腹型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肥胖患者治疗前后血酸,胰岛素及血糖血脂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治疗肥胖并伴有高尿血酸症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血酸,胰岛素及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BMI(体重指数),血酸,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及胰岛素水平与BMI(体重指数)呈正相关性(P<0.05),与体重无直接关系。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与BMI(体重指数)及体重无相关性。结论肥胖患者容易引起尿酸升高,诱发高尿酸血症,同时由于胰岛素降低,血糖升高,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需及时进行治疗。

  • 标签: 腹型肥胖 高尿酸血症 胰岛素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肥胖2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对血糖指标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肥胖2糖尿病患者共计54例划分为2组,对照组(n=27,实施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n=27,实施利拉鲁肽治疗),侧重对比2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情况和内分泌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肥胖2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内分泌功能。

  • 标签: 利拉鲁肽 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 血糖指标 内分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围、腰臀比超标的肥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对在老年干部病房住院的235名病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量,并计算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腰臀比(WHR=腰围\臀围)。结果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均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腰围(WC)、腰臀比(WHR)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性大于体质指数(BMI)。结论随着腰围的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增加。预防和治疗肥胖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病。

  • 标签: 腹型肥胖高血压 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