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失是一种以金线来织造纹饰的丝织物,被认为是中国元代织造工艺的典型代表。本文以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出土丝织品中的4件纳失为标本,对其纹样设计、组织工艺及织造技术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 标签: 隆化 鸽子洞窖藏 丝织品 纳石失 织造工艺 元代
  • 简介:四合花纹纳失辫线袍,元代,织金锦,袍长142厘米,两袖通长246厘米,袖口阔14厘米,下摆宽115厘米,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大苏吉乡明水村出土,是目前国内保存相当完好的一件辫线袍。

  • 标签: 藏品整理 藏品收集 四合花纹 "纳石失" 线袍
  • 简介:天水市博物馆现藏清宋琬主持摹刻《少陵流寓诗》原共三块,其中一块已碎为四部分。现简要介绍如下。残均为陕西富平产石灰岩石质,质极坚细。每块纵36厘米,横48厘米,厚8~11厘米。细线刻横框,纵24厘米。每块右侧有编号,用小真书标志该所在顺序。残一,行草书。为全部《少陵流寓诗》之第七,内容为《秦州杂诗》第十六首后二十二字、第十七首、第十八首、第十九首前十七字。

  • 标签: 杂诗 书法艺术 第十八首 博物馆 天水市 石灰岩
  • 简介:提起石林.人们自然会想起云南昆明.那里的石林举世闻名。其实.在北方.也有一处可与之媲美的奇异景观.那就是黑龙江朗乡的北方石林。朗乡是黑龙江省铁力市的一个林区小镇.近年来以原始森林和天然地貌吸引了不少游人.但这里的石林景观至今却“养在深闺人未知”.来这里观雪景、赏石林.成为一条吸引游客的新特色游路。

  • 标签: “北方石林” 黑龙江 朗乡镇 羊鼻山 响松林 “木刻楞”
  • 简介:汉画像上的接吻图考辨杨爱国汉画像上有一类图像虽不多见,但其含义却耐人寻味,这就是接吻图。迄今所见接吻图有以下3幅:1942年四川彭山县东汉崖墓出土双人接吻石雕1件,位置不详。男女2人跪坐于地,搂抱在一起,做接吻动作,四周无它物①。1969年四川荣...

  • 标签: 房中术 汉画像石 西王母 转祸为福 张道陵 生殖崇拜
  • 简介:传统看法以为,辽太宗援立敬塘及南下灭晋,都是被动作出的反应,第一次源于敬瑭求援,第二次则是重贵挑衅。本文指出,入主中原一直都是太宗的目标。后唐君臣内讧,意外地解决了一直困扰太宗的如何突破后唐防线的难题。援立晋只是权宜之计,早在重贵继位前,辽太宗就已经在策划再度南下。晋出帝的鲁莽只是提前引爆了潜在的辽晋冲突,太宗的真正意图是据有中原,而非惩戒重贵。

  • 标签: 辽太宗 《辽史》 遣使 德光 石重贵 赵延寿
  • 简介:中国境内构墓葬形式的演变略论谭长生Stone──constructedtombshadexistedanddevelopedformorethan5000yearsinChina。Theydistributedmainlyinsveralareas...

  • 标签: 墓葬形制 中原地区 石棺墓 石构 西南地区 石室墓
  • 简介:汉画像是建筑构件,其形体的外表呈现平面状,它决定了画像存在形式,使汉画像呈现平面装饰的特征。本文试图从雕刻技法、图形运用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研究汉画像的平面装饰方法,探讨汉画像形成的平面装饰形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 标签: 汉画像石 平面装饰 艺术表现
  • 简介:本文通过对文献、考古出土材料以及传世收藏品的梳理,对汉唐时期的铜镜置方式进行探讨.铜镜置方式早期形式并不固定,到东汉至两晋时期,基本固定为支架型和立柱型两种,由于该时期垂足坐具还未出现,古人席地而坐,为了满足照容的需求,置或在几案上,或直接在坐席上.

  • 标签: 铜镜 镜台 镜槛 汉唐形制
  • 简介:居住在"世界屋脊"的青藏、康藏高原上的藏族劳动人民,在和自然界的斗争中,为了保护眼睛,预防遭受来自高原烈日的红外线、紫外线的强烈辐射的损害,经过世世代代的研究实践,发明了一种预防"雪盲"的东西,藏区人民叫它"雪"。藏族劳动人民在爬雪山、走雪地的时候,

  • 标签: 劳动人民 高原 研究实践 紫外线 红外线 藏族牧区
  • 简介:现存于河南商丘古城八关斋的《八关斋会报德记》幢,碑文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丹。内容主要记述唐代河南节度使田神功的功绩,以及当地人民在田神功大病初愈后为其祈福祛灾的佛教斋戒活动。此座碑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在我国古代佛教碑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幢起源的角度切入,分析《八关斋会报德记》采用幢的原因,并对该幢的刻立与历史变迁进行考述。

  • 标签: 八关斋会报德记 石幢 颜真卿
  • 简介:回族作家舒清书写西海固回族社会生活的作品以其深厚的回族文化底蕴获得了评论界的关注与好评,其中,他的短篇小说《果院》于2005年获《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本文通过对《果院》的分析,认为该作品中蕴含着动与静之间的张力,在终极关怀层面上则表现了一种和谐、顺应的生命状态,暗合回族文化最本质的宗教意蕴。

  • 标签: 《果院》 回族文化 终极关怀 宗教意蕴
  • 简介:自1929年在广汉三星堆月亮弯发现成组璧以来,目前已知四川境内出土石璧中,成组和可能成组埋藏的璧有6组。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盐亭县麻秧乡和广汉三星堆遗址真武仓包包相继出土成组璧。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一批璧,由于挖掘现场遭到破坏,暂无法确定埋藏时是否成组。四川出土石璧中,大小成梯次排列的现象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提出了各种见解和看法。

  • 标签: 音乐声学 考古调查 20世纪80年代 三星堆遗址 测量 成都金沙遗址
  • 简介:东莞客家先民所开辟的垒梯田与村落遗址,主要发现于东莞市清溪镇、樟木头镇、谢岗镇所属的银瓶山森林公园内。银屏山森林公园总面积123.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清溪镇林区、清溪林场林区;谢岗镇林区、银屏嘴自然保护区及谢岗林场林区;樟木头镇林区、观音山林区和国营樟木头林场。通过对东莞梯田与村落房址的调查与分析,为研究客家族群变迁和东莞客家人生活状况的改变提供资料,对于东莞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客家 梯田 村落 房址
  • 简介:西王母题材画像及其相关问题李锦山西王母是汉画像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此类画像在山东、苏北、河南南阳、四川、陕北等地屡有发现,尤以山东出土最为丰富。笔者选择部分画像资料,就其相关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一、关于西王母题材画像目前发现的西王母题材画像均为东...

  • 标签: 西王母 汉画像石 《山海经》 东王公 昆仑山 《穆天子传》
  • 简介:上一世纪出土的《彦辞墓志》是一方具有文学和史学双重价值的墓志。由于墓志多以骈句行文,用典过多,致使整理者多有误解。加之墓主传记不载于两《唐书》和新旧《五代史》,故有关史事亦难以表揭。本文立足于典故之诠释和史事之勾稽,将志文整理者因不明典故之误读一一征实纠正,并根据仅有的几条传世文献,结合志文所述,揭示出墓主与后梁太祖朱温之关系,为晚唐复杂之政局增添了一条可贵史料。同时对墓主之姓氏族属和兄弟、从侄之行历也有所考证。

  • 标签: 石彦辞 朱温 典故 标点 史事
  • 简介:钱钟书先生在中曾说:"韩退之之在宋代,可谓千秋万代,名不寂寞矣."(补订本第62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这话当然不错,不过,韩愈门前真正热闹起来,已经是庆历前后的事了.

  • 标签: 欧阳修 石介 宋代 韩学 韩退之 韩愈
  • 简介:汉墓画像石雕刻的题材,除含有吉祥寓意的神话故事及装饰图样外,大部分为墓主人生前起居出行等情况的反映,以期墓主在地下仍延续其尘世间优越的生活;即所谓“大象其生”。画像中之“楼阁拜谒图”里的受拜谒者即墓主人,双阏夹峙的楼阁即代表墓主人生前的房舍。汉墓所出装在木棺前挡之铜牌上标出的“天门”一词,乃指墓主之阴宅的大门。而汉代追求的成仙则指肉体的长生。当时尚未信奉死后灵魂升天堂的观念;直到佛教在中国盏行后,往生净土、六道轮回等说才广泛传播开来。

  • 标签: 汉画像石 楼阁拜谒图 双阙 交午柱 车马出行 天门
  • 简介:叟及其款识的铜器由于资料的匮乏,目前学术界对其认识尚不清晰.旅顺博物馆藏有3件"叟"款的铜观音像,通过对其造型、材质及刻款的分析研究,或可有助于对此类器物的了解.

  • 标签: 旅顺博物馆 “石叟”款铜观音像 造型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