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头戴纶巾、文质彬彬的瘦弱年轻人,旁若无人地行走在街上,双手还不时在空中比划着“推门”或者“敲门”的动作,口中念念有词:“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呢?一不小心,年轻人撞上了迎面而来、吆吆喝喝的衙役,被吆喝着连推带搡地带到了一架华贵的官轿前。本以为这莽撞的年轻人冲撞了大官,要受到棒责了。幸好,他冲撞的虽也是大官,却又是当代大文豪韩愈韩愈,诲人不倦,一见有灵性的后辈读书人,总是怜惜有加。

  • 标签: 《“推敲”韩愈》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被贬到潮州(今广东省)做刺史。地方官到任之后,按照惯例要祭祀山水神灵。韩愈了解到潮州地区以鳄鱼为患,屡害民畜,便命令下属准备祭祀鳄鱼,同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祭鳄鱼文,向危害百姓的鳄鱼发出了义正言辞的讨伐檄文。

  • 标签: 鳄鱼 韩愈 潮州地区 广东省 地方官 祭祀
  • 简介:韩愈贬潮州、苏轼贬惠州,看似放逐“蛮荒之地”,而他们传播中原文明,造福一方,留下多少佳话!这对贬官与当地而言,实在是一种“双赢”——这就是中国古代独特的“贬官文化”现象。

  • 标签: 潮州 韩愈 中原文明 “双赢” 官文化 苏轼
  • 简介:《师说》是唐代文学大家韩愈的名篇,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思想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人人“耻学于师”而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陋习——个人一旦“事师”就会招致世人的“群怪聚骂,指目牵引”,韩愈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收召后学)倡导人们“尊师学道”,企图恢复“儒道”,改良六朝以来糜废的文风学风,达到为儒家正统和巩固李唐政权之目的。

  • 标签: 《师说》 师道 韩愈 唐代文学 教育史 名篇
  • 简介:“忠”,不但是对人的道德评价,而且表现了人的思想修为。研究韩愈之“忠”的特点,是为了弘扬民族的文化精神,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

  • 标签: 精神境界 精神文明
  • 简介:本文渊本求源,探究了孔孟及其传人建构的理想人格标准及其明确的内涵。指出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韩愈的人格具有悲剧二重性。通过对中唐社会背景、韩愈家世与个人经历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强烈的进取精神是造就韩愈悲剧二重性人格的重要原因。气盛是韩愈的人格常态,自信是气盛的心理基础,好奇反俗是韩愈典型的个性特征,“难将直气折王侯”则是韩愈气盛的正当表现。尽管他的人格构成具有无法克服的悲剧二重性,但是,韩愈人格形象的核心内容,仍为气盛。

  • 标签: 理想人格 悲剧二重性 进取精神 气盛
  • 简介:摘要在韩愈以前,反佛者排斥佛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两个层面。韩愈创立的道统论,是其排佛的主要理由,突破了在其之前只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反对佛教的范畴,认为佛教与其所主张的“道”是不相容的,即佛教的存在与先王之道是相冲突的,因此必须予以排斥。韩愈排佛为后世开辟了以道排佛的先河。

  • 标签: 韩愈 佛教
  • 简介:"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这句著名的话出自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韩愈。短短的13个字,涵盖了韩愈一生的贡献,可谓言简意赅,耐人寻味。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邓

  • 标签: 韩愈 古文运动 教育家 国子监 唐代 文学家
  • 简介:唐代诗人韩愈个性“弘通”、“傲俗”,而这种个性特征又自然会影响到其对诗歌艺术效果的追求。本文以韩愈个性特征为出发点,分析其诗论取向及其在品评李杜等人诗歌中的体现。

  • 标签: 韩愈 个性 弘通 傲俗 诗论 李杜
  • 简介:在中国古代公文发展史上,韩愈是一位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文章高手。本文通过以《韩愈集》中“状”类公文为例进行论述,分析其内容、模式与特点,由此彰显韩愈对公文的贡献,揭示韩愈在中国公文史上的作用。

  • 标签: 韩愈 公文
  • 简介:苏轼基于推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客观需要和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深入观察,他对杜甫和韩愈都非常推崇,但认同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他不仅对“诗圣”“文宗”作了得到后世广泛认可的高度评价,而且通过深刻反思,指出了他们各自存在的弱点与短处。因此,他提出了学习杜、韩的一整套正确方法。这些方法既是苏轼本人成为文艺全才的重要经验,也是值得后世借鉴的有益启示。

  • 标签: 苏轼 评价 学习 杜甫 韩愈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 简介:摘要:《师说》一文,“发言真率,无所畏避”在前,“孔子和李蟠”在后,恰如其名“愈”与字“退之”结合,在进取超越的同时有所谦虚,有所隐忍,有所退;从“愈”到“退之”的人生经历,正好陶冶了他的性情,磨砺了他的意志,锤炼了他的思想。

  • 标签: “愈” “退之” 《师说》
  • 简介:李贺曾携诗去吏部拜见韩愈韩愈当时为国子博士,分管东都。李贺到来时,正值韩愈出去送客刚刚回来,感到非常困乏,很想休息。这时门人呈上李贺投来的文卷,韩愈打开卷轴一看,首篇是《雁门太守行》,开头两句是:

  • 标签: 韩愈 李贺 《雁门太守行》 古诗
  • 简介:<正>唐中叶的古文运动,是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捩点。韩愈亲自参加和领导了这次运动。在文体改革方面,他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树立了新的文章标准,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就韩愈在散文修辞方面所提出的一些理论作一叙说,以期明瞭他对我国传统修辞理论所作的贡献。一、"惟陈富之务去"韩愈的文体改革论是他古文理论的精华。他从词汇、语法两方面建立了新型的文章标准。"惟陈言之务去"是要求语言的新颖,言贵独创,词必己出。他反复坚持"惟古于词必己出","必出于己,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句"。(《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能自树立不因循者。"(《答刘正夫书》)"惟陈言之务去"(《答刘翊书》),表明他竭力反对模拟古语,因袭陈言,主张语言独创新

  • 标签: 修辞理论 理论浅说 韩愈修辞
  • 简介:韩愈一生斥佛而又与佛教徒相交往的两面态度,曾引起古今不少人的争议。朱熹从儒家士人的立场出发,对韩愈的矛盾行为做了细致的分析,最终认定韩愈虽与佛教徒交往,但仍然是儒学的坚决维护者,并未信佛。以朱熹的观点为承接,结合韩愈的辟佛之举,我们可以明确韩愈维护儒学的坚决立场。

  • 标签: 佛教徒 韩愈 朱熹 矛盾行为 交往 维护
  • 简介: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 标签: 韩愈 文章 唐宋八大家 《进学解》 《师说》 中学课本
  • 简介:本文系张玉麟教授遗著《唐宋八大家散文简评》的节选。张教授系我省修文县人。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精通六书,有《限借臆说》及《先秦文学讲稿》等著作。张教授曾在我省教育界执教36年,原任中学教员、校长、贵州大学教授。解放后任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

  • 标签: 唐宋八大家 中文系教授 文学讲稿 贵州文史丛刊 张玉麟 文学观点
  • 简介:韩愈的“以诗为戏”有“战诗”和嘲戏谐谑两种形式,其创作目的主要是获取乐趣,与传统的“诗言志”不同。因此,创作手段也不同,这是韩愈“以文为诗”创作手法形成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韩愈以诗为戏 战诗 嘲戏谐谑 创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