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两种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重叠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选择适宜方法分析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半表面配准法和定点十区域组合重叠法对10名研究对象即刻与3分钟后和即刻与3天后(T0-T1/T0-T2期)扫描图像进行重叠,比较其配准误差.两种重叠方法均由两名操作者重复进行两次.结果利用上述两种配准方法分别对不同时间点的图像重叠,所得配准误差分别为(0.448±0.074)mm、(0.516±0.094)mm,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操作者重复进行两次,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但半表面配准法更准确.

  • 标签: 重叠方法 半表面配准法 定点+区域组合重叠法 准确性 可靠性
  • 简介: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毛发、指甲、牙齿、汗腺等外胚叶组织发育欠缺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口腔常表现为先天性无牙或少牙,且余留牙外形不良,颌骨常发育不良,牙槽嵴低平,对患者口腔功能、美观与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该类患者通常就诊年龄小,配合程度差,对其进行口腔修复是一项高难度的、多学科参与的治疗方式,其修复策略主要包括生长发育期的修复及发育完成后的成人期修复,任何不当的方式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对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口腔修复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制定口腔修复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 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 早期修复 成人修复
  • 简介:由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主办,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承办的不同修复方法的咬合重建问题与处理学术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将于2019年4月15日-18日在北京举办。本学习班由口腔医学专家刘洪臣教授和王燕一教授主持,由著名的口腔修复及咬合专家授课,进行口腔修复及咬合的设计、重建及临床常见问题的规范化诊治与处理培训,并就口腔修复及临床咬合常见问题的最新进展进行交流。学习班以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术为重点,由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操作及病例会诊三部分组成,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6分。

  • 标签: 继续医学教育 学术论坛 咬合重建
  • 简介: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招生规模扩大,更多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是学业不良学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尽管口腔医学专业8年制学生都是来自各个省的高考高分获得者,生源质量优秀,但在大学学习期间,仍有部分学生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不得不在第5年提前毕业。为什么这些曾经很优秀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却屡遭学业失败?为弄清这个问题,帮助学业不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此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口腔医学专业 学业不良 学生 原因分 转化 教育体制改革
  • 简介:目的:文献中已经提出了许多关于牙龈退缩分度的方法.但是这些分度方法都未见有经过有效的统计学的分析和验证。因此,这些分度方法在不同临床医师中应用时.是否都同样有效还不详。本研究旨在研究一种新的牙龈退缩分度方法在检查者自身和检查者问的一致性.并评估其在不同临床医师中的一致性。材料和方法:通过以下3个方面评估提出的这一新的分度方法:牙龈角化组织量(〈2mm或≥2mm).是否存在牙颈部的非龋性病变以及是否存在邻面附着丧失。采用盲法分析3位检查者的KaPPa统计值(一致性检验)。结果:使用该新分度方法对120例牙龈退缩患者进行评估,牙龈角化组织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74~096.非龋性牙颈部缺损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67~094,邻面附着丧失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70~092。牙龈角化组织变量的检查者问一致性值为070~085.非龋性牙颈部缺损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54~059,邻面附着丧失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54~077。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和人群,新提出的分度方法在调查者中的一致性为中度到高度。因此.该方法可以判定牙龈退缩的严重程度。

  • 标签: 一致性检验 牙龈退缩 检查者 分度 非龋性牙颈部缺损 附着丧失
  • 简介:目的:探讨口底蜂窝织炎合并DIC(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治疗策略方法:将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入的26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分为合并DIC组与未合并DI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查指标及治疗经过。结果:(1)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例、中性粒细胞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口底蜂窝织炎合并DIC组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9.73±3.97μg/mLvs.3.20±1.61οg/mL,(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8.95±3.06svs.11.01±1.15s,(P〈0.05)、纤维蛋白原5.95±1.64g/Lvs.2.70±0.54g/L,(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7.2±10.48svs.38.34±4.26s,(P〈0.05)、行紧及气管插管人数7/4vs.2/13s,(P〈0.05)、行床旁血滤人数5/6vs.0/15,(P〈0.05)、死亡人数3/8vs.0/15,(P〈0.05)、平均住院日23.45±15.66vs.12.20±3.87,(P〈0.05)数值均高于未合并DIC组。(3)口底蜂窝织炎合并DIC入院处理不当时白细胞计数9.93±2.71%vs.14.09±3.31%,(P〈0.05)低于未合并DIC组。结论:口底蜂窝织炎合并DIC患者病情危重,处理不当有严重出血可能,需结合凝血指标及临床症状明确诊断,对于确实合并DIC者,在纠正DIC的前提下先行通畅气道,紧急治疗全身中毒,改善微循环,局部病灶应视情况于全身症状稳定后再行处理。

  • 标签: 口底蜂窝织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老年人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acceleratedosteogenicorthodontics,PAOO)技术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完整的牙周检查和CBCT检查。结果: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608个月.平均牙周探诊深度为2.7mm,未出现牙龈退缩.上颔颊侧骨板厚度为0.48~2.14mm,下颔颊侧骨板厚度为0.2~1.82mm,但有高达40%的前牙出现了骨开窗和骨开裂。结论:尽管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由于联合治疗完成后出现骨开窗和骨开裂,因此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周检查 临床疗效 骨形态 影像学方法 牙槽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直接法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丙烯酸树脂暂时修复体的精确性。把常规托盘做修改使患者能够完全咬合,在牙体预备前用这种改良的开放托盘制取精确的过渡印模;在牙体预备之后,将盛有丙烯酸树脂的过渡印模放回到患者口内,通过咬合使其进入已标记的印模材位置。这种压力过渡印模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提高暂时修复体精度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 标签: 直接压力 暂时性修复方法 全口咬合 开放托盘技术
  • 简介:本文展示的是一例双侧下颌后牙区局部牙齿缺失.伴重度下颌骨水平吸收和中度垂直吸收的病例.采取了一种新的牙槽嵴劈开术后快速正畸的技术。牙槽嵴劈开术是使用超声骨刀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扩宽牙槽嵴,为牙齿移动开辟通路。术后立即开始固定正畸,将第一前磨牙远中移动、第二磨牙近中移动至术区。在刃状牙槽嵴顶进行牙齿移动通常较为困难.通过手术则可以促进并加快牙齿的移动。不仅如此.将邻近缺牙隙的牙齿移动到术区,一方面原有的骨缺损区可以被移入牙齿伴随的牙槽骨充填弥补.同时新开辟的第一前磨牙近中的间隙区也有足够的新生骨量进行种植体的植入,种植体植入后,患者很快进行了永久性修复。

  • 标签: 牙槽嵴顶 正畸治疗 病例报告 种植体 术后 外科
  • 简介:牙内陷是胚胎发育期间的牙发育畸形.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多种类型。本文报道的是一个关于11类牙内陷伴广泛根尖周病变的患牙成功治疗的病例。方法:使用锥形束CT(CBCT)三维成像以确定牙内陷的形态并辅助制定治疗方案。采用牙髓治疗联合外科方法治疗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在本病例中,利用CBCT明确根管内部的形态及牙根外部形态的不规则性确保了治疗的成功。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患牙根尖周病变完全愈合。

  • 标签: 锥形束CT(CBCT) 牙中牙 牙内陷 根管外科 牙髓治疗
  • 简介:该文旨在评估内镜辅助下经口咽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下颌骨髁突根部和颈部骨折中的应用。6例年龄小于16岁的患者(男1例,女例;年龄7-15岁,平均13.4岁1共有9侧下颌骨髁突根部和颈部骨折,骨折断端移位均大于45°。骨折分类根据常规X线片、CBCT或CT影像。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颌骨髁突 经口咽入路 骨折断端 青少年儿童 治疗方法
  • 简介:本回顾性病例研究的目的在于报道将钛网、可吸收膜和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hPDGF-BB)联合应用于垂直向牙槽嵴骨增量的临床结果和组织学评估。以19名采用自体骨和无机小牛骨为移植材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将移植材料与rhPDGF-BB充分混匀后.放置于骨缺损部位.恢复骨缺损区骨量与邻近牙槽嵴顶等高。随后将预塑形的钛网固定在移植部位.覆上可吸收胶原膜,严密对位缝合伤口.确保伤口无张力。术后,17名患者软组织愈合良好,1名患者在组织愈合早期发生了伤口裂开.1名患者在组织愈合后期出现胶原膜暴露。进行取出钛网手术的时候,随机收集3名软硬组织愈合良好患者的骨组织进行活检.对钛网下的再生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新生的骨组织平均高度为8,6±4.0mm。该研究表明在引导性骨再生术中.将钛网、可吸收生物膜与rhPDGF-BB联合应用对实现垂直向牙槽嵴骨增量具有显著效果。该方法扩大了种植手术的适应证.也使牙槽嵴伴严重骨缺损患者的三维美学结构能够恢复成为可能。

  • 标签: rhPDGF-BB 可吸收膜 牙槽嵴顶 联合应用 病例研究 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