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资料男,42岁,因反复头痛3年、加剧4d入住我院心内科.入院前3年,多于疲劳或精神紧张出现头痛,呈阵发性搏动胀痛,程度轻中度,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休息后可好转.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偏高,此后多次测血压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大于140/90mmHg,最高达180/120mmHg,诊为“高血压病3级”,予降压治疗(药名不详),症状缓解,此后未行系统诊治,服药规律,测血压均偏高,头痛症状仍时有发作,无进行加重.

  • 标签: 椎动脉动脉瘤 头痛 高血压 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方法:选取2017年1月22日至2018年1月24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观察组)和同期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再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MoCA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认知障碍组。将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认知障碍组的血清Hcy、血脂水平均与无认知障碍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均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风险因素;高Hcy、高脂血症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oCA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脂代谢异常是导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认知损伤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血清HCY 认知功能 血脂水平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国内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颅脑外伤的病例,分析此手术方式对患者颅内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由两位工作人员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本研究所需的数据,用Stata14.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有效率差值比(RD)为0.22,其95%置信区间(CI)为0.16~0.28,病死率的相对风险比(RR)为0.48,其95%CI为0.35~0.67。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显著增加治疗有效率和降低术后病死率,有效改善手术治疗的预后。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对冲性颅脑外伤 颅内压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感染等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相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等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和提高治疗依从,促进睡眠质量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心理状况 睡眠质量 感染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青藏高原地区老年人睡眠监测指标与衰弱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衰弱指数量表调查结合标准多导睡眠监测情况。对青海红十字医院老年科住院体检的63~93岁(80.5)老人29名体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血红蛋白、衰弱等级、REM潜伏期在80岁以下组及80岁以上(包括80岁)两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与TOTAL氧减指数在不同程度的OSAHS组(AHI1-4.99正常,5~14.99轻度,15~29.99中度,30以上重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指数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分析显示:衰弱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r=0.495),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473)、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626),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EM潜伏期呈正相关(r=0.381),与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0.39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412),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AHI指数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分析显示:AHI指数与TOTAL氧减指数呈正相关(r=0.964)、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r=0.533),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449)、与白球比呈正相关(r=0.380)、与血糖呈正相关(r=0.416),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衰弱指数与年龄、REM潜伏期、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之间具有相关。AHI指数与TOTAL氧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白球比、血糖之间具有相关

  • 标签: 老年 衰弱指数 睡眠呼吸暂停 相关性分析
  • 简介:巨噬细胞诱导的C型凝集素(macrophage-inducibleC-typelectin,Mincle)受体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可以识别从坏死细胞中释放的自配体,并与下游的脾酪氨酸激酶(Spleentyrosinekinase,Syk)作用激活单独信号通路,引发一系列炎性反应。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表明,Mincle/Sy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包含卒中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炎症反应,特异性的抑制该通路激活可以抑制神经炎症,修复神经功能损伤。本文主要对Mincle作用机制和病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Mincle对出血性卒中的治疗作用进行展望。

  • 标签: C型凝集素 Mincle/Syk Card9 出血性卒中 神经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98例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31例),并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5例)。监测AHI、氧减指数、夜间最低脉氧饱和度(SaO2)等睡眠呼吸相关指标,测定Hcy、丙二醛、谷胱甘肽。结果:重度组的Hcy(13.9±3.1)μmol/L高于轻度(10.8±3.2)μmol/L、中度(12.4±3.5)μmol/L、对照组(8.9±2.3)μmol/L,P〈0.05。重度组的丙二醛(7.2±1.3)μmol/L高于轻度(5.5±0.7)μmol/L、中度(6.7±1.2)μmol/L、对照组(4.8±0.5)μmol/L,P〈0.05。重度组的谷胱甘肽(8.4±1.3)mg/L高于轻度(6.4±1.4)mg/L、中度(7.5±1.7)mg/L、对照组(4.4±1.2)mg/L,P〈0.05。OSAHS患者的血清Hcy与丙二醛(r=0.231,P〈0.05)、谷胱甘肽(r=0.312,P〈0.05)、AHI(r=0.334,P〈0.05)、氧减指数(r=0.201,P〈0.05)均呈正相关。丙二醛(β=0.296,P〈0.05)、谷胱甘肽(β=0.147,P〈0.05)、AHI(β=0.330,P〈0.05)、氧减指数(β=0.308,P〈0.05)为正向预测血清Hcy水平。结论:Hcy水平越高,OSAHS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越明显,Hcy水平的变化可能是OSAH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改变的一种内在机制。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同型半胱氨酸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OSAHS患者76例为研究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连续正压通气治疗;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记录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相关睡眠障碍指标的变化;另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痰诱导物中炎因子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分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觉醒时间明显缩短,觉醒次数及浅睡眠均明显减少,微觉醒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深睡眠及快速动眼(REM)均明显增加(P〈0.01);而治疗前后患者睡眠效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腿动指数、平均心率及最大心率均明显降低(P〈0.01);而平均动脉氧饱和度、最小动脉氧饱和度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痰诱导物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清丙二醛(MAD)及硫氧还蛋白-1(TRX-1)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痰诱导物中IL-6、TNF-α水平及及血清MAD、TRX-1水平均明显降低,虽仍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虽仍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治疗OSAHS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相关睡眠障碍指标,并明显抑制患者上呼吸道炎症反应,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疗效显著。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连续正压通气 睡眠质量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判断高血压壳核出血视辐射(O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6例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壳核出血病人作为脑出血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TI检查,重建双侧OR,将OR损伤类型分为Ⅰ、Ⅱ、Ⅲ型,测定OR-FA值、OR-ADC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右两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病侧与健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显著(P〈0.05),病侧OR明显受损;血肿体积与病侧OR-FA值、OR-ADC值均不相关(P〉0.05)。脑出血组OR损伤Ⅰ、Ⅱ、Ⅲ型分别为10、12、14例,3种损伤类型间OR-FA值、O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3~5d时比较,3个月后复查OR-FA值明显升高,OR-ADC值明显下降(P〈0.05),病人OR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高血压壳核出血OR损伤率高,血肿体积与OR损伤程度无关,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关系,判断OR受损程度,对评估病人视野缺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壳核 视辐射 扩散张量成像 视野缺损
  • 简介:目的:分析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和平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61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1),对照组采取步行运动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予以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分析2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打鼾、嗜睡、倦怠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提供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使用。

  • 标签: 气虚血瘀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加味会厌逐瘀汤
  • 简介:目的: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康复治疗患者6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观察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97%(32/33)、81.82%(2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观察,护理前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50±1.00)分、(7.25±1.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80±0.50)分、(5.2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13.56±2.51)分、(14.02±2.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7.50±2.43)分、(9.11±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各为93.94%(31/33)、78.79%(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中,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加强,且能够获得患者的满意认可,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护理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使用百乐眠和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接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睡眠障碍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和百乐眠联合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以及睡眠障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使用百乐眠和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病情能够显著改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百乐眠 肺功能 睡眠障碍 血气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KnowledgeandBeliefBehaviorPatterns,IKAP)模式护理干预对癌因疲乏、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癌因疲乏评分分别为(76.32±3.22)分与(76.80±3.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疲乏评分为(13.21±2.11)分,对照组患者的癌因疲乏评分为(39.02±2.43)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13.21±4.33)分,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8.44±4.10)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HAMA评分分别为(10.22±1.12)分与(17.80±3.22)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避免产生癌因疲乏,IKAP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疲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 乳腺癌化疗 癌因性疲乏 负性情绪 睡眠
  • 简介:2016年6月16日收治1例垂体腺瘤合并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和糖尿病病人,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后出现脑脊液漏、尿崩症,经过护理治疗,7月22日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女,6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障碍、双眼视力逐渐减退、模糊4个月于2016年6月16日入院。外院头颅CT显示垂体腺瘤。入院时右眼无光感,左眼视力0.8。术前白细胞总数13.09×109/L,血红蛋白浓度109g/L,血小板总数109×109/L,空腹血糖10.7mmol/L。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控制血糖,输注血小板,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6月20日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静脉滴注1单位治疗量血小板和2单位A型红细胞悬液。6月21后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2.35×109/L;血红蛋白浓度108g/L;血小板总数173×109/L。术后体温正常,出现脑脊液鼻漏、低钠血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糖尿病 脑脊液漏 尿崩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p21^Waf1/cip1和p27^Kip1在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构建包含6例正常垂体、36例侵袭性腺瘤(侵袭组)和58例非侵袭性腺瘤(非侵袭组)石蜡标本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21^Waf1/cip1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水平;MALDI-TOF法分析p21^Waf1/cip1和p27^Ki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分析垂体腺瘤患者p21^Waf1/cip1和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侵袭组高表达p21^Waf1/cip1者为8例(22.2%),H-Score值为148±28.4;非侵袭组高表达p21^Waf1/cip1者为39例(67.2%),H-Score值为217.2±43.2;侵袭组高表达p27^Kip1者为10例(27.8%),H-Score值为122.1±31.1;非侵袭组高表达p27^Kip1者为37例(63.8%),H-Score值为187.2±36.6。两组的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P=0.000;χ^2=11.52,P=0.001)。p27^Kip1表达水平与血清促乳素水平呈负相关(r=-0.237,P〈0.01)。CpG位点甲基化检测显示,p27^Ki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50%的为7/33,其中4个位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功能垂体腺瘤的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的侵袭行为有明显关系;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影响p27^Kip1的表达水平。

  • 标签: 垂体腺瘤 P21^WAF1/CIP1 P27^KIP1 甲基化 侵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