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导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45例健康男性,4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2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含量,计算FPSA/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组及PCa组的TPSA和FPSA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Ca组FPSA/TPSA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当TPSA值在4.1~60.0ng/mL时,BPH和PCa出现交叉重叠现象,单靠TPSA一项指标难以提高PCa诊断率.BPH组的FPSA/TPSA很少〈0.11,PCa组的FPSA/TPSA很少〉0.20.由此,FPSA/TPSA比值的测定可用于BPH和PCa的鉴别诊断.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TPSA、FPSA的含量及FPSA/TPSA比值,可大大提高PCa的诊断率,对PCa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 简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HER/erbB)家族是酪氨酸激酶受体,他们包括4种同源的跨膜蛋白:HER1(EG-FR或erbB1)、HER2(neu或erbB2)、HER3(erbB3)和HER4(erbB4)。各成员酪氨酸激酶活性域高度保守,结构和功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是受体间相互作用及交叉激活的分子基础。HER家族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 标签: 基因家族 HER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乳腺癌 RECEPTOR
  • 简介: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定性、定量、定位、定期分子显像系统.FDG-PET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对乳腺癌的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的搜寻和确定、治疗的监测和治疗结果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FES-PET能反应乳腺癌ER、PR的生物活度,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有指导和监测意义.本文亦讨论了PET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 标签: PET 乳腺癌 诊断 治疗监测
  • 简介:恶性肿瘤是目前全球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是多阶段、多基因突变累积的过程。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s,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以及肿瘤形成的多种过程,成为新的分子标志物并运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它的发现使人们对肿瘤的形成有了新的认识。作者就miRNAs在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MIRNAS 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以自体荧光为技术基础的荧光内镜检查消化道肿瘤,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自体荧光内镜对早期癌的检出率为86.7%,对进展期癌的检出率为95.5%;其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2%、94.0%、93.3%、94.8%和94.1%。结论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高敏感性,对检出形态特征不明显的病变较普通内镜有更大优势,易于发现肉眼难以识别的可疑病灶并确定其发生部位和范围,可精确指导活检,对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自体荧光 荧光图像 早期癌症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少见并发症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对山东省成武县人民医院胸外科1995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切除术后少见并发症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9例,胸腔胃穿孔2例,远期膈疝2例,吻合口主动脉瘘1例。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行胃肠减压、药物调理、营养支持等治疗,效果是确切的。胸腔胃穿孔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术有关,术后早期发生,应与吻合口瘘鉴别,宜及时二次开胸修补。术后并发膈疝较少见,与膈肌缝合不严密、术后胸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一经确诊,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吻合口主动脉瘘多继发于吻合口瘘的基础上发生,病情凶险,出血量大,短时间内可致患者死亡。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少见并发症 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活检(uhrasound-guidedvacuum-assistedbiopsy,UGVAB)系统对具有适应证的乳腺多发病灶和单发病灶诊断性切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的345例乳腺小病灶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通过UGVAB系统连接旋切刀穿刺到超声定位病变,尽可能完全切除病变。术后对诊断为良性病变的患者进行随访和超声检查。结果大多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较好的顺应性。多灶性病变组不适症状发生率(18/157)高于单发病灶组(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病灶均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多灶性病变组中癌或ADH的发生率(14/157)高于单发病灶组(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灶性病变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良性病变残留率均高于单发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术后并发症的良性肿瘤患者均不需进一步手术治疗。良性病变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复查中无假阴性。结论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对具有适应证的乳腺多灶性病变进行诊断眭切除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多发性病变 真空辅助活检 超声引导 诊断 乳腺肿瘤
  • 简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以致早期诊断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内镜的普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有所提高,现对我院1996年~2006年底收治4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病理类型、好发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胃镜检查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及超声引导下活检对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支气管镜检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肺占位病变156例.结果支气管镜检对中央型肺癌正确诊断率达96.3%,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位于胸膜处的周围型肺癌可达95.9%.结论支气管镜及超声引导下肺穿相结合是肺癌患者获得病理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肺癌 诊断 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细胞DNA的含量分析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6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组,采用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测定胸腔积液细胞DNA的含量,同时检测癌胚抗原(CEA)。结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全自动细胞DNA分析诊断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100.0%,准确性78.3%,而CEA分别为54.2%、81.8%和67.4%。如两项指标中任何一项阳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81.8%和84.8%;两项指标同时阳性,特异性可达100.0%。结论: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对胸腔积液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联合胸腔积液的CEA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有效性。

  • 标签: 全自动DNA倍体分析 癌胚抗原 胸腔积液
  • 简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起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大部分PTC可以通过光镜诊断,但是有些肿瘤缺乏典型病理学表现,需要采用免疫组化或遗传学等方法进行辅助诊断。目前由于分子遗传学诊断有限,免疫组化自然就成为了组织学形态之外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就PTC的诊断标记物进行汇总,对正确选择相关抗体协助病理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多年,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从基因和分子水平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认识到大多数肿瘤是体细胞突变导致后天获得的遗传性疾病,对癌症本质是一种遗传性疾病(Cancerisageneticdisease)的认识已渗入到临床肿瘤学的各个方面,在肿瘤的分类、诊断和治疗中许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在新世纪初出版的肿瘤WHO分类系列丛书,

  • 标签: 肿瘤 WHO分类 诊断与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蛋白质谱模型。方法:采用PBSⅡ/C型蛋白质指纹图谱仪及CM10芯片筛选胃癌差异表达蛋白,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并验证胃癌的血清蛋白质谱模型。结果:发现4个质荷比峰(M/Z为2502.3±3.2、3085.5±2.8、4130.6±2.1、8691.4±1.7)在胃癌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具有显著差异,组成的胃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5%,98.33%,98.33%,95%,97.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清蛋白质谱模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血清 蛋白质谱模型 胃癌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显像(SMI)在甲状腺微小结节(TS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6例TSN患者,结节数目169个,先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结节后启动SM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模式进行诊断,比较SMI、CDFI诊断TSN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SMI、CDFI模式下良恶性TSN的血流分级和血供分型。结果经病理检查,169个结节中,恶性结节97个(57.40%),良性结节72个(42.60%)。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MI诊断TSN良恶性的敏感度(92.78%)、特异度(95.83%)、阳性预测值(96.77%)、阴性预测值(90.79%)均高于CDFI诊断的敏感度(82.47%)、特异度(80.56%)、阳性预测值(85.11%)、阴性预测值(77.33%)。SMI模式下良性TSN血流检出率(88.89%)高于CDFl模式(68.05%),恶性TSN血流检出率(52.58%)低于CDFI模式(7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SMI、CDFI模式下良恶性TSN的血流分级和血供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可有效判断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准确观察微细血管,敏感度、特异度及血流检出率均较高,在TSN良恶性的辅助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血流显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甲状腺微小结节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卵巢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卵巢癌的诊疗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究其原因,主要与卵巢癌难以在早期发现有关。因此,寻找有效的卵巢癌早期检测手段,尤其是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改善卵巢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卵巢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一直是卵巢癌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 标签: 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60例的血清PSA,其中前列腺癌4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98例,不合并前列腺疾病的其他肿瘤28例,正常男性90例。结果前列腺癌病人血清PSA明显高于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病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前列腺癌的阳性符合率为95.4%,特异度为84.2%。结论PSA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癌 肿瘤 正常男性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病人 诊断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诊断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18F-FDGPET/CT显像发现胰腺肿块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87例,将PET/CT显像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探究18F-FDGPET/CT显像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所有18F-FDGPET/CT显像发现胰腺肿块的病例中,18F-FDGPET/CT显像诊断为胰腺癌76例,其中术后病理结果为胰腺癌72例,胰腺滤泡型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胰腺局限性炎症2例,胰岛素瘤1例:18F-FDGPET/CT诊断为良性肿瘤11例,其中术后病理证实胰岛素瘤5例,实质性假乳头状瘤2例,囊腺瘤2例,胰腺粘液腺癌2例.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3.10%,敏感性为97.30%,特异性为69.23%.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优于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癌 诊断 18F-FDG PET/CT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联合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在肝癌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检测健康体检、肝良性疾病、肝脏癌患者的血清标本各60例。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血清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血清水平。结果肝癌组CRP、AFP、CEA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肝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AFP、CEA在肝癌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及正常体检组(均P〈0.05);血清CRP水平随着肝癌临床病理分期加深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FP及CEA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分期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对疑似肝癌或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可以考虑将CRP设为检查项目之一,同时与肝癌生化标志物AFP、CEA联合检测,优势互补,以期发现早期肝癌病例。并且,CRP与肝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有一定的关联,可能较早的对病情的恶性程度做出判断。

  • 标签: 肝癌 诊断 C-反应蛋白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血清学检查
  • 简介:背景和目的: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改变,遗传学中基因丢失和生物学行为表现等,均反映于新的WHO分类之中,新分类赋予许多肿瘤类型以新的概念,本文旨在了解应用新的WHO分类诊断后各种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统计学意义。并对少突胶质肿瘤和星形细胞肿瘤的诊断标准作简要讨论。方法:对1999年7月~2002年月6月3年间华山医院收治的1498例胶质瘤.所有病例均经免疫组化(ABC法)用20余种抗体标记。应用WHO(2000)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作病理诊断,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在1498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按新分类属星形细胞肿瘤881例(58.93%)、少突胶质细胞肿瘤313例(20.94%)、室管膜肿瘤137例(9.16%)、神经上皮组织的胚胎性肿瘤73例(4.88%)、节细胞胶质瘤56例(3.56%)、脉络丛肿瘤11例(0.74%)、其他肿瘤(包括少突星形细胞瘤8例,来源未定的胶质瘤10例和松果体肿瘤4例)22例(1.46%)。结论:采用WHO新分类诊断,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比例较以往增加,而星形细胞瘤有减少。

  • 标签: 胶质瘤 WHO分类 病理诊断 统计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3和CA125单项和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分别检测75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EA、CA153和CA125水平,并分析上述3项指标在肺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肺癌患者3项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均高于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项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高于单项标志物检测,其敏感度高达88%,特异性为76.2%。结论: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度。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CEA CA153 CA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