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妊娠期巨大副乳腺伴破溃感染临床罕见,本院2010年5月收治该病例1例,经积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1岁,因“左侧腋前肿块2年,右侧腋前肿块4个月伴破溃感染1周”于2010年5月25日人院。患者2005年因双侧巨乳行巨乳缩小术,术后双侧乳头坏死,术后6个月余发现左侧腋前肿块,初为核桃大小渐增大至拳头大小,2007年1月行左侧腋前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副乳腺。

  • 标签: 副乳腺 妊娠期 感染
  • 作者: 冉延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17
  • 出处:《生儿育女》2021年第4期
  • 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 简介:目的:研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64名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患者,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32名)和实验组(32名)。参照组行干扰素治疗+物理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保妇康栓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88%、共计31例)高于对比组(87.50%、共计28例);观察组病患炎症因子TNF-α水平(4.51±1.43)μg/L、IL-1β(21.32±12.53)μg/L、CRP(3.39±0.32)g/L均低于对比组(7.61±1.13)μg/L、(55.75±24.84)μg/L、(8.83±2.83)g/L,表示观察组病患治疗效果更好;且观察组不良反应仅1例,占比3.13%,低于对比组的3例、9.38%。从各项实验数据的结果上能够明显观察到,观察组均优于对比组。实验组HPV感染临床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参照组67.9%(19/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更少,此种治疗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保妇康栓;慢性宫颈炎;HPV感染;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感染的最佳处理途径,拟提高该并发症处理的成功率。方法对28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感染患者采用手术取出材料、残腔灌洗、药物连续冲洗、负压引流坏死物等综合治疗手段,彻底控制感染与炎症。结果28例患者治疗1~2周后,乳腺内感染得到控制,残腔及坏死组织全部被清除,感染炎症愈合,完整保留乳房,未有复发。结论对注射隆乳感染这类严重并发症,用手术加有效药物控制等方法正确处理,切实有效,能够保持乳房组织结构完整。

  • 标签: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注射 隆乳术 哺乳期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和Epstein-Barr病毒(EBV)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40例浸润性导管癌、30例浸润性小叶癌,20例原位癌)、20例乳腺纤维瘤以及10例乳腺正常组织标本HPV16的E6基因位点和EBV的内部重复序列BamHIW区域进行扩增,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上述标本进行HPV16和EBV潜在膜蛋白(LMP-1)染色,以判断标本是否有HPV16及EBV感染,计算病毒检出率。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病毒检出率及比较PCR、免疫组织化学两种方法对乳腺组织标本病毒感染的检出率有无差异采用χ^2检验。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标本中HPV16及EBV阳性细胞率的比较选用方差分析以及Bonferroni两两比较。结果PCR结果显示:HPV16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4.44%(40/90),乳腺纤维瘤标本为5%(1/20),正常乳腺组织为0;EBV的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中为43.33%(39/90),乳腺纤维瘤标本及正常乳腺组织均为0。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中,HPV16和EBV的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38,P=0.539;χ^2=1.867,P=0.39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PV16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2.22%(38/90),乳腺纤维瘤标本为5%(1/20),正常乳腺组织为0;EBV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2.22%(38/90),乳腺纤维瘤标本及正常乳腺组织均为0。有HPV16病毒感染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PV16阳性细胞率在浸润性导管癌为(29.78±0.38)%,浸润性小叶癌为(28.31±0.53)%,原位癌为(51.83±0.6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779,P=0.000);有EBV病毒感染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BV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73±0.51)%、(28.14±0.65)%及(51.11±0.6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771,P=0.000);原位癌标本中,HPV16和EBV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16 EPSTEIN-BARR病毒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肛周感染发热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肛周感染发热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肛周感染发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30.0%,研究组患者肛周感染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肛周感染发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抑制期 护理干预 肛周感染 发热
  • 简介:<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所致。HIV感染/AIDS是世界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中低收入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末,全世界有3500万人感染

  • 标签: 母婴传播 HIV感染 感染孕妇 抗病毒药物 齐多夫定 抗逆转录病毒
  • 简介:目的调查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孕妇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感染状况。方法912例中孕期孕妇血清采用ELISA法初筛血清抗-HEVIgG和IgM抗体,初筛阳性血清进一步采用WesternBlot确认。结果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中孕期孕妇人群抗-HEVIgG抗体阳性率为13.6%(124/912),抗-HEVIgM抗体阳性率为1.4%(13/912)。在<21岁、21~25岁、26~30岁和>30岁孕妇中,抗-HEVIgG阳性率分别为14.0%(6/43)、12.6%(62/492)、15.2%(39/256)、12.1%(17/121);抗-HEVIgM阳性率分别为2.3%(1/43)、1.0%(5/492)、1.2%(3/256)和3.3%(4/121);各年龄组抗-HEV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抗-HEVIgM阳性血清,同时抗-HEVIgG阳性。结论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中孕孕妇人群存在HEV散发感染,以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为主。

  • 标签: 戊型肝炎病毒 孕妇 血清学调查
  • 简介:目的: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开展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检测已成为临床常规,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对指导新疆不孕不育疾病防治意义重大。方法:对我所2008~2010年门诊年龄24~37岁的4092例相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汉族3109例(女2219/男890),少数民族983例(女750/男233)。采用宫颈分泌物、男性尿道分泌物和精液,分别进行CT诊断鉴定和UU培养。结果:UU感染率少数民族54.10%,汉族49.10%,少数民族高于汉族(χ2=7.67,P〈0.05)。CT感染率汉族8.9%,少数民族10.4%,二者无显著差异;在女性患者中(汉族2219/少数民族750),少数民族UU感染率57.60%,汉族50.50%,少数民族高于汉族(χ2=11.42,P〈0.01)。在男性患者中(汉族890/少数民族233),汉族UU感染率45.50%,少数民族感染率42.90%,二者无显著差异;男性CT感染率少数民族9.40%,汉族5.20%,少数民族高于汉族(χ2=5.93,P〈0.05),差异显著。结论:新疆不孕不育患者UU和CT感染存在民族和性别差异。

  • 标签: 不孕不育者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感染率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感染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7月妊娠35~38周310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阴道和肛周分泌物中GBS核酸。将B族链球菌阳性149例作为阳性组,取同期149例B族链球菌阴性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差异。结果3106例孕妇中,B族链球菌阳性率4.79%(149/3106)。GBS阳性组和对照组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GBS感染、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黄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GBS带菌增加剖宫产率,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的影响,应对孕晚期孕妇常规行GBS筛检。

  • 标签: B族链球菌 妊娠晚期 孕妇妊娠结局
  • 简介:患者38岁,G3P2,双胎妊娠,末次月经:2017-03-28。孕3+月于当地卫生院建卡,孕期未规律产检。早孕期无特殊不适。孕24+周因持续性干咳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2周(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咳嗽咳痰加重,于孕27^+1周出现头晕、心累、气紧伴不规律腹痛,2017-10-3121:55于我院急诊入院。既往:自幼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伴背部包块,包块表面皮肤反复溃烂10年。

  • 标签: 双胎妊娠 畸形 重度感染 涉险分娩
  • 简介:目的:了解吉安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率情况和相关行为特征,为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后对MSM人群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并进行采血检查。结果:共调查了148例MSM人群,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为主,该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大部分有多个男性性伴,33.78%的MSM能坚持使用每次安全套,最近1a出现性病症状有17.6%,79.7%至少接受一项以上的干预措施。HIV阳性检出率为1.4%。结论:MSM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认识,但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多性伴使艾滋病感染率偏高并有扩散趋势。加大干预力度,减少不安全性行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这类人群中流行和蔓延。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 行为学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监护对降低生殖道感染、宫颈癌发病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检查方法对7027位妇女进行检查监护,对不同监护次数的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在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体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生殖健康监护率越高生殖道感染、宫颈癌发病率越低。结论:加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监护,及时了解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切实提高广大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 标签: 已婚育龄妇女 生殖健康 监护率 统计
  • 简介:目的研究了解四川省艾滋病高流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孕产妇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现状。方法选取2014年凉山州HIV感染孕产妇187名和正常孕产妇243名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的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现状及其相关联因素。结果两组孕产妇在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孕产妇的社会支持总分和生命质量的健康总体自评(GH)、躯体疼痛(BP)、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领域中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孕产妇(P〈0.05);但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领域中的得分以及生命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孕产妇(P〈0.05),HIV感染孕产妇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主要与RP、BP、SF、RE、MH相关(P〈0.05)。结论凉山州HIV感染孕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明显,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

  • 标签: HIV感染孕产妇 社会支持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生育期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Ki一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方法(HC2)检测248例生育期妇女HR—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或慢性宫颈炎组、CIN1、CIN2和CIN3组HR—HPV感染率分别为14%(7/50)、55.1%(38/69)、88.7%(63/71)和93.1%(5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级别CIN患者HR—HPV载量明显高于正常或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各组HR—HPV载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R-HPV病毒载量与Ki-67呈正相关(r=0.817,P〈0.05)。结论HR-HPV载量持续高表达可能引起组织中Ki-67异常表达,可能是低级别CIN进展为高级别的原因。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KI-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