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治疗干酪型结核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于酪型结核腹膜炎病人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抗结核药物全身化疗;实验组应用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全身化疗。观察两组病人发热、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积液消退程度;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结果治疗4周时,病人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积液消退程度和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治疗技术可减轻腹腔粘连包裹,缓解患者症状,减少肠梗阻及结核化脓腹膜炎的发生机会,提高好转率及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干酪型 腹腔内注药 利福平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用于评价周围型肺部肿瘤的可行。方法使用ARFI技术,测量肺部肿块剪切波速度值(SWV),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之间SWV的差异,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价SWV对周围型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病灶S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中腺癌和鳞癌SWV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以SWV=1.2m/s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截断点。结论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评估周围型肺部肿块的良恶性具有可行,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检查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 周围型肺部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联合定量检测在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7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3例活动肺结核患者,同期健康对照5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ILMA)测定PCT水平,采用魏氏(Westergren)法测定ESR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肺结核患者的PCT、CRP、ESR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T、ESR及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活动期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对及时合理应用抗痨药物及评估肺结核的严重程度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肺结核
  • 简介:患者,男性,82岁,因右侧胸痛伴活动后气急2d入院。查体:血压16/11KPa,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未见怒张,心脏听诊(一),右肺语颤音较左略减弱,双叩诊呈过清音,肝浊音界正常,无杵状指。胸片示:右肺上野可见条弧形透亮阴影,其内可见受压缘,纵隔居中,两肋膈角锐利。入院后给予休息、吸氧等保守疗法,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 糖皮质激素 引流治疗 胸水 并发 气胸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相关性分析 更换时间 小儿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腹水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ADA)和血清CA125在结核腹膜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2例结核腹膜炎患者、20例癌腹水患者的腹水γ-干扰素、ADA和血清CA125水平。结果结核腹膜炎组中γ-干扰素、ADA的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癌腹水组,P值均〈0.05,治疗前两者血清CA125之间差异无显著,但经抗结核治疗后,结核腹膜炎CA125明显降低,P〈0.05。结论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对结核和癌腹腔积液的鉴别有临床意义,可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血清CA125可作为判断结核腹膜炎抗结核疗效的观察指标。

  • 标签: 结核性 腹膜炎 Γ-干扰素 腺苷脱氨酶-CA125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肺循环阻断可行及该术式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另选择30例行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行单纯肺动脉阻断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可行及安全。结果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类似,两组在炎症反应、组织水肿等方面无差别。比较两组术式临床应用方面:治疗组手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单侧肺循环阻断不增加组织损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阻断疗法 肺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紫癜(HS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感染致HSP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1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用药反应,记录呼吸道症状及过敏紫癜症状消失时间,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率1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过敏紫癜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细胞高于对照组,CD8+细胞、IgA、Ig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紫癜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肺炎支原体感染 阿奇霉素 序贯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IFN-γ、IL-4、IL-5及IL-17对儿童哮喘影响及相关。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39例哮喘急性期儿童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选取37例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FN-γ、IL-4、IL-5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C%、FEV1/FVC%、MM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FN-γ、IL-4、IL-5、IL-17水平与FEV1/FVC(%)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儿童哮喘发病与Th1、Th2及Th17细胞分泌的IFN-γ、IL-4、IL-5及IL-17有关,其表达水平升高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 标签: 哮喘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5 白细胞介素-17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局部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3DThZVAK+M/15DThZV+M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观察组联合应用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痰菌转阴率、血清炎因子、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组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9.68%vs35.48%,74.19%vs48.39%,88.71%vs67.74%),(χ2=7.725,8.702,8.002,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含量降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7.77±3.12vs11.00±1.45)pg/mL、(45.65±5.42vs37.96±4.36)mg/L、(0.31±0.08vs0.23±0.05)ng/L](t=15.494,8.705,6.677,P<0.05,P<0.01);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86±0.15vs0.48±0.10)g/L、(4.22±0.56vs2.12±0.36)g/L、(0.29±0.08vs0.14±0.05)g/L](t=16.597,24.838,12.520,P<0.01);两组发热、咳血痰、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4.19%vs20.97%)(χ2=0.185,P>0.05);随访2年,观察组复发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4.52%(χ2=4.888,P<0.05)。结论支气管镜局部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有助于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减少复发率,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耐多药肺结核 支气管镜局部灌注 全身化疗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水平在结核和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含量变化及对胸水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6例结核胸水,36例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和胸水中IL-6、IL-8水平及30例健康者血清IL-6、IL-8水平。结果结核组与恶性胸水组的IL-6分别为533.18±425.20pg/ml,122.50±92.41pg/ml,两组数据具显著差异(P〈0.002);结核组和恶性组中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6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01);而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清IL-6的含量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核组与恶性胸腔积液组的IL-8分别为434.24±68.52ng/ml,364.38±46.21ng/ml,无显著差异(P〉0.05)。结核组和恶性组中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8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清IL-8的含量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核与恶性胸水患者胸水中IL-6、IL-8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对在鉴别结核与恶性胸水患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IL-6 IL-8 胸水 结核性 恶性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梗塞(APE)治疗中联合介入治疗及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AP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介入治疗联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结果两组间生存率及溶栓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PaO2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接受治疗10h后两组PaO2明显升高,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而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介入治疗及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可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

  • 标签: 介入治疗 急性肺梗塞 低剂量 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