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透视下片诊断肋骨隐匿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 84例研究对象均选取本院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1月诊断的外伤性疼痛患者,并采取随机平均法分为观察组( n=42)和对照组( n=42);对照组诊断骨折应用常规 X 射线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则对斜、侧、正位拍片,通过透视机诊断患者的骨折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诊断率( 90.48%)与隐匿性骨折诊断率( 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诊断率( 66.67%)与隐匿性骨折诊断率( 55.56%),差异较大,且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应用透视下片可以诊断出患者的肋骨隐匿骨折,这种方式准确度高,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透视下点片 隐匿性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及对策。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通过岗位组长质量控制日查、护士长日查与上级部门(院感科、护理部)督导检查去污区对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风险,并根据所发现的风险制定出一系列整改方案,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对去污区感染控制的制度管理、将有缺陷流程进一步完善、对工作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维护环境卫生等。结果经整改方案的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在感染控制在存在的风险控制良好,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岗位组长质量控制日查、护士长日查不合格率明显降低,整体工作质量得以提升。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实施整改措施后,可提早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采取有效控制,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去污区 感染控制 风险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的个体差异。方法对100名健康受试者的膝关节侧位片存PX电子系统下找到股骨等距(i),测量i点到髁间窝后缘过顶点(OT)距离,先用2×2析因分析探讨四组年龄段(20~30岁、30~40岁、40~50岁、〉50岁)中年龄、性别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再用SNK-q统计学方法对这四组年龄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i至髁间窝后缘过顶点距离为7.5~15.1mm,平均(10.5±1.4)mm。不同年龄组间i至OT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3,P=0.042),不同性别间两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245,P=0.042),而年龄与性别这两凶素之间无明屁交互效应(F=0.456,P=0.714)。20~30岁组与〉50岁组、40~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0岁与20~30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0岁、40~50岁、〉50岁组这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距的测定应有个体差异,术前X线片测节及术中双监视法有助于准确定位等距

  • 标签: 前交叉韧带等距点 摄影测量法 个体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拔牙后位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种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口腔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拔牙后常规处理、位保存技术处理,观察两组牙槽骨高度、宽度及密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槽骨高度、宽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牙槽骨密度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交对照组均提升,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口腔种植患者采用位保存技术,牙槽骨宽度及高度明显提高,保护参与牙槽骨骨量,为修复提供组织条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拔牙 后位点 保存技术 口腔种植 临床分析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医患矛盾近年来成为了影响医生和患者正常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极大的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环境及部分患者的正常就医。本文为笔者通过对某县医院实地考察调研,简述影响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原因,并简要概括当今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患关系 主要矛盾点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解剖研究及超声研究了解腓动脉终末穿支走行规律及变异情况,探讨转下移皮瓣对前足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通过尸体解剖及正常人多普勒检测研究腓动脉终末支和转下移的极限位置等,将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30例前足缺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研究前和研究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成活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腓动脉终末支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的血管网链关系,可提高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对前足缺损的修复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 皮瓣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39-02
  • 简介:摘要医患矛盾近年来成为了影响医生和患者正常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极大的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环境及部分患者的正常就医。本文为笔者通过对某县医院实地考察调研,简述影响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原因,并简要概括当今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穿刺点按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来在医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90例心脏病患儿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对象根据给予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45)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N=45)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穿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对穿刺部位护理掌握率高、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小儿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穿刺点按压护理干预,明显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心脏介入 按压穿刺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总结护理注意要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8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6年 5月 -2018年 2月,采用 4Ds制度实施急救护理,观察急救效果。结果: 89例患者中,急救成功 85例,成功率为 95.5%;死亡 4例,死亡率为 4.5%。在并发症上,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3例、低氧血症 2例、便秘 2例,发生率为 8.2%。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 45例、基本满意 38例、不满意 2例,共计护理满意率为 97.6%。结论:针对心血管疾病实施急救护理能提高急救成功率,护士应抓住注意要点,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急救护理 并发症 注意点
  • 简介: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80%,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与多种基因突变、融合和基因扩增有关,本文分别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及其抑制剂,如EML4.ALK融合基因及ALK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及抑制剂,ROS1融和基因及抑制剂,RAS突变及抑制剂,C-MET扩增及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点 抑制剂 克唑替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断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所有跟腱近止断裂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实验要求随机挑选66例患者纳入实验。根据其入院时间不同进行分组,组名为实验组(后33例患者)和对照组(前33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应用缝线锚钉修复法(实验组)和传统钢丝缝合法(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以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为(34.29±6.29)min,和对照组的(58.67±8.16)min相比明显更短。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缝线锚钉修复法和传统钢丝缝合法进行对比,前者更适合应用于跟腱近止断裂患者的治疗中,其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同时跟腱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缝线锚钉修复 跟腱近止点断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出有效的静乳糖酸红霉素引起肿痛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结核性胸膜炎、猩红热、白喉及李斯特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有耳鸣、听觉减退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乳糖酸红霉素0.9g静,患者自由体位,当输入该药约25分钟时,局部微痛、自感胀,肉眼观察局部无明显改变,判定头皮针在血管内,有回血,输液无外溢现象。方法对患者采取优化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优化护理后再经过简单的物理治疗,约5天患者肿痛症状消失,预后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