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相容性输血。方法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鉴定与交叉配血。结果 检出抗-JKb 抗体,抗-Ec 抗体及自身抗体, 与多份ABO、RH 同型的血液交叉配血,挑选凝集强度最弱的应急输血。结论对于直抗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鉴定,挑选避开 该抗体的血液进行配血,存在自身抗体干扰交叉配血时挑选凝集强度最弱的应急输血。

  • 标签: 交叉配血 抗-JKb 抗体 抗-Ec 抗体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骆驼和护士鲨等动物的体内发现了一种重链抗体。重链抗体和普通的抗体相比缺少轻链,仅有可变区,但依然保留了抗原结合能力。通过基因工程改造重链抗体形成的单域抗体不仅保留了分子量小、物理稳定性高、容易表达等特性优点,而且亲和力高、不易聚集,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诊断。

  • 标签: 重链抗体 单域抗体 骆驼科动物
  • 简介:口蹄疫(FMD)被O正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从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人们防疫意识的增强。天津市武清区采用每年春、秋两次集中防疫。并随时补针的措施。使口蹄疫的预防工作卓有成效。但是,由于周边国家和地区常有口蹄疫发生的报道.为了掌握天津市武清区口蹄疫的免疫状况,天津市武清区动物疫病监测中心于2006年10月开始应用血凝、ELISA试验方法在全区29个乡镇进行了FMD免疫抗体、非结构蛋白抗体(自然强毒感染抗体)的检测。

  • 标签: 牛口蹄疫 ELISA 非结构蛋白 免疫抗体 试验检测 血凝
  • 简介:常规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可减少因母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我室在实验中发现1例血清中的IgG抗A被其高效价IgM抗A所干扰,对其血清进行唾液及2-Me中和试验时,血清中IgM抗A很难完全被中和,现将实验方法及解决办法报告如下。

  • 标签: 产前检查 IgG抗体 IGM抗体 抗体效价
  • 简介:摘 要:针对因疫情等不确定自然因素所导致生产作业时段不规律进而导致现有IGM焊机维修保养技术措施与现场实际需求偏离度大,成本高的问题,结合IGM焊机机器人固有属性以及精益生产状态下的设备维保检修技术经验,对维护保养技术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降低了人员感染风险,也为其它类似的大型设备维保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参考。

  • 标签: 疫情 自然因素 维修保养 IGM焊机 技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及IgM与IgG抗体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乙型肝炎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法表实验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取阿德福韦酯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Th1、Th2检测结果均高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h1、Th2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gM、IgG检测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gM、IgG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可采取阿德福韦酯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阿德福韦酯片 聚乙二醇干扰素术 乙型肝炎
  • 简介: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AIDS),1983~1984年研究人员从艾滋病感染者体内成功分离出其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此基础上,第一种HIV抗体检测试剂于1985年在美国问世。在20年的时间里,HIv的检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推动着HIV的诊断试剂不断发展。回顾HIV检测方法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AIDS防治的需要是诊断试剂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对HIV感染和病毒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也是HIV诊断试剂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抗体 诊断试剂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硫氧还蛋白(Trx)抗体柱对Trx融合蛋白纯化的可行性。方法与结果:对含有Trx基因的质粒表达载体pTrxFus进行改造,在Trx读框之后加入6×His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端带有6×His标签的Trx,经Ni2+柱亲和纯化后制备多克隆抗体;把经蛋白A纯化后的抗体偶联在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凝胶上,制成Trx抗体柱;用此抗体柱纯化与Trx融合表达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了纯度较高的Trx-CpTI。结论:用Trx抗体制成的免疫亲和层析柱可以有效纯化Trx融合蛋

  • 标签: 硫氧还蛋白 融合表达 硫氧还蛋白抗体柱 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近年来我科进行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报告。结论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判断疗效.

  • 标签: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精子抗体(AsAb)的血清检测对于女性不孕的诊断意义,将血清标本分为女性不孕患者组和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合微孔板抗原成免疫复合物,再与酶标记物结合,通过酶底物颜色反应检测阳性率。最后发现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与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72/300)和1%(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6,P<0.05);不孕组抗精子抗体和健康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7%(77/300)和1.8%(1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1,P<0.05)。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7.7%(23/300);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0%。因此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与女性不孕密切相关。

  • 标签: 抗精子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不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医护人员应如何来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接诊的采用了免疫治疗的患者30例,整合该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运用的实际效果。结果: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在护理人员实施了积极的护理工作后,可有效推进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结论: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临床应用中具备着积极的效果,具有着积极的运用价值。

  • 标签: 抗PD-1抗体 抗PD-L1抗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线粒体2型(AMA-M2)抗体、抗糖蛋白210(gp210)抗体及抗核蛋白体100(sp100)抗体在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0例PBC患者作为PBC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非PBC组。所有入选者均需接受AMA-M2抗体、gp210抗体及sp100抗体以及ALP、GGT、ALB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PBC组AMA-M2、gp210及sp100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BC组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高于非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与非PBC炎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AMA-M2、gp210、sp100及ANA可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率,对PBC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线粒体2型抗体 抗糖蛋白210抗体 抗核蛋白体100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检测中应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本医院选取自1200份血液标本检验,通过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统计两种检查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检出率、诊断灵敏度。结果:化学发光法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检出率均高于ELISA法,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化学发光法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灵敏度相比ELISA法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灵敏度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检测的准确率较高的方法为化学发光法,能够有效提高整体诊断准确率。

  • 标签: ELISA法 血清 化学发光法 梅毒抗体 丙肝
  • 简介:摘要本研究纳入252例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肾穿刺时血清IgM中位数水平分为低IgM水平组和高IgM水平组。结果示低IgM水平组(<1.015 g/L)患者的年龄、男性占比、血尿素氮、血尿酸、尿蛋白量、收缩压、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占比、肾脏病理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分型占比较高IgM水平组高,血清IgG、C3水平较低(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IgM水平组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高IgM水平组(χ2=7.123,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IgM水平是IgA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低血IgM水平IgAN患者的临床及肾脏间质病理改变更严重,低IgM水平是IgAN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病理学,临床 预后 血清IgM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指标进行结果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实验室信息,满足临床需求。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60例临床已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每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组血清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M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虽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中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gM水平增高不明显。这为研究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积累资料。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HBsAg IgG IgM Ig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HBsAg-IgM与HBVDNA及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HBsAg-Ig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和奥林巴斯5400及ACL9000分别检测HBsAg-IgM阳性组及对照组(各40例)血清的HBVDNA及ALT、AST、CHE、TBIL、PT(a)的值。结果HBsAg-IgM阳性组及对照组的HBVDNA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5);HBsAg-IgM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BsAg-IgM阳性组及对照组的ALT存在明显差异(P=0.040),阳性组低于对照组;HBsAg-IgM阳性组及对照组的AST(P=0.195)、PT(a)(P=0.923)、TBIL(P=0.183)、CHE(P=0.302)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BsAg-IgM特异性复合物的存在与病毒复制及肝脏损伤有一定的关系,HBsAg-IgM结合HBVDNA含量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可判断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