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30至40,由于世界电影理论与美学思潮的不断演进,中国电影开始从纯粹的娱乐主义与商业观念走向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吸收、融合。受过系统电影理论教育的创作者们开始用镜头语言思考和关注整个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冷静地记录时代风貌与民生现实,揭露社会黑暗与政治腐败,关注底层社会与生命境遇,从而在抗日战争等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一场写实主义与民族主义兼具的电影美学运动,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现实主义佳作,对中国和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中国电影 美学特质 电影美学
  • 简介:2040,美国政治势力进入中国新疆,对新疆政治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从此期美国对新疆政策及其演变、特点和影响看,可分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至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时期与新疆和平解放时期3个阶段,经历了立足新疆与斡旋中苏关系、扩大影响与制衡苏联、阻止新疆和平解放与策划支持新疆独立的演变;影响美国对新疆政策的因素包括美国自身因素、中国因素和苏联因素等。2040美国势力进入新疆是中美政策交叉契合的产物,而此时期美国对中国新疆政策的演变,既是中国国内形势和新疆形势变化的结果,也打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冷战的烙印。当然,美国对新疆政策始终体现出其霸权主义的实质。

  • 标签: 美国 中国新疆 政策 苏联
  • 简介:2040,青岛天灾人祸不断,许多儿童只能选择乞食街头,游走他乡。私立青岛儿童教养院本着博爱精神于1947开始接纳难童,对他们进行生活、教育、生产等方面的抚育。但因该院物资缺乏,实难达到理想的教养目的。通过对2040私立青岛儿童教养院的解析,希望能从中得到对当今儿童慈善事业发展的启发,并促进当下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20世纪40年代 私立青岛儿童教养院 儿童慈善事业
  • 简介:作家迁徙是2040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茅盾、废名等作家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四处迁徙,是作家个人性迁徙的典型;香港文化人大营救是作家集体性迁徙的典型。作家迁徙呈现出自身特点:作家集体性迁徙与个人性迁徙并存,作家迁徙与民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作家迁徙促进了抗战文学的繁荣与文学空间的拓展,对抗战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20世纪40年代文学 抗战文学 作家迁徙 文学空间
  • 简介:2060,在中西方都爆发了大规模的青年运动,不仅震动了全世界,还牵引了世界的未来走势。迄今,关于"60"(TheSixties)的研究,在全世界仍是热门的话题。然而,中西方青年运动在发生机制、运动特征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异同,存在着相当宽阔的探究空间,并可引发广泛而深刻的讨论,本文尝试一谈,属抛砖引玉。

  • 标签: 1960年代 中外青年运动 异同
  • 简介:伟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创造了无数传奇的巨人,他的一生就是一个蕴含深切、感人肺腑的神话。2090以来,毛泽东题材电影形成创作热,运用新的人物描写策略,为我们塑造了立体化的毛泽东形象,在宏大的叙述视野中弘扬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着独特的美学意义及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 标签: 毛泽东题材 电影创作 价值 策略
  • 简介:2030的都市文学因其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不同的作家笔下塑造出了不同的都市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们或是时髦的摩登女郎,或是现代都市人纵情享乐浮光掠影的表征,或是现代都市人对都市生活压力深感苦闷失意的典型,或是在男权主导下之女性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的象征。透过这些女性形象,可以窥探到现代都市文明的进程、女性自我解放的历程以及都市发展对中国现代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都市文学 女性形象
  • 简介:2050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几经变化,突出表现在关于人口的数量、就业、迁移和福利性措施等方面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关于人口问题的认识,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前人的理论不断深入。从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指导作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历史经验的总结、建国初期现实环境和传统文化思想四个方面,来了解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形成的背景,从而总结出可供当下社会借鉴的经验,有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把握国情和社情的能力。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中国共产党 人口思想 背景
  • 简介:20初开始,娼业逐渐从大城市和省会城市扩散到那些由于新铁路和工业扩张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地方小城镇。河北平原中部高阳的妓女就是由于乡村织布业的发展而迅速增加的。与大城市相比,高阳的妓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多为暗娼,不像大城市有专门的“红灯区”,而是分布在城里的后街或城外的小村中;二是大部分是由于年龄偏大,在大城市没有竞争优势才转向小城镇的;三是具有独立性身份,更便于流动。高阳县政府对暗娼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不想得罪她们的某些主顾,甚至需要她们向特定主顾提供服务,如过境军队。军队和保安部队会向妓女提供一些非官方的保护,但也会对她们造成侵扰。

  • 标签: 华北小城镇 高阳娼业 暗娼 地方政府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为加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遂开展向苏联军队学习先进建设经验活动。本文在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人民军队在学习苏联建军经验中出现的偏差和意见分歧,对1958军委扩大会议有关反“教条主义”主题的确立进行了分析,从当时的国内、国际因素,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处理党内不同意见方法上的缺失等不同层面,剖析了1958全军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的原因,也对这场斗争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理性思考。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苏联建军经验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 教条主义
  • 简介:诗歌的失宠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问题,它不只发生在当下的中国文坛。在这个不读诗歌的时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诗歌的这种历史境遇。截取的是2030美国诗歌史的一个片段和一个自杀诗人的剪影。

  • 标签: 美国诗歌 30年代 20世纪 历史问题 中国文坛 历史境遇
  • 简介:2030前期,棉花成为河北农村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在棉花运销过程中,中间商人往往通过压低价格,运用掺杂掺假等手段,牟取暴利。此外,因资金不足,农民往往依靠私人借贷筹集生产销售资金,又受到高利贷剥削。鉴于此,各合作指导机构开始组织棉花产销合作社,对棉花进行统一收购运销,介绍商业金融机关发放合作贷款。在有效的贷款担保与相关制度保障之下,商业金融与棉花生产运销实现了良性结合,为棉花产销合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保障了农民利益。

  • 标签: 河北棉花产销 合作社 合作贷款 运销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和论证池莉2090的写作中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她走的是一条切实的女性主义之路,从关注女性开始,进而反观男性,最终颠覆男权中心主义的目标。

  • 标签: 池莉 20世纪90年代 小说评论 女性主义
  • 简介:2030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 标签: 左联 文化启蒙 文艺大众化运动 革命文学
  • 简介:追溯20江西省的赣剧教学,成果丰硕,人才辈出。赣剧教学大多以传统剧目教学为主,其表演讲究"四功五法"。赣剧教学目前正面临后继无人之困境,保护与传承令人堪忧。本文忠实记录赣剧老艺术家的口述回顾,力图揭示赣剧教学的部分发展脉络,为弘扬江西传统戏剧文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四功五法 传统戏剧 弋阳 梨园世家 剧团工作 张三借靴
  • 简介:2040,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系列探索和积淀过程,最终明确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领导集体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构建、国共话语权的争夺以及共产国际的解散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奠定了主体、理论、实践和国际基础。随后,经过党内其他领导人和知识分子的宣传,全党、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极大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传播。

  • 标签: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提出 反响
  • 简介:2040初,河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灾荒,旱、蝗、泛、疫多种灾荒接连发生,历时两三年,遍及全省,造成200万—300万人死亡,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此次灾荒范围广,具有并发性、连续性、积累性等。

  • 标签: 20世纪40年代初 河南 灾荒
  • 简介:2090后,处于多元意识形态冲击下的中国当代影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90后的中国影视艺术主要在审美深度的削减、审美趣味的转向和审美泛化三方面呈现出与传统影视作品不同的美学风貌,具有思想内容越来越浅平化、世俗化,身体美、暴力美彰显,科技美、时尚美成为新的美学元素的主要特征。

  • 标签: 当代影视艺术 审美 嬗变
  • 简介:2090,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国文学在创作态势上呈现出个人化、泛性化和世俗化的倾向,这表明文学价值的混乱和价值立场的缺失.面对文学的无序,我们认为,在新的世纪里,文学的发展应关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追求伦理价值与审美情趣的统一,保持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合理张力.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文学创作 哲学分析 人文精神 伦理价值 中国
  • 简介:信用合作社的建立与1960的"大改革"息息相关,一方面改革为合作社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改革后农民生存愈发艰难,如何改善农民生活、防止农民无产阶级化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信用合作社由此应运而生。革命前,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摇篮、普及、体制确立四个时期。合作社的活动,在经济上缓解了高利贷商和中间商对小生产者的盘剥,促进了农村工业现代化。在文化教育方面,合作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成员的独立、自主意识以及责任感。

  • 标签: 信用合作社 俄国 改革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