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马艳把马克主义经济中国化的历程概括为尝试探索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和突破发展阶段。蒋永穆认为,在马克主义经济中国化的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马克主义经济的民族化、时代化、实践化与和谐化四个基本特征。张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主义经济中国化在当代的集中表现,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理论、自主创新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理论。裴小革认为,马克主义经济中国化的意义在于: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指导作用、比西方经济更具科学性、把马克主义经济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和特殊阶段相结合。[著者文摘]

  • 标签: 专题讨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化专题讨论
  • 简介:认为马克主义的思想不及佛法,三、佛教居士与马克主义 在20世纪中国佛学史上,尤智表在《佛法中之辩证法》中说

  • 标签: 佛教观 佛教马克思主义 观佛教
  • 简介:<正>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明确提出"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原文是这样的:"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主义者,但马克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主义,就是把马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革命 中国实际 毛泽东文集 经验主义
  • 简介: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主义是最典型的后马克主义,也是最有争议的后马克主义。它的典型性在于既具有抛弃传统马克主义核心范畴与基本命题的消极性,同时又具有保留传统马克主义的一些敏锐洞识并延续马克主义真精神的积极面向。它的争议点在于,既宣告后马克主义大大不同于传统马克主义,又声称后马克主义仍然是马克主义。针对拉克劳与莫菲这种悖论性立场辩护,批判性地解读后马克主义,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这种后马克主义理论特征的认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拉克劳与莫菲 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 简介:马克国家理论的后续发展是西方马克主义政治哲学发展的重要方面,这种理论发展有外在性与内在性、分化论与干预论、同质性与异质性等不同的解释模型,无论它们是想在本质层面上坚守马克的立场,还是意图从现象层面有所突破,都没有在根本上超越马克的历史反思性方法以及内含式哲学解释模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国家理论 模型
  • 简介:德里达的《马克的幽灵》无疑是理解马克主义的一种新的视野,但也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程。本文的要点在于:1.如何理解德里达的幽灵;2.马克的异质性的批判精神与解构的关系;3.德里达是如何处理马克的那些经典的和传统主题,在这些主题的重新定义方面,德里达与当代马克主义存在哪些根本分歧;4.德里达在马克主义的未来面向方面提出"弥赛亚性"的主张;5.作为无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性"是如何与幽灵相联系的,又是如何与马克的异质性精神和面向未来的革命精神相联系,这既是解构主义的深化的问题,也是当代马克主义的新课题。

  • 标签: 德里达 马克思 幽灵学 异质性 弥赛亚性
  • 简介:【摘要】恩斯特・布洛赫的报告:《马克,直路,具体的乌托邦》不仅是一部关于马克的纪念报告,也是一部创造性的马克主义文献。在这份报告中,布洛赫高度评价了马克哲学一政治思想的丰功伟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他的哲学~政治思想中的某些“实质性缺陷”,批判了斯大林主义的“奴役性实践”,划清了前苏东“官僚主义的马克主义”与“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原则界限。根据布洛赫的评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哲学一政治思想中的个别结论已不再有效,但是,马克的基本思想,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异化理论”、“现实的人道主义理念”等依然有效。

  • 标签: 乌托邦解读 具体乌托邦 哲学政治
  • 简介:恩斯特·布洛赫的报告:《马克,直路,具体的乌托邦》不仅是一部关于马克的纪念报告,也是一部创造性的马克主义文献。在这份报告中,布洛赫高度评价了马克哲学一政治思想的丰功伟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他的哲学一政治思想中的某些“实质性缺陷”,批判了斯大林主义的“奴役性实践”,划清了前苏东“官僚主义的马克主义”与“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原则界限。根据布洛赫的评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哲学一政治思想中的个别结论已不再有效,但是,马克的基本思想,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异化理论”、“现实的人道主义理念”等依然有效。

  • 标签: 马克思 官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现实的人道主义 直路具体的乌托邦
  • 简介:马克主义大众化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意识、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作为一种解释意识的大众化,它强调要保持马克主义的原本精神;作为解释原则的大众化,它强调要立足中国语境解释马克主义;作为解释方法的大众化,它通过“主客体统一”、“理论实践统一”、“雅俗结合”、“继承创新”等诸多方法的运用凸显了马克主义的应用与发展指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解释学意识 解释学原则 解释学方法
  • 简介:现象形态和现象学运动、国内现象马克主义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国内现象马克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三个层面的思考表明现象马克主义确实有着思想关联。因此,20世纪末期开始,国内学者基于现象的理解视角,分别从马克主义的美学、价值和文学问题、马克的"人学现象"问题、马克的"历史现象"问题和马克主义的"哲学"问题,自觉地在现象马克主义之间进行了一定的比对或交融性研究。但是,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发展,即在理论的解释力和研究的理论类型上尚有拓展的空间。这样,国内现象马克主义研究现状和马克的文本解读就为马克思想的实践现象研究范式提供了一种理路。

  • 标签: 现象学马克思主义 回顾与反思 实践现象学
  • 简介:本雅明是文学和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经久不衰的探讨对象。这个"最后的文人"的原创性思想,还在展示着不同寻常的魅力。本文以《作为生产者的作家》和《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两部西方马克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开山之作为中心,讨论本雅明关于"后光晕时代"的艺术哲学。前者可被视为本雅明政治美学的代表作,后者则是他的艺术思想的总结。中国的本雅明研究中还有不少语焉不详之处、甚至"以讹传讹"的现象,因此存在厘正的必要。

  • 标签: 经典的忧郁 参与性的政治美学 可技术复制的艺术
  • 简介:詹姆斯·奥康纳是北美生态马克主义的重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生态马克主义产生的原因,生态马克主义与马克主义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他从“自然”和“文化”的维度重新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并对未来生态社会主义进行了构想。奥康纳的生态马克主义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詹姆斯·奥康纳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 简介:马克主义大众化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意识、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作为一种解释意识的大众化,它强调要保持马克主义的原本精神;作为解释原则的大众化,它强调要立足中国语境解释马克主义;作为解释方法的大众化,它通过"主客体统一"、"理论实践统一"、"雅俗结合"、"继承创新"等诸多方法的运用凸显了马克主义的应用与发展指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解释学意识 解释学原则 解释学方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9
  • 简介:不同形态的马克主义美学和文艺面对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研究20世纪马克主义美学和文艺新的发展,对于20世纪马克主义美学和文艺存在三种形态

  • 标签: 文艺学形态 美学文艺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 简介:在现代性迅速成长之时,马克作为一个体制外的思想家对它展开了反思和批判。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他从国民经济入手,以异化劳动为核心范畴,论述了私有财产的产生与实质,提出了共产主义理论,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上的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

  • 标签: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代性 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 共产主义
  • 简介:生态马克主义把生态马克主义结合起来,它认为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并提出建立'稳态经济'模式,从而克服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对人性的异化,避免人与自然关系的崩溃的主张。其社会批判视角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了后现代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两大向度。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批判精神 建设性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