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化发展近一百年的当今中国,重新审视什么是马克哲学?什么是马克主义?什么是马克主义基本原理?这三个基本问题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梳理与探讨,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发展,反思并进一步深化马克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中所起到的理论指导作用.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简介:编者:胡易容、陈文斌书名:当代马克主义符号思潮文选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ISBN:9787569000573马克主义、精神分析、现象/存在主义/阐释、形式论是当代西方学术中的四个重要理论支柱。马克主义和形式论中最重要的学科分支是符号,这两大理论传统观的结合无疑激发出了许多深刻的洞见和理论成果:沙夫的马克主义交往符号思想、列斐伏尔的符号文化社会、罗西-兰迪的符号系统与社会再生产理论、布尔迪厄的符号资本理论和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等。

  • 标签: 陈文斌 理论支柱 沙夫 学科分支 罗西 阐释学
  • 简介:马克晚年《人类笔记》一直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实,马克晚年所做的这些看似简单的摘抄、批注和书写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马克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追求。这些研究和探索并不像一些学者所理解的那样是马克的非典型研究成果,更不是他成熟时期理论研究的中断或转移,而是马克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这一思想主题的完善和发展。马克在对他者理论的或批判或褒扬、或肯定或否定和摘记标注中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取向和立场观点,深化和完善了他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思想主题的研究。马克晚年对人类的研读与摘记是其自觉地有意识地回应具体的实践问题与时代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和已有的资本主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素材、拓展研究思路的最新成果。

  • 标签: 马克思 人类学笔记 思想主题
  • 简介:生态马克主义把生态马克主义结合起来,它认为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并提出建立'稳态经济'模式,从而克服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对人性的异化,避免人与自然关系的崩溃的主张。其社会批判视角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了后现代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两大向度。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批判精神 建设性向度
  • 简介:马克的对象化思想集中体现于其早期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之中。马克在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有关对象化思想的相关理论。把握马克的对象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和主要内容,分析其在马克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及其局限性,对于深刻理解和探索马克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对象化思想 异化劳动 马克思
  • 简介:马克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的不断扬弃和对自己新世界观的逐步阐发的过程中来规定个人自由概念的。马克的个人自由概念,即思辨理性自由、哲学人道主义自由与劳动自由既相互关联又有质的差别,既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逻辑原则,也反映了个人自由发展的现实历程。

  • 标签: 马克思 思辨理性自由 哲学人道主义自由 劳动自由
  • 简介:马克和恩格斯的著作里,“宣传”的概念出现频率很高。现代宣传概念起源于17世纪罗马教皇建立的宣传信仰协会,它简称“宣传”(propaganda)。马克和恩格斯在创立新世界观的最初年代,就对宣传一词进行过考证,写道:“Congregatiodepropagandafide(成立于1640年)。”[1]他们通常是在广义上使用宣传这个概念的,它既指观点、学说的传播,也指事实本身造成的影响。能够用于宣传的东西,有时理论上可能站不住脚,对此,他们自己绝不使用;对已经用于宣传的,则持慎重态度。例如“自由的人民国家”这一用语,

  • 标签: 解读者 拉萨尔 新莱茵报 黑体字 使人 不知道
  • 简介:海德门始终以马克主义者自居,但却多次受到马克、恩格斯的批评和谴责.海德门与马克的交往过程及其关系破裂原因值得后人进一步探究.虽然海德门与马克的关系最终走向破裂,并因此备受批判,但他仍对马克大加贊扬,尊称其为“十九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并高度认可、广泛宣传马克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

  • 标签: 海德门 马克思 阶级斗争学说 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
  • 简介:马克幸福思想体现了对人类追求幸福的终极关怀,深刻理解马克幸福思想的内涵,必须从实践中把握:劳动是人获得幸福的基本方式,人的需要是人获得幸福的主要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价值指归。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理论是马克幸福思想在当代中国新的表现形态,把马克幸福思想基本原理和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史观的价值立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

  • 标签: 马克思 幸福思想 实践
  • 简介:摘要异化劳动学说是马克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异化劳动进行深入剖析得出的重要结论;是马克在借鉴并总结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学说之后,开辟新视角对异化概念进行的创新性阐释;异化劳动学说的提出在新时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异化 异化劳动
  • 简介:权威建设是任何一个政党和国家管理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自由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治权威的保障和引导。当前我国的国情世情党情的新变化决定了加强权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系统梳理马克主义权威观的历史发展可以加深对马克主义权威观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助于准确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权威观 历史发展
  • 简介:“舆论纸币”是马克和恩格斯对报刊和舆论关系的一种喻证,完整的表述是“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德文原文为“dieZeitungenalsdasPapiergeldder?ffentlichenMeinungzirkuliert”。[1]这一论断概括了报刊和舆论关系的特点,是他们舆论思想的经典阐述。“舆论纸币”的概念出自马克和恩格斯合写的《国际述评(三)》一文。这篇国际时评写于1850年11月1日,

  • 标签: 舆论纸币 国际述评 社会舆论 纸币流通 喻证 合写
  • 简介:有机马克主义作为国外马克主义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自诞生以来就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但其是否是一种新的马克主义值得商榷。从理论渊源和批判指向上,有机马克主义与生态马克主义有相通之处,但两者在对生态危机根源的认知以及危机克服的路径上存在巨大差异。有机马克主义企图构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马克主义",但实质上这是对马克主义唯物史观的误读。有机马克主义所强调的马克主义与中国马克主义所指截然不同。有机马克主义的哲学基础、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等,只是马克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探索,尚不足以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寻求发展之径的21世纪的中国马克主义。

  • 标签: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的理论问题是很多的。例如,在坚持马克主义的必要性方面,有人就常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不讲马克主义,不是发展得也很好吗?社会主义好,为什么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不搞社会主义?马克主义提出毕竟一百多年了,还管用吗?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人困惑的根本性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那么要让他们树立对马克主义的信心是很困难的。而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就要站得高、望得远,

  • 标签: 发展马克思主义 信心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性问题
  • 简介: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一直是以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经过将近40年,中国社会面临的更重要问题是如何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回应生产力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挑战。中国社会发展和马克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阶段,处处显示出价值理性的重要。以弘扬科学(工具)理性为特征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没有被证伪,但是必须有所发展。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回到马克马克的早期著作中有许多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如何把它们与现有的马克主义哲学原理结合起来,是当前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发展的关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价值理性 回到马克思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哲学的贫困》是马克为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而撰写的。重读《哲学的贫困》是对马克这部著作发表170周年的纪念,也是对这部著作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意义的再探索。《哲学的贫困》第一章'科学的发现'在集中于蒲鲁东构成价值论批判中,马克对劳动价值论的有决定意义的论点作了阐释,实现了从劳动价值论质疑者到赞成者的转变。《哲学的贫困》第二章'政治经济的形而上学'第一节'方法',分七个方面对蒲鲁东政治经济方法作了总体批判,实际地构成马克政治经济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在逻辑;第二节至第五节对蒲鲁东关于'经济进化的系列'的方法和理论作了多方面的批判,使马克政治经济方法论及其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得到广泛阐释。最后,马克揭示了无产阶级经济斗争和政治革命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政治经济研究的根本立场和核心观点。

  • 标签: 马克思 蒲鲁东 《哲学的贫困》 政治经济学
  • 简介:马克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展开的政治经济批判,从社会制度层面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社会协同发展的规律性,触及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提出了以“物质变换”为特征、以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为原则的劳动实践观,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物质财富观,注重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生态观,倡导节约消费的适度消费观,超越资本逻辑、解决社会各种利益矛盾的社会正义观。从马克的政治经济批判中发掘经典马克主义生态思想资源,可以拓展马克主义政治经济研究的生态视域,为推进绿色发展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逻辑 生态
  • 简介:生态马克主义以生态为切入点,但又不像西方的绿色理论那样割裂社会和自然的联系,将财富问题仅仅归结为抽象的价值观,而是将文化、生态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机结合,对马克主义财富观进行了重新解读,继承、深化和拓展了马克主义的财富观思想.在彰显马克主义当代性的同时,也显示出自身理论上的局限性,具有批判的片面性、绝对化,解决方案缺乏实践性等缺点,我们应以批判性的眼光积极吸收生态马克主义理论的成果,扬长避短.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财富观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