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DNA甲基转移3A(DNAmethyltransferase3A,DNMT3A)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原代细胞中编码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基因的甲基化变化及基因表达情况,并研究西罗莫司靶向治疗该类AML肿瘤细胞的效果。方法:收集有DNMT3A突变及无DNMT3A突变的AML患者原代骨髓细胞,通过重硫酸盐测序(bisulfitegenomicsequence,BSP)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RT-qPCR)法分别检测mTOR的甲基化变化和基因表达变化,借助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及凋亡试剂盒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检测用西罗莫司处理前后有DNMT3A突变及无DNMT3A突变的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DNMT3A突变的AML患者原代细胞中mTOR的甲基化降低且基因表达上调(P〈0.05),西罗莫司可有效抑制DNMT3A突变的原代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引起其凋亡(P〈0.05)。结论:与无DNMT3A突变的AML原代肿瘤细胞相比,西罗莫司可靶向mTOR抑制DNMT3A突变相关的AML原代肿瘤细胞的增殖,促使其凋亡,为进一步的临床用药提供了证据。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DNA甲基转移酶3A 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 西罗莫司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NAT2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按照统一的检索策略,全面检索至2013年8月1日有关NAT2多态性与肺癌风险关系的观察性研究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分别来自15个国家,累计肺癌病例4425人,对照病例6663人。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表明:NAT2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未见显著关联。

  • 标签: N-乙酰基转移酶2 多态性 肺癌 META 分析 N-acetyltransferase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酮症,选择糖化血红蛋白(HbA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AST)、空腹血糖(FBG)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存在酮症并发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并发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各60例。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HbAlc、FBG、AST水平均高。AST诊断敏感度81.67%,特异度80.00%,准确度80.83%;FBG诊断敏感度85.00%,特异度83.33%,准确度84.17%;HbAlc诊断敏感度85.00%,特异度86.67%,准确度85.83%;AST、FBG、HbAlc联合诊断敏感度96.67%,特异度98.33%,准确度97.50%。结论:AST、FBG、HbAlc联合检测,可以准确诊断疾病,降低死亡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酮症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还原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到2022年9月期间,本院就诊的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组,7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以上两组进行谷胱甘肽还原联合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谷胱甘肽还原、总胆红素更高(P<0.05)。各指标对乙型肝炎肝损伤的诊断效能相比较(P<0.05),且联合检测表现更佳。结论:谷胱甘肽还原联合检测可充分反映患者肝功能水平,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谷胱甘肽还原酶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赖氨酸甲基转移2D(KMT2D)基因突变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1例伴KMT2D基因突变SMZ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25岁男性,给予CHOP方案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后改为R-FC方案后缓解迅速,截至2021年8月患者为无症状生存。结论KMT2D基因突变可能导致SMZL的发生,且伴KMT2D基因突变SMZL对CHOP方案不敏感,对含利妥昔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较为敏感。

  • 标签: 脾边缘区淋巴瘤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基因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与丙氨酸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住院的808例T2DM患者,男370例,女438例,年龄(54.36±12.12)岁,年龄范围为18~87岁。收集其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T2DM患者IGF-1与ALT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IGF-1水平为(157.51±62.53)μg/L,ALT水平为(20.60±14.31)U/L。按照IGF-1水平四分位数分为四组,随着IGF-1的升高,ALT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性别、年龄、病程、IGF-1、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尿酸在四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临床资料与ALT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与ALT呈正相关(P<0.05),年龄、病程、IGF-1、HDL-C、尿酸与ALT呈负相关(P<0.05),腰臀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ALT无相关性(P>0.05)。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分析IGF-1与ALT的相关性,IGF-1与ALT呈曲线关系,存在一个拐点,为156 μg/L,当IGF-1<156 μg/L时,IGF-1每增加1 μg/L,ALT降低0.08 U/L(P=0.000 9);当IGF-1≥156 μg/L时,IGF-1每增加1 μg/L,ALT增加0.02 U/L(P=0.241 1)。结论在T2DM患者中,IGF-1水平与ALT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IGF-1水平达到拐点时,IGF-1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这一关系及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丙氨酸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调控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EZH2选择性抑制剂干预组(CLP+GSK126组),每组8只。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不结扎穿刺盲肠,其余操作同CLP+DMSO组。CLP+DMSO组及CLP+GSK126组小鼠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DMSO或GSK126(10 mg/kg)。术后24 h处死小鼠取肠系膜淋巴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EZH2表达、T淋巴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抗原阳性T淋巴细胞(ki-67+)比例、γ-干扰素阳性T淋巴细胞(IFN-γ+)比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阳性T淋巴细胞(PD-1+)比例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阳性T淋巴细胞(PD-L1+)比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LP+DMSO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EZH2表达升高。与CLP+DMSO组相比,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CD3+比例升高(0.70±0.02比0.50±0.07,P<0.01),表明抑制EZH2可增加脓毒症小鼠淋巴结T淋巴细胞数量;同时,CLP+GSK126组淋巴结CD4+及CD8+细胞中ki-67+比例显著上升(CD4+:0.74±0.05比0.63±0.04,CD8+:0.82±0.06比0.70±0.04,均P<0.05),表明抑制EZH2可增加脓毒症小鼠淋巴结增殖活性较高的T淋巴细胞比例;另外,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CLP+DM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21.53±2.87)%比(20.48±3.21)%,CD8+:(8.34±1.02)%比(7.71±1.38)%,均P>0.05〕,表明抑制EZH2对脓毒症小鼠淋巴结T淋巴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与CLP+DMSO组相比,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IFN-γ+CD4+、IFN-γ+CD8+比例也显著增加(IFN-γ+CD4+:0.31±0.11比0.14±0.06,IFN-γ+CD8+:0.30±0.10比0.13±0.06,均P<0.05),表明抑制EZH2可增强脓毒症小鼠淋巴结T淋巴细胞IFN-γ分泌能力;同时,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PD-1+CD8+比例较CLP+DMSO组显著下降(0.092±0.006比0.135±0.004,P<0.01),表明抑制EZH2可降低脓毒症小鼠淋巴结CD8+细胞PD-1的表达量,但对PD-L1+比例无明显影响。结论EZH2参与了脓毒症诱导的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的调控,该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调节PD-1表达介导。

  • 标签: 脓毒症 T淋巴细胞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EZH2选择性抑制剂GSK126 程序性死亡受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谷氨酰转移(GGT)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冠心病患者95患者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血清HCY、GGT水平。结果观察组的HCY(18.7±6.9)μmol/L、GGT(198.6±110.7)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9.7±2.6)μmol/L、GGT(25.7±5.2)u/L,P均<0.05;观察组受检者中的ACS患者的血清HCY(18.5±1.1)μmol/L、GGT(195.1±110.7)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13.6±3.8)μmol/L、GGT(38.6±16.9)u/L,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CY、GGT水平较非冠心病患者的水平更高,HCY、GGT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与发展。

  • 标签: 冠心病 生化指标 HCY GGT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缺乏症患者3次妊娠,最终在多学科管理下分娩一健康新生儿的诊疗经过。2013年患者首次妊娠,孕28周出现急性高氨血症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缺乏症。给予低蛋白饮食及降血氨治疗,并在多学科管理下于孕32周剖宫产一男婴,但该男婴生后第3天死亡。基因分析提示患者及其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基因均存在c.583G>A(G195R)突变。2015年患者再次自然妊娠,但产前诊断提示胎儿为男性,且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基因存在同一位点纯合突变,于孕21周引产终止妊娠。2017年借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第3次妊娠,并在多学科管理下最终顺利分娩一名健康男婴。

  • 标签: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妊娠次数 围产期 病人医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转移样7B基因(METTL7B)在中国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mRNA seq_325数据库中表达METTL7B的288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测序结果和临床资料,并对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ETTL7B的表达水平对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METTL7B共表达的基因,应用R软件中的基因富集工具分析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288例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Ⅳ级胶质瘤患者的METTL7B表达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05 (1.93)]、[3.07(3.17)]和[4.71(2.57)];在异柠檬酸脱氢1(IDH1)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胶质瘤中,METTL7B的表达量分别为[4.99(3.40)]和[1.53(2.77)];在无1p/19q共缺失和1p/19q共缺失的胶质瘤中,METTL7B的表达量分别为[3.85(3.39)]和[0.98(1.79)],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高级别胶质瘤中METTL7B的染色阳性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METTL7B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各144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0个月(1.0~136.0个月)和80.0个月(2.0~14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WHOⅡ~Ⅳ级胶质瘤患者中,METTL7B的高表达量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ETTL7B表达量是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1.684,95%CI:1.158~2.449,P<0.01)。在CGGA数据库中,与METTL7B表达呈正相关的基因有252个(r>0.45,P<0.05),其生物学功能主要为细胞黏附、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蛋白折叠等,主要参与了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局部黏附及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等。结论在脑胶质瘤组织中,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METTL7B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并可作为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的预测因子,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甲基转移酶样7B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基转移蛋白16(METTL16)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METTL16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qPCR)检测METTL16在前列腺癌组织(取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患者)和细胞中的表达。22RV1细胞株稳定转染相关慢病毒。以RT-q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在22RV1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METTL16的效率。以细胞迁移实验检测22RV1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测定的数值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采用t检验。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LNCaP细胞株以及22RV1细胞株中,METTL16在mRNA水平的都呈现出过表达的趋势[癌组织为1.00±0.43,癌旁组织为2.12±0.68,t=-5.405,P<0.05;人正常前列腺基质永生化细胞(WPMY-1)为1.00±0.17,22RV1为2.16±0.93,t=-8.568,P<0.05;LNCaP为1.51±0.17,t=-3.0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蛋白水平,LNCaP细胞株以及22RV1细胞株的METTL16依旧呈现高表达的趋势(WPMY-1为1.00±0.23,22RV1为2.91±0.85,t=-3.038,P<0.05;LNCaP为1.99±0.43,t=-2.89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22RV1细胞中过表达METTL16后导致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相对细胞量为过表达空载体组(ON-22RV1)为1.00±0.04,过表达METTL16组(OE-22RV1)为3.18±0.10,t=-34.951,P<0.05]而敲低METTL16则导致相反结果(相对细胞量:SCR-22RV1为1.00±0.06,sh1-22RV1为0.47±0.06,t=3.862,P<0.05;sh2-22RV1为0.64±0.05,t=9.2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TTL16在前列腺癌的生理过程中可能起原癌基因的作用,并且调控着细胞的迁移能力。

  • 标签: N6-甲基腺嘌呤 前列腺癌 迁移
  • 简介:目的:实验采用析因设计方法研究天然维药没食子和没食子联合氟化钠对变形链球菌浮游及生物膜状态下葡萄糖基转移(GTF)活性的影响,探讨实验药物防龋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脑心浸液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浮游和生物膜状态下的变形链球菌,根据析因实验的分组将配置好的没食子鞣质、氟化钠、没食子鞣质联合氟化钠加入相应的菌液中厌氧培养18h。硫酸铵沉淀法提取粗,考马斯亮蓝法和蒽酮法分别测定总蛋白和还原糖含量,计算活性和药物对活性的抑制率。实验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GTF活性在细菌不同培养状态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游状态下GTF活性高于生物膜状态;没食子、氟化钠、没食子联合氟化钠对细菌不同状态下GTF活性的抑制率有差异(P〈0.05),浮游状态下的葡萄糖基转移比生物膜状态对药物作用敏感,没食子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制率没食子〉没食子联合氟化钠〉氟化钠。结论:没食子鞣质可能是通过抑制葡萄糖基转移活性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从而达到防龋的作用。

  • 标签: 没食子鞣质 氟化钠 变形链球菌 葡萄糖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基转移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和去甲基化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在H7N9病毒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WB)检测H7N9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METTL3和FTO的表达。敲低和过表达METTL3和FTO,H7N9病毒感染后用WB和TCID50检测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METTL3或FTO敲低及野生型对照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水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对发挥作用的潜在靶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H7N9病毒感染A549细胞24 h后METTL3的表达上调,FTO无明显变化。敲低METTL3和FTO后,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表达水平和病毒滴度显著下降,过表达METTL3和FTO后,病毒滴度显著增加。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METTL3或FTO敲低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别发现314和555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与宿主免疫应答相关。结论METTL3和FTO可能通过调节宿主-病毒相互作用在H7N9病毒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METTL3 FTO H7N9 转录组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末端尿苷基转移(TUT4)通过影响miR132/212簇的尿苷化作用影响食管上皮细胞(HEEC)的放射敏感性。方法本研究通过PCR的方法检测0、2、4、6和8 Gy X射线照射后0、6、18、24和48 h HEEC中TUT4的表达。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下调TUT4表达组(shTUT4组)、单纯6 Gy照射组(6 Gy组)、6 Gy照射+下调TUT4表达组(6 Gy+shTUT4组)分别检测TUT4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线粒体损伤、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通过PCR检测下调TUT4表达对miR132/212尿苷化的影响;克隆形成和增殖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32/212及miR132/212+UUU(末端添加3个尿嘧啶的miR132/212)时HEEC的放射敏感性;增殖实验检测在下调TUT4表达且过表达miR132/212及尿苷化miR132/212时HEEC的增殖情况。结果PCR结果显示,2、4、6和8 Gy X射线照射后TUT4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62.06、27.86、32.43,P<0.05)。下调TUT4表达可增加HEEC的放射敏感性,D0、Dq、SF2值分别为0.79、1.61、0.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85、7.31,P<0.05),放射增敏比(SERD0)为1.41;且经6 Gy照射后,低表达TUT4组细胞增殖减少(t=7.12、13.63,P<0.05)、S期细胞增加(t=11.98,P<0.05)、线粒体损伤增加(t=11.98,P<0.05)、氧自由基产生增加(t=15.65,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下调TUT4表达可使miR132/212表达增加,miR132/212+UUU表达减少(t=27.90、60.99,P<0.05);而过表达miR132/212和miR132/212+UUU也可影响HEEC的放射敏感性,SERD0分别为1.20、0.71。双重转染实验证明,TUT4低表达且miR132/212过表达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单纯TUT4低表达时更弱(t=4.76、7.65,P<0.05);同时TUT4低表达且过表达miR132/212+UUU时细胞增殖能力较单纯TUT4低表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P<0.05)。结论X射线可增加HEEC中TUT4的表达,TUT4可降低HEEC放射敏感性、减轻放射损伤,其机制与miR132/212的尿苷化相关。

  • 标签: 食管放射损伤 尿甘基转移酶 miR132/212簇 尿苷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北石首市城区私立幼儿园2012年春季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和丙氨酸氨基转移(ALT)水平状况。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884例学龄前儿童血常规和肝功能。用光学显微晶镜对贫血儿童的血涂片进行检查;对丙氨酸氨基转移增高者于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一周后空腹重采血样复查肝功能。结果贫血儿童42例,贫血率2.23%,均为轻度,贫血儿童血涂片以小细胞低色素为主;丙氨酸氨基转移(ALT)增高2例,为药物所致,异常率0.11%。结论我市城区私立幼儿园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低,无明显肝细胞受损情况,健康状况优良。

  • 标签: 石首市学龄前儿童 血红蛋白 贫血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异常率 健康 优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沉默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NAMPT)基因表达对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在体外合成针对NAMPT基因的siRNA并转染U266细胞,实验分为si-NAMPT组(转染siRNA-NAMPT的U266细胞)、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的U266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转染后U266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NAMPT、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si-NAMPT组转染48、72 h后与si-NC组比较,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570 nm处吸光度值)增加(48 h:0.78±0.06比1.62±0.11;72 h:1.23±0.14比2.37±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34;t=4.72,P<0.01)。si-NAMPT组与si-NC组相比,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53.42±0.25)%比(25.98±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1)。与si-NC组相比,si-NAMPT组p-AKT、p-GSK-3β、NAMPT、β-catenin蛋白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沉默NAMPT基因可明显抑制U266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抑制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NSD2和EZH2在三阴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诊断的三阴乳腺癌患者96例及10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EZH2和NSD2蛋白表达。结果:三阴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NSD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EZH2和NSD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EZH2和NSD2蛋白在三阴乳腺癌中具有高表达,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记。

  • 标签: 三阴乳腺癌 NSD2 EZH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5(PRMT5)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在胃癌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学确诊的84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MT5蛋白和Cdc42在标本中表达,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PRMT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3.81%(62/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5.00%(21/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0,P<0.01);Cdc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95%(68/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9.76%(25/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5,P<0.01)。PRMT5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149、5.497,P<0.05),Cdc4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421、5.132、4.271,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RMT5蛋白和Cdc42蛋白表达上调,PRMT5和Cdc42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病情和预后。

  • 标签: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种肝细胞或肝移植中,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对α-1,3-半乳糖基转移基因敲除猪肝细胞(GalT-KO-hep)的作用。方法利用永生化GalT-KO-hep,与经脂多糖+聚肌胞苷酸激活的h-PBMC共培养。生化分析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白蛋白、ALT、AST和尿素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alT-KO-hep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alT-KO-hep中Caspase-3剪切体表达以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和蛋白激酶B(AKT)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刺激时间h-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共培养模型不同时间点上清液生化指标含量、GalT-KO-hep中Caspase 3剪切体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GalT-KO-hep与活化h-PBMC共培养6 h组上清液中ALT含量高于共培养24 h和48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培养48 h组AST含量高于共培养6 h和24 h组(P均<0.05);共培养24 h和48 h组尿素含量均高于共培养6 h组(P均<0.05)。GalT-KO-hep与活化h-PBMC共培养24 h和48 h后,细胞中Caspase 3剪切体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程度逐渐增加。与活化h-PBMC共培养0.5、1、6和12 h后,GalT-KO-hep磷酸化蛋白p-STAT3、p-JNK、p-IκBα、p-P38 MAPK、p-AKT和p-ERK(1/2)均被不同程度激活。结论h-PBMC释放的细胞因子可诱导GalT-KO-hep损伤和凋亡,并促进炎症相关分子通路的激活。

  • 标签: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猪肝细胞 异种肝移植 免疫排斥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