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64例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划分为甲组32例、乙组32例。其中甲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乙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患儿预后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时,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状况相似(P>0.05);护理12个月时,乙组智力和运动发育状况较优于甲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甲组DQ状况较差于乙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促进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还可改善DQ状况,应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 2017.06 到 2019.06 时间段内诊治的 64 例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划分为甲组 32 例、乙组 32 例。其中甲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乙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患儿预后效果。 结果: 护理 3 个月时,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状况相似( P > 0.05 );护理 12 个月时,乙组智力和运动发育状况较优于甲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甲组 DQ 状况较差于乙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促进患儿智力和运动发育,还可改善 DQ 状况,应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分娩的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HIE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母妊高征、母ICP、脐带绕颈、孕周及Apgar1分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母ICP等因素均可引发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对妊娠期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做好生产时期监护,预防早产,降低HIE发生率。

  • 标签: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胎盘早剥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中卒患者 150例,其中 75例进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 75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状况以及 NIHSS 评分比较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实验组比对照组要低,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NIHSS 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比对照组要高( P< 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急性缺血脑卒中,提高治疗效率,能够更好的恢复运动,减少对神经功能的缺损,患者满意度更高,医患关系和谐,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120例,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其均采取阿替普酶和阿司匹林治疗。其中,A组患者采取阿替普酶0.6mg/kg,在30min内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B组患者采取阿替普酶0.6mg/kg,在60min内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C组患者采取阿替普酶0.9mg/kg,在60min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剂量以0.6mg/kg,时间控制在30min内,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保证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注射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效果
  • 作者: 林柏松喻巍黄德磊傅宏付玉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  要】目的:研究缺血性眼底病开展复方樟柳碱皮下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抽取54例缺血性眼底病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为27例实验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复方樟柳碱皮下注射治疗,为27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结果: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更为理想,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缺血性眼底病开展复方樟柳碱皮下注射治疗,效果理想。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离子导入对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在 2017 年 3月至 2017年 11月 住院患者 91 例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 康复推拿及针灸治疗 +中药离子导入; 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 康复推拿及针灸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两周后进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 NIHSS) 及日常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 ADL ) 测定。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入院时 NIHSS 量表及 ADL量表测定基本无差别。治疗两周后 两组的 NIHSS 量表分值均有所降低, ADL量表分值均有所提高,实验组差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药离子导入对脑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中药离子导入 卒中后 肢体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D-二聚体对缺血肠病的临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8月消化内科收治的缺血肠病患者 56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经内镜证实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肠道息肉患者共 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后 24 h内 D-二聚体、炎症指标及凝血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在剔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 D-二聚体、炎症指标及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入院后 24 h内检测两组 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 (WBC)、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其中只有观察组 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值。在去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 (WBC)、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水平差异仍显著 (P<0. 05),同样只有 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值。结论 D-二聚体对缺血肠病具有临床早期诊断价值,可有助于预判缺血肠病,从而减少漏诊率及降低死亡率。

  • 标签: D-二聚体 缺血性肠病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患者569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分对照组(284例,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285例,长春西汀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79%)显著较对照组(89.44%)高,P<0.05;试验组治疗前1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治疗后4周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试验组较低,P<0.05。结论针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患者,长春西汀治疗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借鉴。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丹参注射液 长春西汀 血液流变学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CT、 X线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对比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6年 2月 1日至 2017年 2月 1日我院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 6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应用 CT、 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及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X线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周边可以见轻度骨质硬化; CT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出现囊性变,并且可见硬化,关节间隙较好; CT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 X线,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诊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高于 X线,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T X线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愿意配合研究,按照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n=50)与非溶栓组(n=40),溶栓组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而非溶栓组未采取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1个月及3个月时mRS评分,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m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溶栓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mRS评分显著优于非溶栓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相比未实施溶栓治疗患者在脑梗死出血转化率、死亡率、治疗后2周与1个月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与2个月时mRS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治疗3个月后,溶栓治疗者mRS评分更优。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脑卒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64例重度、中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取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后,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性治疗,干预组患儿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发育商以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儿的发育商在3-12个月内定期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儿预后不良2例(6.25%),与对照组患儿10例(31.2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采取早期综合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发育商,并且降低了患儿预后的不良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综合干预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理念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数据库2017年3月一2019年3月间收入的所有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一般资料,根据本次实验要求,选择其中72例患儿纳入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n=36)与实验组(n=36)。记录所有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评价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记录为32(88.89%),其数据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总有效率24(66.67%),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护理时,应用循证理念能够有效支持护理工作的开展,对于降低护理风险来说有积极意义,同时这种护理方案能够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对于改善新生儿临床症状来说也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理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CT对肠壁缺血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在我院所收肠壁缺血病变患者中随机挑选出50例患者,时间选取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回顾性分析50例肠壁缺血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以最终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整理两组数据,比较64排CTA的检出率,分析64排CT对肠壁缺血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50例肠壁缺血病变患者采用64排CT的检出率为96.00%(48/50),与最终病理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CT对肠壁缺血病变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无创、快速等明显优势,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64排 CT 肠壁 缺血性 病变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子化健康教育路径在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38例缺血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电子化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指导。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例数为18例,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4.73%;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例数为12例,健康教育知晓率为63.15%,组间差异对比,(X2=5.7000,P=0.0169)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满意例数为18例,满意度为94.73%;对照组总满意例数为13例,满意度为68.42%,组间差异对比,(X2=4.3779,P=0.0364)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化健康教育路径在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更好的推动了健康教育路径电子化,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子化健康教育路径 缺血性脑卒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中医情志护理在缺血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9年 3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治疗急性脑卒中的 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度明显,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的实施可以帮助提升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情志护理 缺血性卒中 急性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选择130名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每组65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基于对照组的治疗,观察组在高压氧气室中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周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室效率分别为98.5%和81.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89.45±5.39)和(78.20±6.14),显着高于治疗前(65.23±8.14)。得分为(65.11±7.89)分(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指数也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OX2分级值和ROS比值均显着降低。观察组的NOX2灰度比(0.37±0.06)显着低于对照组(0.42±0.09)。<0.05),ROS(518.85±54.48)U/ml显着低于对照(551.28±69.93)U/ml(P<0.05)。讨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可改善心肌功能,抑制氧化应激,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认知功能。这是一个很好的应用。

  • 标签: 高压氧舱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心肌功能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接治的所有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然后抽选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中均录入38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同时对血脂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和实验组相比明显更差,同时血脂水平也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应用于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不仅可以降低血脂,还能对其神经功能进行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剂量 阿托伐他汀 强化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