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脊髓损伤后压疮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Braden量表评分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压疮患者80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33例,Ⅲ期25例;并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未出现压疮患者1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SOFA评分、Braden量表评分和营养指标水平情况,分析SOFA评分、Braden量表评分和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情况、ASIA损伤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体质量指数(BMI)[(24.25±1.44)kg/m2比(27.68±2.21)kg/m2]、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29.29%比43.75%)、住院时间[(10.71±2.62)d比(16.39±3.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4,χ2=4.71、t=14.56,均P < 0.05);观察组SOFA评分[(9.72±1.18)分]高于对照组[(4.51±0.30)分],Braden量表评分[(10.64± 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49±2.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58、10.55,均P < 0.001);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b)[(81.03±8.48)g/L]、血清前白蛋白(PAB)[(145.29±14.72)mg/L]、血清白蛋白(PA)[(20.24±2.05)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25±10.14)g/L、(170.86±23.75)mg/L、(32.38±4.0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54、8.71、24.91,均P < 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与Hb、PAB、PA均呈正相关(r=0.50、0.64、0.71,均P < 0.05),与Braden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r=-0.51、-0.62、-0.75,均P < 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压疮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通过对SOFA评分、Braden量表评分及Hb、PAB、PA的联合检测,能更好地评估脊髓损伤后压疮的发生情况。

  • 标签: 脊髓损伤 压力性溃疡 多器官功能衰竭个性量表 营养评价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不断发展,机器或挤压伤致拇指远端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常伴有骨质外露,需皮瓣修复,满意的修复重建,应注重恢复拇指灵活的功能和完美的外观。我院自2008年12月~2016年12月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4例,其中桡侧缺损15例,尺侧缺损25例,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指以皮神经周围及皮神经内血管网丛为血供的轴型皮瓣。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四肢的6种皮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膝、踝、腕和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血管网 轴型皮瓣 血供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9~66岁.病因:热铁水烫伤4例5处,撕脱伤3例3处,恶性黑色素瘤3例3处,慢性溃疡3例3处,低热烧伤2例2处,电击伤1例1处,冻伤1例1处.部位:足跟部7例8处,踝部6例6处,足跟底部3例3处,胫前中段1例1处.创面最大面积9.5cm×7.0cm,最小面积4.5cm×4.0cm.

  • 标签: 小腿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应用 皮瓣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结扎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结扎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7例,表皮层坏死1例,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1例,均经换药后愈合.19例均获6~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和颜色良好,厚度适中,不臃肿,耐磨损,无继发溃疡,足部外观和功能良好,不影响行走.供区及足外侧缘轻度麻木,不影响工作.结论结扎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小隐静脉
  • 简介:目的报道手部不同类型皮神经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及指掌侧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手背皮神经血管皮瓣转位修复26例手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方便,转位灵活,血供可靠,是修复手及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临床应用 岛状皮瓣 皮神经 修复
  • 简介:摘要脑源性神经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是神经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其生物学效应十分广泛,可促进中枢及周围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及分化。至今,对BDNF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尤其是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因此,本文就BDN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作一介绍。

  • 标签: 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21世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致死敛残卑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脑缺血后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神经元的进行性损伤,从可逆变性、不可逆变性、坏死、凋亡、梗塞成熟的进行性发展。神经元功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在机体遭遇外环境改变或病理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被称为突触可塑性。其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等多种神经元有广泛的神经作用,以前的大量实验表明GDNE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机制抵抗缺血性损伤,本文就GDNF与突触可塑性方面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突触可塑性 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 多巴胺能神经元 脑血管疾病 进行性损伤
  • 简介:从人基因组DNA获取神经素-4(neurotrophin-4,NT-4)基因,并对该目的基因进行序列测定,本实验直接从人脑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人神经素-4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PCR,获得人NT-4基因,用DNA序列分析NT-4基因,结果,我们获取的人NT-4基因与文献报道有五个碱基不同,我们认为:直接采用PCR来获取目的基因,出现碱基错配的可能性较大;测序仪器和实验条件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关系。

  • 标签: 神经营养素-4 PCR 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p75神经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NTR)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通过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Trk)受体相互作用或与神经因子结合,介导多种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突触生长和影响细胞存亡。急性脑缺血后,p75NTR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erve growth factor, proNGF)、分拣蛋白(sortilin)等多种效应因子结合,进而激活下游凋亡信号分子,导致神经元死亡。因此,阐明p75NTR在急性脑缺血中介导神经元凋亡的通路及其分子机制对于研发急性脑缺血的新型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缺血 受体,神经生长因子类 细胞凋亡 神经元
  • 简介:摘要总结我院对23例贲门失弛缓症进行逐大气囊扩张治疗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指导,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和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术中与医生配合技巧,动作轻柔、准确,对治疗过程中各步骤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监护,选择合适的气囊、施加合适的压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规范的饮食指导与出院指导;是做好此类患者护理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内镜 大气囊扩张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特殊类型原因不明的、发生于成人的、慢性、进行性和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因其发病机制不明确,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当肺功能严重不全,疾病进展到后期,低氧血症迅速恶化时,肺移植手术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的唯一方式。

  • 标签: 序贯护理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肺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ICU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6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组和对照组,各1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组使用有创加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持续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结果组拔管后改用无创机械通气24h及48h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撤机后有关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VAP的发生率。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护理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式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 ~2021 年 3 月本院收 治宫颈癌患者 128 例,按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常规心理干预)62 例和研究组(式心理干预)66 例。对比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状态变化、心理护理效果及术前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 SAS、SDS、SPBS 评分均低于

  • 标签: 序贯式心理护理干预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行皮瓣修复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腓肠神经血管逆行皮瓣修复20例足踝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对症处理及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20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4个月,除一例术前合并有脊髓损伤伴截瘫感觉差,踝关节活动大部分丧失外,其余病例皮瓣外形理想,足踝关节功能患者满意。结论用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骨、肌腱、关节外露创面,全面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则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皮瓣修复 足踝软组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由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组成的10天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10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前5天用兰索拉唑3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后5天用兰索拉唑30mgBid、克拉霉素0.5gBid、呋喃唑酮0.1Bid;对照组兰索拉唑3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克拉霉素0.5gBid,疗程为7天,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14碳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2.6%,对照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结论10天疗法是可供选择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方法。

  • 标签: 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10天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68例胃镜检查HP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7天;治疗组前5天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天予奥美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疗程结束1月后行胃镜检查并做HP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结果1月后临床症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5%,对照组总有效率75.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复查HP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治疗组转阴率89.9%,对照组转阴率77.2%,两组HP转阴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天疗法治疗HP的根治率较传统的三联疗法高,且副作用少,易耐受,安全可靠。

  • 标签: 10天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