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细胞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放化疗所致的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血液学不良反应等以及不同化疗方案所取得的pCR率,根据病理反应程度分为pCR组和非p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结果50例患者均达R0切除,pCR率为50%(25/50)。紫杉类+铂类pCR率38%(11/29),氟尿嘧啶类+铂类pCR率69%(9/13),氟尿嘧啶单药pCR率63%(5/8)。放化疗导致的Ⅲ级以上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4例),Ⅲ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4例,其中放化疗中发生食管纵隔瘘1例,手术后发生膈疝1例。pCR组与非pCR组相比,DFS及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能取得较高的pCR率,且pCR组的DFS、OS率较非pCR组高。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手术并发症可控。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同步放化疗 外科手术 新辅助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SS-1和NF-κB在食管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细胞和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KiSS-1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Kiss-1在食管细胞组织中表达降低,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NF-κB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细胞中KiSS-1和NF-κB的表达呈负相关(r=-0.676,P<0.05)。结论Kiss-l基因的表达减低或者缺失与食管细胞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Kiss-l基因可能通过抑制NF-κB从而发挥抑制食管转移的作用。

  • 标签: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Kiss-l NF-&kappa B
  • 简介:摘要口腔细胞(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由口腔上皮细胞发展而来的一种常见癌症,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畸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Hippo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干细胞稳态的调控、组织再生以及器官大小的控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OSCC中,激活Hippo通路信号可抑制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上皮-间质转化和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考虑到Hippo信号通路在癌症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总结了它的组成和调控机制,阐述了它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对临床上针对该通路,OSCC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法及降低耐药性风险的策略进行简单归纳。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Hippo信号通路 分子靶向治疗 耐药性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心脏转移瘤较为罕见,常来源于胸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该病因病情进展迅速且无特异的治疗方法,预后通常较差。现将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首诊伴心脏转移的食管细胞癌病例报告如下,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文献复习。

  • 标签: 食管肿瘤 心脏转移 远处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细胞合并乳头状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甲状腺原发性细胞合并乳头状癌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患者中2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70~77岁。例1、2镜下均可见2种成分,分别为细胞及乳头状(例1为经典型,例2为高细胞型);例3为甲状腺乳头状复发转变为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例1、2肿瘤中的乳头状成分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19、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PAX8。3例细胞成分均表达CK5/6、p63、p40、PAX8。结论甲状腺原发性细胞合并乳头状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及临床、影像等多学科资料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头颈细胞预后较差,首诊多为中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差,复发、转移风险较高,故而亟待研发一种能够动态监测肿瘤进展的工具。液体活检作为一种肿瘤检测手段,以其非侵入性和灵活性受到极大关注。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液体活检标志物。随着检测方法的进步,该技术与多种恶性肿瘤临床诊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旨在介绍这两种标志物的相关概念、检测方法以及在头颈细胞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鳞状细胞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早期子宫颈细胞患者中应用子宫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34例早期子宫颈细胞患者,所选患者行以子宫根治术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34例患者中,临床效果为完全缓解的有10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6例,无进展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2.35%。手术时间为(205.68±7.96)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85.33±12.84)ml,淋巴结切除数目为(20.26±1.43)个,淋巴结转移率为26.47%,子宫旁浸润率11.76%,子宫颈浸润1/2以上患者占比为79.41%。结论在早期子宫颈细胞患者中应用子宫根治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使淋巴转移率降低,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癌根治术 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1例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细胞)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临床材料。总结 患者在住院期间诊断过程及临床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患者自于我院治疗开始,颈部肿块见明显缩小,肿瘤病标志物呈下降趋势。化疗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铂类联合白蛋白型紫杉醇全身化疗联合PD-1免疫治疗对于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细胞)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原因不明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鳞状细胞癌 铂类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肺细胞新辅助免疫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早期肺细胞患者的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细胞,给予2个周期度伐利尤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免疫化疗后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后行胸腔镜下右上肺叶切除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继续行2个周期免疫化疗后再予以度伐利尤单抗免疫维持治疗。结论早期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化疗能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及病理学完全缓解率。

  • 标签: 肺肿瘤 癌,鳞状细胞 免疫疗法 化学疗法,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经口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在口咽细胞(简称鳞癌)中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复发生存情况,探索TORS对口咽鳞癌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2017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共99例经TORS的口咽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15例,年龄35~85岁。分析病例的临床分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总结TORS对口咽鳞癌患者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本研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5.3±2.9)d,术后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5.2±10.8)d,气管切开率为21.2%(21/99),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为(11.9±11.4)d。随访满2年的口咽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4.0%,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7.7%;随访满3年的总生存率为94.0%,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9%。Ⅰ-Ⅱ期口咽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7.4%,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Ⅲ-Ⅳ期口咽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86.8%,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HPV阳性组的2年总生存率为100.0%,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HPV阴性组2年总生存率为91.5%,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7.2%。是否行术后辅助放疗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6%和90.5%,HR=0.52,95%CI:0.12~2.23,P=0.400)。结论TORS更适合用于早期(Ⅰ-Ⅱ)或HPV阳性口咽鳞癌患者的治疗,且TORS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口咽肿瘤 经口机器人手术 总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 简介:摘要头颈细胞(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疾病之一。糖酵解是一种糖的分解代谢途径,高度活跃的糖酵解代谢是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异常增加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堆积赋予了肿瘤细胞更好的生长优势。但其在HNSCC恶性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免疫微环境、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顺铂是HNSCC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以往肿瘤耐药的机制研究显示细胞糖酵解水平降低,本文着重探讨HNSCC顺铂耐药的糖酵解特征,以阐明糖酵解对抗肿瘤药物耐药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鳞状细胞 糖酵解 顺铂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phA2在喉细胞中的表达和其与喉细胞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法(SP法)检测90例喉细胞和80例正常上皮中EphA2的表达情况。结果EphA2在喉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上皮(p<0.01),EphA2的表达与喉细胞的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和TMN分期有关(p<0.05),而与喉细胞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EphA2可能在喉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EphA2的高表达可能提示了喉细胞的恶性程度。

  • 标签: EphA2 喉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研究ADAM10蛋白表达与口腔细胞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DAM10蛋白在58例口腔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相关性;采用Transwell法检测高、低转移潜能的HN-12和HN-4口腔细胞细胞系的迁移能力,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2株细胞中ADAM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高转移潜能细胞HN-12中的ADAM10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AM10蛋白的高表达与口腔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在高转移潜能细胞系HN-12细胞中,ADAM1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较低转移潜能细胞系HN-4显著增高(P〈0.01);HN-12细胞中沉默表达ADAM10基因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ADAM10蛋白的高表达与口腔细胞淋巴结转移相关;ADAM10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是其影响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ADAM10有望成为治疗口腔细胞转移的新靶点。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ADAM10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食管细胞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行食管细胞根治术的患者83例,根据1年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41)和对照组(n=42),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术前LMR和PLR水平,比较两组患者LMR和PLR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MR、PLR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LMR值较小(3.91±1.73 vs. 5.08±2.15;t=2.710,P=0.008)、PLR值较大(142.81±67.80 vs. 114.03±42.47;t=2.324,P=0.023)、肿瘤直径较大[(4.28±1.61)cm vs. (3.19±1.30)cm;t=3.420,P=0.001]、浸润较深(Z=2.633,P=0.008)、临床分期较晚(Z=2.616,P=0.0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MR预测食管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0%和58.5%,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95%CI为0.551~0.782,P=0.009),临界值为4.12。PLR预测食管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2%和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95%CI为0.522~0.761,P=0.026),临界值为130.85。LMR和PLR联合检测预测食管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3%和61.9%,ROC曲线下面积为0.675(95%CI为0.560~0.791,P=0.006)。低LMR高PLR组患者的复发率[81.0%(17/21)]高于高LMR低PLR组患者[35.1%(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LMR、PLR值是预测食管细胞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食管肿瘤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在口腔细胞(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OSCC和20例正常口腔粘膜(NOM)中VEGF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和Ki-67在OSCC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NO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OSCC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同时表达与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和Ki-67在OSCC中高表达,两者可能与口腔细胞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有关。

  • 标签: VEGF Ki-67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其产生可被多种因素诱导,包括高温、缺氧、重金属、氧化剂、乙醇、蛋白变性等。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将热休克蛋白分为五大家族:HSP110、HSP90、HSP70、HSP60及小分子量HSP(12000,43000).如HSP27。HSP生物学功能主要有在应激状态下维持细胞必需的蛋白质空间构象,维护细胞生命:

  • 标签: 热休克蛋白27 鳞状细胞 癌相关性 HSP90 口腔 小分子量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早期喉细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滨海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鼻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的12例早期喉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需行气管切开,出血3-8ml。术后4-7d出院。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早期喉细胞操作简便,安全、微创。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内镜 喉鳞状细胞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细胞预后的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经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并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放疗剂量为40 Gy,常规分割,并在完成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4周左右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6月30日。记录患者的1、3、5年生存(OS)率,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病死率,术后病理情况,以及随访期内的复发、转移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并行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10例食管细胞患者中,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达病理完全缓解(pCR)34例,非pCR 76例,pCR率为30.9%。110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90.0%、58.5%和50.7%,中位OS期为72.4个月;pCR患者与非pCR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97.1%、72.4%、65.7%和86.8%、52.6%、44.6%(P=0.020)。pN0期患者的1、3、5年OS率为93.8%、64.2%、54.8%,pN1期患者的1、3、5年OS率为82.6%、52.2%、47.8%,pN2期患者的1、3、5年OS率为80.0%、20.0%、20.0%,pN3期患者的1、3、5年OS为50.0%、0、0(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pCR状态、脉管栓、pT分期、pN分期是OS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是影响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4)。结论pN分期是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细胞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食管 鳞状细胞癌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乳腺原发性细胞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其棘层松解亚型尤为少见。该例为78岁老年女性的乳腺病例,表现为右乳及右腋窝2处囊性肿物,病理诊断为棘层松解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呈三阴性乳腺癌表型伴有高增殖指数和p53过表达。患者接受乳腺改良切除术后行化疗,随访3个月暂无复发及转移。需要不断积累相关病例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