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真菌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2010医院真菌感染例次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267例,>65岁者占71.9%,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老年、较重基础病、免疫力低下患者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情况,了解真菌感染的病原菌,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 标签: 真菌 危险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HIV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艾滋病(艾滋病期)合并真菌感染并接受AMB治疗的患者63例,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观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63例患者总有效率87.3%;有29例(46.0%)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基本缓解。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HIV合并不同真菌感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后经对症处理可控制。

  • 标签: HIV 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抽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内科住院病房临床诊断的真菌性肺部感染患者资料。结果46例患者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36例,支气管扩张症3例,肺癌合并肺结核1例,1型糖尿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1例,化脓性胸膜炎1例,原发性真菌性肺炎1例。胸片及CT检查肺部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征象28例,右上肺阴影3例,右下肺阴影5例,单结节影3例,双肺弥漫性结节阴影7例。全部病例均使用了氟康唑静脉用药,其中2例因效果不佳,改用了伊曲康唑。治愈10例,好转27例,9例患者因用药1周无效,自动出院。结论真菌性肺部感染常常在病人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下发病,常为继发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常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混淆。本组资料显示,血常规、肺部影像学征象,以及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均不易鉴别。多次痰涂片、培养有利于临床诊断,组织病理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积极抗真菌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亦是明确诊断的一个佐证。

  • 标签: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移植是治疗终末期严重器官疾病的最有效手段1-2。然而因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加大了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风险性,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是术后移植物再切除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3。因此及时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移植术后的真菌感染,成为了决定移植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从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现况研究上、诊断与治疗进展上做一综合概述。

  • 标签: 移植 真菌感染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医院综合重症病房(ICU)患者,对其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ICU真菌感染患者2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针对我院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居于首位的为念珠菌感染。结论医院针对高危患者,起初应该对其进行抗真菌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出现真菌感染的情况,对于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对其进行抢先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该对其进行目标性治疗,研究真菌的类型选择具体的药物对症治疗。

  • 标签: 综合重症病房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不同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能否准确诊断病原菌直接影响药物的选择。及时准确地检测真菌感染以及确定菌种,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该文对真菌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真菌感染 病原菌 检测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妇产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的各项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了在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间,细菌室和病案科所记录的各项IFI(侵袭性真菌病)资料。我们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相关的诊断标准,我们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类:确诊患者、临床诊断患者和拟诊患者。同时,我们还从治疗性质的角度出发,将这些患者划分为手术患者、化疗患者和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接下来,我们将观察并比较这些不同类型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认识。结果:经过筛选,我们共纳入了232名妇产科IFI患者进行研究。在这些患者中,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的病例数分别为56例(占比24.14%)、15例(占比6.46%)和161例(占比69.40%)。按照治疗方式划分,接受手术、化疗和处于恶性肿瘤终末期的患者分别有112例(占比48.28%)、99例(占比42.67%)和21例(占比9.05%)。统计结果显示,手术患者、化疗患者和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112/112)、91.92%(91/99)和61.90%(13/21),且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妇产科IFI患者的数量相对较多,而针对这些患者,通过手术和化疗等手段,可以获得更为显著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诊断 侵袭性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血流感染常见病原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评估(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真菌感染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真菌血流感染的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同步分析G试验检测结果。结果3年共分离真菌114株,以念珠菌属为主(86.8%,99/114),其中以白念珠菌比例最高,占30.7%。真菌血流感染科室分布以胸外科、血液科、ICU多见,占41.2%,其中胸外科感染逐年减少(2013年5例10株,2014年2例5株,2015年3例4株),血液科和ICU在2014年最高,分别有11株和7株。药敏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真菌对两性霉素B最为敏感,敏感率达到100%,对伊曲康唑敏感率最低,平均敏感率仅为83.5%。88例患者中54例进行了G试验检测,其中13例G试验先于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结论真菌血流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活性最强,血培养与血清学试验联合检测,可给临床提供较早且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血流感染 真菌 (1 3)-β-D-葡聚糖检测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胸骨切口深部感染(DSWIs)是胸骨切开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目前对于DSWIs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感染、彻底清创和胸壁重建。胸壁重建包括骨性结构重建与软组织重建,其中软组织重建可供选择的各类组织瓣各有优缺点及适应证。因此,对于胸壁重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该文对目前DSWIs胸壁重建方案以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胸骨切开术 纵隔 胸壁 外科伤口感染 游离组织瓣 肌瓣
  • 简介:摘要切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与诊断均十分重要,而对感染类型进行探讨并且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同时对现有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有助于该病的治疗进一步发展,有利于降低致残率。本文将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原因以及病原菌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其诊疗进展,以为该病的诊疗作出贡献。

  • 标签: 脊柱内固定术 切口深部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的86例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或口服液序贯治疗,400mg/d,疗程4-6周,79例治愈无其他系统的真菌感染,5例复发后治愈,2例并发真菌性肺炎者死亡,真菌清除平均天数为6.8天。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配合其他药物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 白色假丝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的老年患者其相关基础疾病、病原菌分类及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者病史长并伴有基础疾病,并用过抗生素。病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0%。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易合并肺部真菌感染,须引以重视。住院常规检查,及早采用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肺结核 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住我院结核科的确诊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87例患者进行痰液、临床表现、X线影像特征分析。结果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7.0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占10.34%,热带念珠菌,占4.59%。氟康唑可作为首选药物。本组87名患者,治疗时间14~29d,平均(15.22±3.26)d,治愈和好转81例(96.55%),无变化3例(3.44%)。结论肺结核合并真菌性肺炎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 标签: 肺结核 真菌 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肺部感染是发生于肺实质的一种炎性疾病,多因细菌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是致使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病的常见表现是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早期可有咳嗽、发热、胸痛等出现,发生后,需对感染细菌进行明确,并及时展开干预。真菌是老年肺部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感染受多个因素影响,本文基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情况,对近年来真菌感染老年肺部的一些危险因素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肺部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染因素和治疗情况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肺部真菌感染,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原因和相关治疗方法。结果经分析和统计发现,我院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4%,其中60岁以上发生感染的占到了76.9%,随着年龄的增长真菌感染率越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受真菌感染的占51.3%;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约占53.8%;造成真菌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放化治疗及营养不良等;相应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抗真菌治疗。结论造成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有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放化疗和营养不良,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提高,要重视老年患者感染的预防,对感染的患者采取抗真菌的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真菌感染 易感染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  目的:分析和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51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术后培养分离出的78株感染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心脏术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APACHEⅡ高评分、全肠外营养及侵入性检查治疗等均是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心脏术后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血液、静脉导管顶端,继之为泌尿系。大多数真菌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对大扶康及伊曲康唑部分耐药。结论: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全身营养及脏器功能支持,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监测真菌感染的一切临床迹象,注重预防及经验性治疗;治疗上应选择敏感、毒副作用轻的抗真菌药物。

  • 标签: 心脏手术 感染 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