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的第三位原因,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甚至威胁新生儿生命。为提高新生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学术研究进行综述。随着极低体质量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高危因素,认为低胎龄儿、极低体质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气管插管、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而致的肠道菌群失调等与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与有关。近年来,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用于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治疗上尚没有一致的意见,不少学者提出预防性治疗的可行性。

  • 标签: 新生儿 深部 真菌 感染
  • 简介:真菌感染,尤其是条件性致病真菌感染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1]。由于深部真菌感染(deepfungalinfection)或系统性真菌感染(systemicfungalinfection)危害大,国外学者将这一类疾病统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或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iefungaldisease,IFD),以区别非侵袭性真菌感染[2]。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病 定义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11月间在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174例,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排除深部真菌组、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析比较深部真菌感染组和非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153.4±37.0)pg/mL,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54.6±8.6)pg/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3.4,P〈0.01);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以20pg/mL为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拟诊病例,3组间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以20pg/mL为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可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最佳诊断阈值。

  • 标签: 血浆(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方法的敏感性,明确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1年1月—2011年8月我院住院病人中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大于20pg/ml的28例病人的真菌培养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价值。结果在这28份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值大于20pg/ml的病例中,只有7例真菌培养是阳性,在这28例患者中,临床依据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给予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的有23例,2例治疗无效,3例因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相比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深部真菌感染,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有早期、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真菌 1-3-&beta -D葡聚糖 真菌培养 深部真菌感染
  • 简介: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药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性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充足可靠的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性霉素B各种制剂的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两性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两性霉素B 局部应用 真菌感染
  • 简介:消化系统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食管、胃肠、肝胆、胰或消化系统的其他组织或器官,该文对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感染 真菌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2–12月间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真菌感染296例;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占90.54%,念珠菌属中感染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白色念珠菌(54.73%)、热带念珠菌(13.18%)、光滑念珠菌(7.09%);真菌感染涉及的科室共有26个,其中,呼吸科感染例数居首,占33.78%;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患有基础疾病,其中患肺部疾病的真菌感染率居首,占32.43%,肿瘤伴发的真菌感染死亡率最高,感染83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15.66%;在治疗上,应用的药物有氟康唑、卡泊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其中氟康唑应用最频繁,达77.03%;真菌感染伴细菌感染的患者193例,占65.20%;大部分患者接受了侵入性操作。结论:对高龄、患严重基础疾病、需侵入性治疗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真菌感染的措施,合理选择药物,加强病原菌的监测,尤其对合并感染更要加强警惕,积极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念珠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经验。方法对我们收治的45例老年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寻找其感染菌群的病原体及可能与真菌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老年尘肺患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住院期间反复使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有创性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增加了患者真菌感染的机会。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正确指导病人稳定期的治疗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及早诊断,早期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加强口腔护理,可以减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尘肺 真菌感染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真菌谱包括除土曲霉及癣菌外的多数致病真菌,对多数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2~1mg/L,适应证包括曲霉、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耐药菌株少见。

  • 标签: 肺部真菌感染 诊断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临床上的表现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7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的随访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结果发现,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3.7%,在临床治疗中,肺部真菌感染并没有明显的特征,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合痰培养以及组织病理学才能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继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诱因为病人因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和化疗等,其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以抗真菌治疗和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为主。结论肺部真菌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继发导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另外,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为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而且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 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收集2011年一月至2012年一月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发现肝胆外科病房真菌感染主要感染途径是下呼吸道和深部切口,其中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深部真菌感染疾病主要是肝胆胰恶性肿瘤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是长期的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真菌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一经发现就必须及时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恶化。并且根据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病理,需要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

  • 标签: 肝胆外科 真菌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真菌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2010医院真菌感染例次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267例,>65岁者占71.9%,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老年、较重基础病、免疫力低下患者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情况,了解真菌感染的病原菌,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 标签: 真菌 危险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的86例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或口服液序贯治疗,400mg/d,疗程4-6周,79例治愈无其他系统的真菌感染,5例复发后治愈,2例并发真菌性肺炎者死亡,真菌清除平均天数为6.8天。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配合其他药物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 白色假丝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染因素和治疗情况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肺部真菌感染,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原因和相关治疗方法。结果经分析和统计发现,我院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4%,其中60岁以上发生感染的占到了76.9%,随着年龄的增长真菌感染率越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受真菌感染的占51.3%;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约占53.8%;造成真菌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放化治疗及营养不良等;相应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抗真菌治疗。结论造成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有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放化疗和营养不良,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提高,要重视老年患者感染的预防,对感染的患者采取抗真菌的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真菌感染 易感染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小儿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减少漏诊或误诊,使患儿能尽早得到诊治,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经临床诊断或拟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63例,对所有病例的年龄、住院天数、基础疾病、危险因素、用药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列表分析。结果小儿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为念珠菌属。小儿呼吸道真菌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基础疾病为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感染的发生与多种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气管切开和插管、手术、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结论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白念珠菌仍然是小儿院内感染的主要真菌,通过分析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认为院内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疾病、白血病及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为临床医生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和借鉴。

  • 标签: 摘呼吸道 真菌感染 小儿 易感因素 早期诊断
  • 简介: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维持着共生状态。但是,随着广谱抗细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器官移植、各种创伤性检查手段的开展,真菌感染感染性疾病中的比例也明显升高。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占得治疗先机,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 标签: 降钙素原 真菌 细菌
  • 简介:目的研究用2.5%的碳酸氢钠对激素冲击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预防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40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使用激素冲击治疗的同时用2.5%的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仅用激素冲击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道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激素冲击治疗患者用2.5%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可以预防呼吸道真菌感染

  • 标签: 2 5%碳酸氢钠 口腔护理 激素冲击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致病诱因。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结果,亦与患者年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和侵袭性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预防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下呼吸道 真菌感染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