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告1例通过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诊断的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Ⅱ感染性脑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抽搐,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进行性增高,脑脊液HSV聚合酶链反应2次阴性,1次提示灰区,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mNGS提示HSVⅡ相对丰度94.27%。对于高度怀疑颅内感染的患儿,常规检测方法难以确定病原时,mNGS技术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 标签: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脑膜脑炎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祛风明目汤联合雾化熏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80例,按照盲选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昔洛韦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阿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给予祛风明目汤+雾化熏眼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状况进行比较,以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半年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明目汤联合雾化熏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在用药后,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祛风明目汤 雾化熏眼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熏眼护理辅助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1月~2023年10月为研究区间,选出7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分组,对照组行自体血清治疗,观察组行中药熏眼护理辅助自体血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的眼表疾病指数和角膜浑浊度值对比无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分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予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在自体血清治疗基础上辅助中药熏眼护理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消除角膜炎症,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中药熏眼护理 自体血清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应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中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应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干扰素 抗病毒药物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抗单纯疱疹1病毒(HSV1)IgG检测方法。方法制备纯化抗原和抗体,对间接ELISA法检测人单纯疱疹1病毒(HSV1)IaG抗体方法进行优化改良,并对随机选择的331份临床孕妇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用德国DIMAHSV1-IgGELISA试剂与本试剂同时比较。结果自制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指数分别为92.9%,92、2%和185.1%,与德国试剂的符合率为92.3%。结论本试剂的质量与国外商品试剂相似,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优生优育检测。

  • 标签: HSV1 IGG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所致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9年3月确诊的1例HHV-6感染所致的ANE患儿,总结临床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患儿1岁7个月,感染发热后出现急性脑病,有反复惊厥、意识障碍,血清转氨酶升高,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升高。脑脊液PM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示人类β疱疹病毒6B。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丘脑、脑干、小脑等处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应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抗炎、血浆置换、控制惊厥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ANE是一种罕见的急性、暴发性重症脑病,其特征性影像学改变为对称性多灶性脑损害、双侧丘脑受累为主,对于病毒感染后出现频繁惊厥、意识障碍的婴幼儿应警惕ANE的可能。

  • 标签: 疱疹病毒6型, 人 丘脑 急性坏死性脑病 儿童 高通量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首例猕猴α疱疹病毒1感染病例的感染来源开展调查,探索其感染因素和防控策略。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信息,采集职业暴露人群、猕猴和环境样本,并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猕猴α疱疹病毒1核酸检测,分析可能的感染源。结果采集共同暴露职业人员样本84件,猕猴生物样品89件,环境样本370件,经检测,其中猕猴猴舍2件环境涂抹样本猕猴α疱疹病毒1核酸阳性,其它样本均为阴性,病例的感染来源于该研究所日常职业暴露可能性大。通过封闭涉疫研究所、隔离职业暴露人员和排查风险人员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未发生续发病例。结论该病例属于北京市本地感染偶发病例,感染来源与日常职业暴露有关。猕猴职业暴露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科学的选择和使用防护用品,从而有效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 标签: 猕猴α疱疹病毒1型 感染源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来我院眼科就诊的7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病原体的检测分析,探讨感染HSK的单纯疱疹病毒(HSV)的型别以指导临床用药。通过对这71例HSK的临床治疗分析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71例确诊为HSK患者的角膜拭子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取房水细胞进行荧光抗体染色快速检测。结果71例HSK患者均感染了HSV-1,在对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时,均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即细胞肿胀,形成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等细胞病变。原发性感染18例,复发感染53例,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分别为原发感染组有效率88.89%,复发感染组有效率94.34%。

  • 标签: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 单纯疱疹病毒(HSV) 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0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53例,56眼)和对照组(53例,59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施治,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组间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12.08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确切,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中西医结合 辩证分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在MELAS综合征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ELAS综合征患者和18例HSE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8例MELAS综合征患者均发现脑内异常病灶,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后半部的颞枕顶叶皮层,4例发现病理性钙化,1例见到病灶内斑片状轻度强化,未发现病灶内出血者;18例HSE患者也均发现脑内异常病灶,病灶常见于颞叶和边缘系统,8例发现病灶内出血,3例见到病灶轻度强化,未发现病理性钙化者。结论MELAS综合征与HSE在影像学表现上有明显不同,影像学检查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 作者: 刘丽 王纪文 王翠锦 王英燕 贺影忠 周昀箐 杨波 陶悦 钟玉敏 苟雪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6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上海 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上海 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转化医学感染研究所,上海 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上海 200127,广州微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脑血肿为突出表现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对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1例以脑血肿为突出表现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临床治疗及预后,并检索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4岁,伴有低热、头痛、抽搐和呕吐,于当地医院行影像学检查后考虑患儿颅内占位,瘤内出血可能。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后行头颅CT检测显示颅内多发出血灶,伴血液系统疾病并发症可能,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未发现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脑脊液生化正常,常规白细胞8×106/L,脑脊液涂片、培养、二代测序均为阴性,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查亦均为阴性,脑组织活检提示炎症可能。行脑组织mNGS提示单纯疱疹病毒1双份标本阳性,明确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3周后,患儿病情好转,随访5个月,患儿四肢瘫痪,仅有眨眼及吞咽等活动。结论临床上不能排除脑炎的脑血肿等颅内出血,要考虑到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可能性;mNGS有助于明确中枢神经系统病原体的诊断。

  • 标签: 颅内出血 脑血肿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脑组织宏基因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对1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治疗的同时,做好病情观察和基础、心理和用药护理,协调患者家庭、经济和社会关系,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无并发症的发生,住院22天好转出院。

  • 标签: 脑炎 带状病毒 协调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7例住院的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DNA载量.并用ELISA测定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IgM和HHV-6IgG。结果:127例药疹患者中15例(11.8%)患者有HHV-6活动性感染,其中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最多见,占46.7%,还可见于发疹(EE)、多形红斑(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剥脱性皮炎(ED)。HHV-6感染组男性的药疹发生率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5);HHV-6感染组DIH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1);HHV-6感染组较无HHV-6感染组更易发生发热(P〈0.05)、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P均〈0.01);HHV.6感染患者药疹发病潜伏期和病情控制时间均显著长于无HHV-6感染组(P〈0.01):药疹患者入院时和恢复期的HHV-6/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HHV-6活动性感染最常见于DIHS,也可见于EE、EM、SJS和ED;HHV-6感染与DIHS的发生密切相关:有HHV-6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病情重、系统损害多、潜伏期长、治疗所需时间长;药疹患者有较高的HHV-6潜伏感染率。

  • 标签: 药疹 人类疱疹病毒-6 药物超敏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并收治的6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6%,两组患者在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阿昔洛韦滴眼液 干扰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中柯里拉京对PD-1及其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并检测其相应的病理改变。方法采取颅内注射1单纯疱疹病毒的方法在Balb/c小鼠中诱导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动物模型。本实验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病毒感染组,地塞米松组,和柯里拉京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PD-1,PD-L1,和Foxp3的表达变化,并且采用HE染色法检测相应的神经病理。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小鼠脑组织中PD-1,PD-L1和Foxp3的表达量在病毒感染组中明显降低(P<0.05)。与病毒感染组相比,柯里拉京组这三个分子的表达量均升高(P<0.05)。此外,柯里拉京组脑内的病理变化如出血和坏死等与病毒感染组相比均明显减轻。结论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动物模型中,PD-1,PD-L1和Foxp3的表达下调;而柯里拉京治疗可以升高这三个分子的表达并改善相应的病理改变。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PD-1, PD-L1 Foxp3,柯里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