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1周内头颅超声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胎龄、体重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及并发症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0例早产儿中53例发生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为53%(53/100),不同胎龄与不同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出血程度在Ⅲ级及以上的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程度与胎龄、体重的因素密切相关,头颅超声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方式较可靠,为早期发现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早产儿 脑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是对既往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概念的扩展向疾病早期的延伸.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kidneyinjurynetwork,AKIN)将AKI定义为:病程不超过3个月的肾脏功能或结构异常,包括血、尿、组织学、影像学及肾损伤标志物的异常.诊断标准为:肾功能的突然减退,48h内血肌酐升高绝对值≥0.3mg/dl(≥26.4μmol/L),或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50%;或尿量减少[尿量<0.5ml/(kg·h),时间>6h].AKI是心脏外科手术危重症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是增加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找到AKI的生物学标志物,对于心脏术后AKI危重症合并AKI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生物学标志物 急性肾损伤 危重症 心脏手术 血肌酐升高 尿量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D-二聚体、心肌损伤标记物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意义,提供诊断夹层的新方法。方法随机在本院选择有胸痛的患者150例,采用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为主动脉夹层患者58例,定义为夹层组,其余92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心肌损伤标记物含量,比较两组血清中含量,分析两种标记物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意义。结果夹层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心肌标记物(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CKMB),含量分别为2016.26ug/L、2.67ng/ml、328.62ng/ml、7.37ng/ml,与对照组相比,D-二聚体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标记物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可知,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而心肌标记物升高不明显,在诊断及鉴别疾病中具有显著意义,可在胸痛患者中常规使用,减少误诊率,对尽快治疗疾病有一定帮助。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心肌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创伤早期治疗的临床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到2013年收治的45例老年股骨近段骨折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创伤进行早期治疗,同时,对部分患者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患者出院之后对其进行6-3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中,除了1例股骨胫骨折1例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不能愈合,2例出现髋骨外翻外,所有患者均基本恢复到受伤之前的状态。尤其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功能恢复的最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Harris评分得到,治疗效果优的患者有26例、良的有14例、可的有4例、差的有1例,治疗的优良率为88.89%。同时,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7.78%,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结论老年股骨近段骨折患者通常会伴有内科性系统疾病出现,对患者创伤治疗的关键就是尽早采用适当的手术进行治疗。在早期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确保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应该对患者手术之前患肢的功能、骨骼的质量以及骨骼的类型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降低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患者能够早日离床、早日康复。采用早期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治疗的效果,提高老年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骨科患者疼痛原因及疼痛控制在骨科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04例。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且各52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疼疼痛控制管理专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疼痛影响日常生活状况控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疼痛控制在轻度33例(63.5%),中度14例(26.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O.01)。结论对骨科患者进行个体化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 标签: 创伤骨科 疼痛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73例,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73例创伤骨科患者中有68名患者的创口恢复良好,在住院14-18天之后出院,有5例患者由于术后出现并发症,住院45-65天,愈合后出院。结论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细致入微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之后出现的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在临床上对提高骨科手术安全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创伤骨科 围手术期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运用CT对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效果及意义。方法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腹部创伤患者100例,运用CT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的方式,并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中运用手术治疗90例,CT诊断相符患者82例,符合率为91.1%。结论临床中运用CT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能够较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腹部创伤 CT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妇女儿童应激障碍的患者24例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治疗前,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相关护理措施,能够消除患者应激障碍患者的紧张心理,疗效满意。

  • 标签: 妇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42例救治效果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42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致伤原因、受伤部位、救治方法。结果42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中有39例经临床各科室通力协作抢救后取得生命体征平稳,度过了危险期,另外3位患者经抢救后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死亡。1例因严重颅脑外伤死于入院后11h;1例伤后第3、6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失血性休克未予以早期积极救治死于入院后2h内;39例存活(92.8%),死亡3例(7.2%)。结论对于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抢救必须做到首先抢救患者的生命,控制损害的程度,然后进行康复治疗。

  • 标签: 严重多发性 骨关节创伤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对25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样选取25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同样方式选取同期另25例一般情况差别不明显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VSD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可有效的提高对骨科创伤感染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骨科 创伤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的患者取急救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迅速采取急救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创伤患者迅速采取急救护理,本院有38例患者已经成功脱险,而仅有2例患者未被成功抢救,其抢救成功率已经达到了9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迅速采取急救护理,对于突发的急救时间医院要制定出完善的应急方案,而护理人员也要明确救治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治疗原则,实现有效的急救。在整个急救过程中,监护病房护理、急诊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院前护理等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对抢救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也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临床急救护理人员要对医疗知识具有足够的了解掌握,并且具备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便在急救过程中处理的得心应手。从而使患者的满意度治愈率得到提升。

  • 标签: 严重创伤患者 急诊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症状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5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观察组中,13例恢复良好,2例伤残,1例死亡,良好率为81.3%;对照组中,8例恢复良好,4例伤残,4例死亡,良好率为50.0%。在良好率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早期的症状并无特异性,需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CT检查。经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伤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创伤 颅窝 硬膜外 外科手术 治疗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的护理手段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1年7月至2013年07月我院所收治骨创伤患者134例,进行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67人。实验组骨创伤护理方式是全方位护理;而对照组护理方式则采用常规护理。两个组别的护理疗程都为两个月,然后对比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其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个组别在治疗前评分及其生存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主治疗两月以后,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Holmes-Rach的社会再适应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测量,评估通过一般护理全方位护理患者所面临的精神压力。结论全方位护理方案对创伤性骨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极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骨科 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ICU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37例,将其在ICU病房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效果治愈34例,治愈率为91.9%;致残2例,致残率为5.4%;植物生存1例,发生率为2.7%。ICU病房治疗时间37例患者在ICU病房治疗时间在3—12天,平均治疗时间为5.2±1.7天。结论将ICU护理措施应用于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治疗中,其能够减少或避免诸多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快速恢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及降低临床死亡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重型创伤性湿肺 ICU病房 护理措施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概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VSD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创伤 临床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损伤或感染创面修复中应用疗效方法使用Vacuseal(真空密封)材料生物透性薄膜对11例感染或损伤较严重、不能I期修复的创面利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结果3例病人创面持续负压封闭引流2次后植皮愈合;1例病人创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1次直接缝合后愈合;3例病人创面持续负压封闭引流2次后改普通换药,创面愈合;4例病人创面持续负压封闭引流3-6次,创腔、创面变浅改普通换药后愈合。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组织水肿消退,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 标签: 负压引流 创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