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妇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措施

杨素梅

杨素梅(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276000)

【摘要】目的:探讨妇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妇女儿童应激障碍的患者24例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治疗前,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相关护理措施,能够消除患者应激障碍患者的紧张心理,疗效满意。

【关键词】妇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护理

【中图分类号】R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036-0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nursingcareofwomenandchildrenwith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Methods:toanalyze24casesofwomen'sandchildren'sstressdisorderinourdepartment,effectivenursingmeasures,reduceanxiety,depressionpatients.Results:anxiety,depressionofthepatientswitheffectivenursingmeasure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aftercomparison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relatednursingmeasures,caneliminatepsychologicaltensioninpatientswithstressdisorderpatients,curativeeffectsatisfaction.Womenandchildren

【Keywords】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nursing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也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的生活事件而引起病人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以及个体出现延迟,它是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再度体验创伤,并伴有情绪的易激和回避等行为。最初PTSD进仅被认为是由战场经历所引起的,然而现在已经被扩展为包括暴力袭击、虐待、绑架、强奸以及重大交通事故等日常生活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内的所有一系列可能引起严重精神创伤的事件所引发的共同的精神障碍。病人在经历此类创伤性事件后,仍对该事件反复体验,并伴有主动的回避行为和高度的警觉状态。长此以往,病情会持续恶化以至引起主观上的痛苦和社会功能障碍。现对PTSD护理作以下简单汇报: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此类病人24例进行研究,其中妇女有13例,儿童11例,妇女的年龄在21-60岁之间,儿童年龄在3—7岁之间。其中因交通事故住院的有10例,因高处坠落的有6例,重物砸伤5例,被动物咬伤的有3例。其住院时间在7-28天之间,平均为14天。

1.2护理方法:

1.2.1早期发现、提高认识

应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积极给予精神上的疏导和情感上的支持,避免出现应激障碍。

1.2.2生活护理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尽最大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注意不要同其他症状的病人安排在一起,防止原有症状加重。家属可以陪同病人适当进行娱乐活动,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帮助其尽快适应环境。

1.2.3家属教育

对病人家属要做好安慰工作和必要的解释,要告诉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采取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从而取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还应该向病人家属了解病人过去的生活状况,比如性格、心理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指导家属要多安慰和关心病人,做好病人的饮食生活等各项保障。

1.2.4心理护理

要仔细倾听病人的主诉,对不懂得问题要耐心解释,以便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积极帮助病人分析引起急性应激障碍的可能因素,并列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行方案。积极鼓励病人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在仔细倾听的同时要将其感受合理化和正常化。因病人的哭泣可以帮助其尽情发泄内心的痛苦和不良情绪,所以在不影响护理和治疗的前提下,应该体谅和理解病人的过激行为。对病人的主诉,医护人员不能漠不关心,驳斥甚至否认,而是给予安慰和鼓励,用适当方法指引其倾诉苦衷,增加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赖,从而增加其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其重新建立生活的希望。在治疗后期,针对早期对其采取的迁就原则,逐渐强化病人的角色,通过逐渐改变其周围环境,减少语言上的抚慰,多度一些积极鼓励人心的7书籍,按时按量完成每日的锻炼计划,让病人在无意间逐渐正确树立伤愈后对家庭及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通常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来减轻PTSD的症状,以减轻所引起的生理反应,降低与记忆事件有关的痛苦水平。有关资料已经证实了某些技术的有效性。①暴露疗法:帮助病人正确面对痛苦的记忆和感受,指导其要正视现实,控制情绪,理性处事,尽自己最大努力消除不良情绪;②认知疗法:帮助病人提高其思想和信念的认知度,通过改变认知思想,从而以合理的理念代替消极因素;③焦虑处理和个体间疗法:帮助病人了解创伤性事件可能对生活其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④小组疗法:应用此方法,可以明显降低病人的孤独感,扩大了交往的范围,从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1.2.5康复期护理:在康复期护理人员应积极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因素和疾病性质,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恢复速度。还应该积极给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急性应激障碍的认识,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以消除因模糊观念而引起的抑郁、焦虑及恐惧情绪,让家属能够理解病人的痛苦,并嘱咐要关心爱护病人,不能强迫。

1.3评定方法:利用医院的HADS在病人出院时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采取HADS评定抑郁共分为7个项目,评定焦虑的也包括7个项目。其中无症状的在0~7分之间,症状可疑的在8~10分之间,肯定存在症状的则在11-21分之间。

1.4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组病人在经过全面高效的护理措施后其病人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大大优于治疗之前,对比后有明显差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此组病人治疗前后比较

3讨论

对于急性PTSD主要采取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技术,同时要侧重于提供支持,帮助疏导病人接受自身所面临的不幸与反应,鼓励病人坦然面对事件,及时表达或宣泄出与创伤性事件相伴随的消极情感。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认识其所具有的应对资源,同时还应该主动学习新的应对方式。在治疗过程中不但要注意PTSD的症状,还应该仔细识别并认真处理好其他并存的不良情绪。例如相当比例创伤性事件的幸存者会出现强烈的内疚与自责感,此时对其进行及时高效的治疗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干预普遍认为,病人的性别、年龄、外伤严重程度、个人的心理因素以及社会支持与PTSD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因成年已婚的病人在受伤前已经承受过多的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压力,所在在遭遇外伤后其情绪应激反映会比其他人更加强烈。一些性格内向的病人不常常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较少得到其他人和照顾者的关注与支持,因此容易发生PTSD。在所有有关因素中,病人的应对措施、个性特征、创伤后社会心理调节及适应能力与PTSD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性格的外向程度、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的心态以及自我控制对病人有很大的帮助,而消极的心理态度、神经质和焦虑则是疾病发生的负面因素。此外,心理上的干预能帮助病人有效利用外在和内在支持源,以促进病人的快速适应。还应该保证卫生的清洁以及环境的安静,从而降低不良情绪对病人的刺激。禁止在病人床前讨论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预后的不良反应,同时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尽量不要过多限制病人,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从而消除其焦虑和恐惧情绪,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除此之外,在慢性和迟发性PTSD治疗过程中除了运用特殊的心理治疗技术外,为病人及家属及时提供有关PTSD治疗的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积极动员病人家属和其他社会的关系,从而强化社会支持的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S].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45).197-198.

[2]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entalDisorder[S].FourthEdition(DSM—IV).WashingtonDC:APA,2011.12(87).395-396.

[3]叶江洪,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