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功能改变。探讨房颤引起血栓前状态的原因。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A组)、28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B组)患者分别于房颤发作及终止后1周测定外周静脉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B2(TXB2)、6-酮-前列腺F1α(6-K-PGF1α)浓度,并与2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性房颤(C组)、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D组)及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B组惠者房颤发作时及C组患者GMP-140、TXB2和TXB2/6-K-PGF1α比A组患者房颤终止后1周和D组及对照组明显上升。A组患者血浆GMP-140、TXB2浓度及TXB2/6-K-PGF1α与房颤发作时间呈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左心房内径等临床参数无关。结论无论是器质性心脏病房颤还是孤立性房颤,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都存在血小板的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 标签: 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血小板α-粒膜蛋白质 内皮 血管 前列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MSO提取的香烟尘雾颗粒(DSP)暴露对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实验性研究。将32只8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DSP (0.75 ml/L)组、中剂量DSP (1.5 ml/L)组、高剂量DSP(3 ml/L)组。每组小鼠自鼻腔滴入含0.3% DMSO无菌生理盐水或含不同浓度的DSP溶液(每只20 μl),连续处理7 d。Myograph测定ETA受体激动剂ET-1和ETB受体激动剂蝰蛇毒素对气管环收缩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气管中ETA、ETB、ERK1/2、p-ERK1/2、p65、p-p65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SP滴鼻浓度依赖性增强蝰蛇毒素和ET-1对气管环的收缩效应,气管环浓度-收缩曲线左移。DSP滴鼻浓度依赖性增加小鼠气管ETA、ETB蛋白水平。高剂量DSP滴鼻显著升高小鼠气管p-ERK1/2和p-p65水平。结论香烟尘雾颗粒可能通过激活ERK1/2/NF-κB和上调内皮受体表达引起气道高反应性改变。

  • 标签: 香烟尘雾颗粒 内皮素 气道高反应性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和内皮(ET)浓度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放射免疫法分别对63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氟沙坦治疗前后血浆PAI-1活性和ET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经氯沙坦治疗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0.05和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ET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氟沙坦在有效降压同时能降低血PAI-1活性和ET浓度,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内皮素 氯沙坦
  • 简介: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ET,经补阳还五汤配合艾灸百会、大椎治疗后患者血浆ET含量明显下降,表明口服补阳还五汤配合艾灸百会、大椎能使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升高的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

  • 标签: 中药内服 内服配合 内皮素降钙素
  • 简介: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脑损伤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及脑脊液和血浆内皮(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65伪重度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检测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14d脑脊液和血浆ET、CGRP水平,并比较两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情况。结果(1)脑脊液、血浆ET水平于治疗7d时亚低温组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14d时两组差异更为显著(P〈0.01);两组脑脊液和血浆CGRP水平于治疗7d时降至最低,后逐渐升高,治疗7、14d亚低温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2)亚低温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67%(2/30),较对照组的22.86%(8,35)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减小了重度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浆ET水平上升幅度及CGRP水平下降幅度,从而降低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 标签: 脑损伤 血管痉挛 颅内 内皮缩血管肽类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亚低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内皮-1(ET-1)和血清肌钙蛋白I(cTnI)、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法对30例AMI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cTnI、Npy水平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35例)作比较。结果AMI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血浆ET-1、cTnI和Npy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1周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MI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cTnI、Npy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素-1 肌钙蛋白T 神经肽Y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心衰患者用药坎地沙坦、美托洛尔后,心功能、血浆内皮(ET)以及脑钠肽(BNP)指标改善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门诊收治的86例心衰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用药美托洛尔)、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每组人数均为43例,评估疾病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BNP水平变化,检测患者心功能。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5.3%,常规组为83.7%,常规组较治疗组疗效差(P<0.05);用药后治疗组BNP、ET水平依次为(241.6±74.8)pg/mL、(65.8±15.4)ng/L,明显低于常规组(324.7±53.8)pg/mL、(74.3±16.8)ng/L,治疗组改善效果好(P<0.05)。结论临床对于心衰患者,使用美托洛尔、坎地沙坦联合,能有效改善病症、促进心功能恢复。

  • 标签: 血浆内皮素 疗效 美托洛尔 脑钠肽 坎地沙坦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根治性手术和放疗会有满意的效果,然而晚期(IIb-IVa)、复发及转移性宫颈癌对各种治疗手段都不敏感。重组人内皮(恩度)是一种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药物,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本文为重组人内皮治疗宫颈癌的研究总结。

  • 标签: 宫颈癌 重组人内皮抑素 抗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恩度)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表明,本品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化疗联合使用可以控制和稳定晚期恶性肿瘤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性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在临床治疗得到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恩度联合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大肠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恩度 靶向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大内皮-1(BigET-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CHF患者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为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的42例CHF患者,重度组为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48例CHF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BigET-1和NT-proBNP水平,并分析二者关系;彩色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实验室指标与左心室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血浆BigET-1与NT-proBNP含量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0.58)fmol/ml比(1.08±0.35)fmol/ml,P<0.01,(2885.2±1299.2)fmol/ml比(1165.8±333.2)fmol/ml,P<0.01].重度组血浆BigET-1含量与LVEF、LVEDD、LVESD密切相关(r分别为-0.740、0.655和0.740,P均<0.01);NT-proBNP含量与LVEF、LVEDD、LEVSD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670、0.654、0.709,P均<0.01);血浆BigET-1与NT-proBNP也密切相关(r=0.752,P<0.01).结论BigET-1和NT-proBNP可能参与了心功能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快速检测BigET-1和NT-proBNP对CHF的实验室诊断、心功能评估、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大内皮素-1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卡维地洛的降压疗效及其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ET)含量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入卡维地洛组(卡组)及络德对照组(络组)。病人在用药前及总疗程结束后采血,用亚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NO,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浆ET。另1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NO、ET。结果:降压总有效率卡组为85%,络组为84.6%,两组用药后心率均下降,两组患者降压疗效及心率下降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前血NO浓度: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上升(P均〈0.05),用药前血ET浓度:卡组、络组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下降(P均〈0.05)。两药对NO、ET影响无显著差异,两药的不良反应较轻,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国产卡维地洛均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血压病人经卡维地洛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

  • 标签: 高血压 卡维地洛 一氧化氮 内皮素
  • 简介:目的研究血脂康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及对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浆内皮-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渭南市第一医院进行诊治的高脂血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浆内皮-1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的血浆内皮-1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并可以有效降低血浆内皮-1水平,提示长期进行调脂治疗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 标签: 血脂康胶囊 辛伐他汀 调脂作用 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 血浆内皮素-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查血清IL-8、内皮-1及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50例)和不稳定心绞痛(50例),分别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IL-8、内皮-1及hs-CRP指标的差异。结果:AMI组血清hs-CPR、ET-1、IL-8指标均较UAP组更高(P<0.05)。结论:采用联合检查血清IL-8、内皮-1及hs-CRP的方式可良好区分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新的诊断思路。

  • 标签: IL-8 内皮素-1 hs-CRP ACS 危险分层
  • 简介:作者简介马强(1987.7-)男,汉,本科,检验师。主要从事风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通讯作者唐中。摘要血管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皮(ES)和血管抑(AG)是内源性血管发生抑制剂,能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血管发生的作用。本文就它们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对RA血管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 内皮抑素 血管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压疮使用鸡蛋内皮结合抗生治疗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压疮患者的临床治疗,评估通过本方法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疗效显著,有效率和治愈率高。

  • 标签: 压疮 鸡蛋内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浆内皮-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ARDS的患儿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抗感染及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抽取动脉血和静脉血分别来测量综合指数以及ET-1水平。结果在治疗第5天,两组ET-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ET-1(40.09±10.36)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49.13±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合状况,降低其血浆内皮-1水平。

  • 标签: 氨溴索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内皮素-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呼吸衰竭期血浆内皮一氧化氮的变化情况。方法以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就诊为2017年2月—2018年9月期间,以同期的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静脉血测定的内皮-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观察组的ET-1和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FEV1、Pa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OPD患者急性呼吸衰竭期,患者血清内的ET-1和NO水平异常升高,是其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影响机制,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期 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 水平变化
  • 简介:冬天的太阳,像一个贫血妇人的脸,很少有光彩照人的时候。可这几天,太阳却一改过去病恹恹的面孔,一下子变得鲜亮、靓丽无比,像是给即将过年的人们表示特别问候,每天一大早,就从对面的山头露出金黄色的脸,把柔和的金辉洒在庄稼棵子上,洒在村口的广播上。当然也洒进了索的窗口。

  • 标签: 电话 男人 山文学 喇叭 接电 太阳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内皮和VEGF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的46例HCC切除标本中内皮和VEGF的表达,分析它们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随机资料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SD—t检验或TamhanetS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皮主要见于HC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0.11±0.02、0.14±0.01、0.09±0.01,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8±1.2)×10^4、(3.8±2.2)×10^4、(0.9±0.4)×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7.927,P〈0.05)。VEGF主要见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MOD分别为0.13±0.02、0.12±0.02、0.11±0.02,IOD分别为(5.4±3.1)×10^4、(3.9±2.5)×10^4、(3.0±3.0)×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强,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1,8.723,P〈0.05)。内皮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669,P〈0.05)。VEGF不影响术后复发时间(t=0.892,P〉0.05)。结论内皮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与HCC预后有关,可作为HCC的预后判断指标。VEGF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但无法作为HCC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肝肿瘤 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