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松果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总结62例松果肿瘤病人的手术经验.其中行经纵裂胼胝后部入路6例,侧脑室后部入路3例,枕小脑幕入路42例,幕下小脑上入路10例,幕上下联合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52例(83.9%),次全切除8例(12.9%),活检2例(3.2%).手术后辅助放疗33例,脑脊液分流2例.术后恢复良好55例(88.7%),学习工作能力差6例(9.7%),死亡1例(1.6%);随访期间肿瘤复发4例(6.5%).结论松果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恶性肿瘤亦可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或提高辅助治疗效果.合理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熟练掌握颅底显微解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松果体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千伏级 CBCT ( Cone Beam CT )引导椎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 方法 将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5 月我院就诊的 30 例胸椎肿瘤及腰椎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千伏级 CBCT 放疗,将重建图像与 CT 图像配准,比较放疗时患者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误差。 结果 30 例患者共行 107 次扫描,胸椎肿瘤患者进行 52 次,腰椎患者进行 55 次,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分别为( 2.01±2.06 ) mm 、( 4.77±4.57 ) mm 、( 4.01±3.90 ) mm ;( 3.36±2.66 ) mm 、( 5.82±4.50 ) mm 、( 4.02±3.06 ) mm ,左右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椎肿瘤患者放疗时有一定摆位误差,腰椎患者左右方向误差与胸椎患者之间差异最大,应在治疗中尽量减小误差,以减少对患者的辐射。

  • 标签: 千伏级 CBCT 椎体肿瘤 放疗 摆位误差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ZPLATE和TSRH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结核、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胸腰段椎结核16例,胸腰段肿瘤4例患者采用结核病灶清除和肿瘤切除加植骨后应用ZPIATE和TSRH内固定术。结果:术后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采用X线、CT及MRI检查,见内固定位置满意,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有神经症状者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于胸腰段结核和肿瘤患者,采用结核病灶清除,肿瘤切除加植骨后,应用ZPLATE和TSRH内固定疗效满意。

  • 标签: ZPLATE TSRH 内固定术 治疗 胸腰段 椎体结核
  • 简介:肿瘤型人工关节假的首例应用是1940年Moore等[1]为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植入的股骨上端金属假。直到植入后2年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该假一直未发生无菌性松动。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原发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2],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也较少。20世纪下半叶,放化疗的进步为原发骨肉瘤及转移瘤的保肢治疗创造了条件[3-5]。肿瘤型人工关节假的应用才逐渐广泛。

  • 标签: 假体无菌性松动 人工关节假体 肿瘤型 相关因素 原发恶性骨肿瘤 保肢治疗
  • 简介:摘要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而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眼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随着眼内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眼内恶性肿瘤治疗目的也从单纯的挽救患者生命逐渐转变为在挽救生命的基础上尽量保全眼球。尽管目前眼内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多样,但是对于部分难治性肿瘤,达到保全眼球的目标仍然具有很大挑战。近年来随着手术设备和操作技术的改进,玻璃切割术再次成为难治性眼内期RB及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之一,为这些眼内恶性肿瘤患者保全眼球带来了希望。然而,这种疗法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存在争议,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谨慎选择病例,小心实施手术,积极结合其他化学疗法和/或放射治疗及局部治疗方案,并且严密随访。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 玻璃体切割术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争议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千伏级 CBCT ( Cone Beam CT )引导椎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 方法 将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5 月我院就诊的 30 例胸椎肿瘤及腰椎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千伏级 CBCT 放疗,将重建图像与 CT 图像配准,比较放疗时患者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误差。 结果 30 例患者共行 107 次扫描,胸椎肿瘤患者进行 52 次,腰椎患者进行 55 次,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分别为( 2.01±2.06 ) mm 、( 4.77±4.57 ) mm 、( 4.01±3.90 ) mm ;( 3.36±2.66 ) mm 、( 5.82±4.50 ) mm 、( 4.02±3.06 ) mm ,左右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椎肿瘤患者放疗时有一定摆位误差,腰椎患者左右方向误差与胸椎患者之间差异最大,应在治疗中尽量减小误差,以减少对患者的辐射。

  • 标签: 千伏级 CBCT 椎体肿瘤 放疗 摆位误差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肿瘤病人术中回收血液中癌细胞和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GC-170胃癌、LOVO大肠癌细胞分别加入浓缩红细胞中,采用水浴加温法,随机分为7组:37℃(对照组)、42℃、43℃、45℃、47℃组,均40min,以及42℃20min组和42℃60min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细胞和红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活性细胞,观察并记录肿瘤钿胞活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情况,计算克隆形成率;Brdu标记、免疫组化检测癌细胞DNA代谢物;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热处理后各组14天后均有肿瘤克隆形成。与对照组相比除42℃、20mln组外各组肿瘤细胞的计数、Brdu标记率、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42℃20min和42℃40rain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热处理对肿瘤细胞的细胞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加重,42℃、40min热处理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的影响。

  • 标签: 热处理 离体血液 肿瘤细胞 红细胞 酶活性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肿瘤型假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原因,探讨二期返修手术的策略。方法回顾2005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7例膝关节肿瘤型假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行感染旷置术。其中6名患者为男性患者,1名患者为女性患者;4例为骨巨细胞瘤,3例为骨肉瘤;股骨远端2例,胫骨近端5例。再次手术距离首次手术时间由4月—20个月,全部患者再次手术均采用假取出、彻底清创和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控制感染后二期返修。7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6—24个月,7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复发。结论彻底清创、足够间隔期以及二期手术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是有效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措施。术中因循序渐进取出假及骨水泥,二期翻修时仔细解剖并注意足够软组织覆盖。

  • 标签: 关节肿瘤型假体 深部感染 膝关节翻修 抗生素骨水泥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肿瘤多学科一化诊疗模式在实际诊疗的应用效果,详细调查肿瘤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多学科一化诊疗模式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门诊收治的90名肿瘤患者进行调查,我院从2021年1月起实行中医肿瘤多学科一化诊疗模式管理,此次研究将收治的90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2020年6月至12月我院未实施该模式而收治的45例患者,另一组是2021年1月至6月我院已实施该诊疗模式而收治的45例患者,比较中医肿瘤多学科一化诊疗模式实施前后我院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调查肿瘤患者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门诊患者的各项诊疗质量评分和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肿瘤门诊管理中应用中医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可显著改善医院的诊疗服务,优化医院就诊流程。

  • 标签: 中医 肿瘤 多学科一体化 诊疗模式
  • 简介:摘 要:消化道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早期诊断和干预对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显示,外泌可参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包括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递、人体的免疫应答、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肿瘤微环境的产生等。外泌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鉴此,本文针对外泌在常见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消化道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究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微波骨化治疗肝穹窿肿瘤护理的方法及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方法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就诊于我院的30例患者采用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术进行治疗,研究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人工胸水后推开右肺底,超声影像下肿瘤现象清晰,局部治疗效果显著,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缺血坏死性改变。结论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微波固话术在肝穹窿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护理人员于手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及手术中密切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胸水/人工 超声引导 微波固化 肝穹窿部肿瘤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皮瓣在足踝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及微信回访的形式,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切取各类下肢皮瓣用于足踝软组织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共21例,其中股前外侧皮瓣(ALTF)10例,面积9.0 cm×8.0 cm~12.0 cm×10.0 cm;近端腓动脉穿支皮瓣(PPAPF)6例,面积9.0 cm×6.0 cm~10.0 cm×8.0 cm;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SNF)3例,面积15.0 cm×9.0 cm~17.0 cm×9.0 cm;足底内侧局部转移皮瓣(MPF)2例,面积6.0 cm×7.5 cm~10.0 cm×8.0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1例皮瓣均成活,外观良好,张力适中,TPD为10~15 mm。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复发,4例有肺部小结节(4例均为术前出现,2例采用新辅助化疗后结节消失,2例长期观察)。结论下肢皮瓣游离或局部转位移植可满足踝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的需求,供区选择可根据肿瘤部位、缺损大小、功能需求及是否术后局部放疗等因素综合考虑。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踝部肿瘤 保肢治疗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肿瘤的外科治疗在手术入路、清扫范围、切除范围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争议,对食管胃结合范围的认知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该部位现有的解剖学阐述已无法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基于大量基础解剖和临床操作,食管胃结合可能是由完整、单独的食管胃结合膜所包裹的有独立解剖结构的移行组织,从黏膜下静脉分布入手,可以了解该区域组织移行变化的意义及其与临床操作的关系,根据这些解剖特点,可以对当前的争议进行合理的分析,期待与同道一起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解剖学,局部 食管肿瘤 胃肿瘤 胃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门肿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因肾门肿瘤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9例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左侧10例,右侧9例;肿瘤位于前唇者10例,位于后唇者9例;肿瘤完全内生1例;孤立肾病肾门肿瘤1例;患者年龄32~80岁,平均(62.26±13.02)岁,体质量指数19~28.1,平均22.75±2.17,肿瘤直径1.1~4.5cm,平均(2.76±1.00)cm,R.E.N.A.L.评分6~10分,平均(7.73±1.05)分,Mayo粘连指数评分0~3分,平均(0.89±0.87)分。结果19例肾门肿瘤患者均成功完成辅助腹腔镜肾门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90~196min,平均(125.68±28.62)min(包含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出血量20~200mL,平均(53.16±42.03)mL,肾动脉阻断时间8~30min,平均(17.42±6.04)min,术后卧床时间2~5d,平均(2.89±0.99)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11d,平均(3.74±2.60)d,术后住院时间6~9d,平均(6.57±0.76)d。病理:肾透明细胞癌13例(Fuhrman核分级1~3级);乳头状肾癌3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囊性肾癌1例;无切缘阳性病例。平均随访5.6(1~10)个月,无转移、死亡、复发、漏尿等病例。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门肿瘤切除术治疗早期肾门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机器人手术系统 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胸水辅助 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穹窿肿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运用通过向胸腔中注入等渗盐水并经B超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手段,对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0年 3月收治的 20例肝穹窿产生肿瘤的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分析其恢复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各项生理指标稳定,均已康复,经复查病灶消除效果显著,局部无复发。结论:专业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精准默契的术中配合和针对性的术后观察护理可最大限度地减轻肿瘤患者的病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工胸水 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 肝穹窿部肿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实施扁桃切除术是对根除慢性扁桃炎及解除上呼吸道梗阻较为常见的一类手术方式,由于其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扁桃存在的特殊解剖位置,使患者于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咽喉部疼痛,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2017年本院78例实施扁桃切除术后咽喉部疼痛的有效应对措施及相应护理方法展开研究,相关试验数据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术后咽部疼痛 有效应对措施 护理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反Judet手术入路行肩胛骨复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36例肩胛骨复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63岁,平均46岁。其中高能量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3例,Miller ME分型均为Ⅳ型。患者术前均行肩胛骨CT扫描及三维重建,术中采用反Judet入路显露肩胛骨,使用重建钢板行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并随访临床疗效。同时对照分析同时间段20例肩胛骨复杂骨折采用经典Judet入路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肌皮瓣坏死,患者均获门诊随访1~6年,平均3.8年,按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28例,8例,优良率为100%。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对比经典Judet入路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手术治疗肩胛骨复杂骨折,可采用肌皮瓣分离的反Judet入路,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术中骨折暴露充分,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牢固固定,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可做为手术治疗复杂骨折的安全有效的入路选择。

  • 标签: 肩胛骨 外科手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保护左主干开口/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或CABG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开口/病变患者259例。通过门诊或电话对纳入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CI/CABG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259例患者,其中PCI组149例,CABG组110例。男性193例(74.5%),年龄为(61.4±9.8)岁。随访时间为10.1(8.3,11.2)年,完成随访234例(90.3%)。据Kaplan-Meier法描述的各事件累积发生率,PCI组和CABG组的全因死亡[37.0%比43.1%,P=0.143]、心肌梗死[34.0%比19.4%,P=0.866]、卒中[6.4%比11.7%,P=0.732)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33.6%比39.9% ,P=0.5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肌酐等因素后结果仍显示两组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保护左主干开口/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长期预后与CABG相当。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