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使用纤维支气管镜57例(总例数66例)摘取不同气管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与胸透、胸片、冠状位CT的诊断比较,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效果更准确。异物都被取出,其中主支气管异物12例、左侧支气管异物27例、右侧支气管异物21例、双侧支气管异物6例。食物类异物57例(占86.4%),其他的异物主要为塑料类,共有9例(占13.6%)。其中有62例异物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4例异物由硬镜取出,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气管 支气管 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腺导管插管术(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二次ERCP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ERCP插管困难患者中选取87例作研究对象,在其常规插管失败后,进行乳头预切开,再次尝试插管,若1h后插管操作仍未成功,则择期进行二次ERCP插管。结果①本组患者的总体ERCP的插管成功率是93.10%,与首次ERCP插管成功率64.37%相比较高(P<0.05);②本组患者首次ERCP插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94%,与二次ERCP的并发症发生率3.45%相比较高(P<0.05)。结论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二次ERCP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显著提升ERCP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可借鉴。

  • 标签: ERCP 插管困难 二次ERCP 并发症 插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处于经常性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24h内形成口腔菌斑。口咽和胃内反流物使革兰阴性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医院内肺炎的发生。口腔护理促进口腔卫生,清除口腔分泌物,从而可减少口咽部细菌和牙菌斑定值,减少VAP发生率。

  • 标签: 经口插管 机械通气患者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来我院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的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AFP、AST、γ-GT、TBiL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治疗2个月后根据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总有效率为93.3%;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结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近期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动脉插管 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肝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22万人次死于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此种治疗方式极易引发胃肠道反应,继而引发肝区疼痛或发热,影响到治疗的疗效。因此,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案,对于缓解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后胃肠道反应,改善以后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 标签: 肝癌 肝动脉插管 化疗 栓塞 术后呕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鼾症术后由于咽腔肿胀需经鼻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31例医院收治重度鼾症术后经鼻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重度鼾症术后经鼻插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度鼾症 经鼻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气管结核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2例气管气管结核的胸部CT影像表现。结果事先通过相关医学专业仪器检查出42例病患中总共存在50处病变。之后CT观察中找到50处中的32处病变,其中,肺不张或合并性的阻塞炎症8例;合并性的肺内活动肺结核是11例;合并性的局限肺气肿是10例;合并性的纵隔或是周围淋巴结肿大3例;通过纤维性的支气管镜做详细检查共发现了23处气管、支气管病变,与CT技术相比少发现了9处新的病变部位。相对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结果而言,CT技术检查出的支气管病变率是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可以在检查气管结核中提供一些重要的诊断依据,而且做到全程掌握和了解,与此同时,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也能够得到明确,CT技术对临床早期确诊气管、支气管结核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结核 CT诊断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支气管腔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时间段来院治疗的气管、支气管腔内恶性肿瘤患者100例规定为本次探究对象。对照组(50例)进行化疗治疗,试验组(50例)采用化疗联合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支气管腔内恶性肿瘤的患者通过化疗及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腔 恶性肿瘤 支气管镜介入 冷冻治疗
  • 简介:摘要支撑喉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配合是临床医疗中的重要技术之一,研究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步骤,从术前对于麻醉抢救药品的充分准备到术中各人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再到术后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地吸氧、吸痰处理,最终成功取出异物并保障患者手术顺利。本文以临床探究的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 标签: 支撑喉镜检查 气管支气管异物 麻醉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道肿瘤临床诊断中电子支气管镜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肿瘤内科诊治的85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前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和总结检查诊断结果。结果本组85例患者中,68例行活检和刷检,17例行单一刷检,均诊断为气管肿瘤,60例患者气管能见结节或者菜花状肿物,28例管壁黏膜浸润狭窄;活检阳性率为93.3%,刷检阳性率为83.0%。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在气管肿瘤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能够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所在部位及累及范围,同时可通过活检、刷检开展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气管肿瘤 电子支气管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痰菌转阴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痰菌转阴率分别为70.0%、93.3%,均较对照组的40.0%、66.7%明显升高,临床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能有效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支气管结核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11月诊治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90例进行检查分析,依照放射影像检查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和异物征象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出率和异物征象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中,螺旋CT比X线的检出率高,对异物形态、大小和位置判断更加准确,检查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放射影像技术 小儿气管 支气管异物 检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子支气管镜在诊治支气管异物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接受的支气管异物患者中,抽取12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喉镜进行诊治,观察组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诊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电子支气管镜下异物的表现。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能够清楚显示卡塞部位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视野,促进异物手术取出的成功率。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支气管异物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抗感染、体位排痰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镜灌洗。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住院天数和痰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平均住院11±3.5天,痰菌检出率70%,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2%,平均住院15±4.3天,痰菌检出率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结合支气管灌洗能提高痰菌检出率,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者疗程。

  • 标签: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支气管镜 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至2016年间的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采取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对照组采取非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优、副作用轻、住院时间少(均P<0.01),介入治疗费用较高,但非介入治疗费用低(P<0.01),两组住院总体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副作用轻微,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微导管 肝动脉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