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能量代谢中心,通过不断的分裂、融合和转运形成高度互联的线粒体动态网络。均衡的融合/分裂比和精确的分布定位与线粒体自身及神经元生理活动的稳定性密不可分。毒症相关(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为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确切诊断和治疗方法。近来研究表明线粒体动态网络失衡是SAE进程中的关键病理机制。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探讨SAE时线粒体动态网络的构成形式和介导的关键分子表达变化以及针对线粒体动态网络治疗SAE的研究进展,以期为SAE诊治提供新思路,为靶向线粒体疗法治疗中枢系统疾病提供新方向。文章主要阐述参与构成线粒体动态网络的3种形式——融合、分裂和转运,以及介导的关键分子,并进一步说明线粒体动态网络稳定及关键分子表达水平对神经元发挥生理功能的意义。

  • 标签: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线粒体动态网络
  • 简介:摘要老年系统红斑狼疮(SLE)多隐匿起,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老年患者常伴发多种基础,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现报道1例老年SLE患者并发毒症的诊治过程,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SLE及其严重并发症的认识。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在前房积角膜溃疡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观察中,探究其采取中药清热化毒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本临床观察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于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前房积角膜溃疡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50例,之后通过患者就诊号码将所有样本量分成了两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设为常规组(25例),采用中药清热化毒汤予以治疗的设为研究组(25例);分组完成之后便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模式的治疗方案,待患者接受治疗后,对这些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加以统计评估,以此来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二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统计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2.00%要比另一组(常规组)76.00%要高出很多(P<0.05)。结论:本临床观察通过对前房积角膜溃疡患者采取了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后,采取中药清热化毒汤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所以非常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 标签: 中药 清热化毒汤 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工作在结核、艾滋以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在本院中选取50例患有结核、艾滋或乙肝传染病的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的控制方式,分别为传统控制和增加健康教育的控制措施。收集两组疾病知晓率和依从进行分析与对比,明确其是否具有差异,以此判断该措施实施效果。结果 发现在采取不同控制方式的情况下,两组疾病知晓情况及依从性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对结核、艾滋以及乙肝传染病患者认知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避免疾病发生传播。因此医院应对该项措施给予重视,并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结核 艾滋病 乙肝传染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对毒症认识的深入,集束化治疗的启动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毒症的治疗措施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例如治疗时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亚型导向的毒症精准化治疗还在初步阶段,目前虽然有采用基因组学、生物标记物和临床数据对毒症进行分型研究,但不同亚型的患者对治疗反应不同,仍需要大样本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脓毒症 发病率 病死率 集束化治疗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0例儿童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0例患者年龄2~10岁,男13例,女7例。有动物接触史者13例,父母患有浅部真菌感染者4例。20例患者均有脱发,6例临床表现为炎肿块,14例为痈样脓肿,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4例曾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并予以切开引流致深在溃疡。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红色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2株、断发毛癣菌1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镰刀霉菌1株。20例均给予氟康唑口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治愈19例,遗留不同程度疤痕和秃发。提示癣常表现为炎皮损,临床易误诊,真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用氟康唑。

  • 标签: 癣,头 儿童 脓肿 误诊 氟康唑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0例儿童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0例患者年龄2~10岁,男13例,女7例。有动物接触史者13例,父母患有浅部真菌感染者4例。20例患者均有脱发,6例临床表现为炎肿块,14例为痈样脓肿,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4例曾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并予以切开引流致深在溃疡。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红色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2株、断发毛癣菌1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镰刀霉菌1株。20例均给予氟康唑口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治愈19例,遗留不同程度疤痕和秃发。提示癣常表现为炎皮损,临床易误诊,真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用氟康唑。

  • 标签: 癣,头 儿童 脓肿 误诊 氟康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源糖尿是由于胰腺外分泌疾病导致的糖尿,主要病因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目前尚无肯定的诊断标准,容易被忽视和漏诊。胰源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胰岛素需要量小,不容易出现糖尿酮症酸中毒,主要的治疗药物为胰岛素,部分早期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

  • 标签: 糖尿病 胰源性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 简介:【摘要】应激心肌(TTS)是一种左室功能障碍可逆的心肌,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应激心肌早确诊,及时治疗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应激心肌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Takotsubo综合征 超声心动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染病监测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对我院2020年的传染病监测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分析传染病监测的实际效果。自2020年1月起,便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监测工作,从1月至12月,共计3165例传染病病例,均是于不同时间段收治,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来继续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结果:自传染病监测工作开始实施,被登记监测的传染病患者逐月增加。结论:通过开展传染病监测,能够有效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发展。

  • 标签: 传染病 预防和控制 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传染病医院急诊科行传染病预防管理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12月期间接诊的传病患者病情种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我院2020年1月-12月期间共接诊11896例急诊患者,7种病情86例患者确诊。结论:传染病医院急诊科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消毒管理工作的重要,落实有关制度,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标准预防认知。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急诊科 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患者女,66岁,因头皮、颈部水疱1个月就诊。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6年,于起疹前6个月开始口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利格列汀5 mg每日1次。皮肤科检查:头皮散在绿豆至花生米大小水疱,部分水疱破溃,可见渗出、结痂;左侧颈部一鸽蛋大小大及2个绿豆大小水疱,壁紧张,液清亮,基底无明显红斑,尼氏征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示抗BP180 NC16A抗体5.81 kU/L、抗BP230抗体139.76 kU/L。颈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形成,内中性粒细胞及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BP230型局限型大类天疱疮。该例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相关的BP230型大类天疱疮为国内首次报道。

  • 标签: 类天疱疮,大疱性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抗BP230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对不同年龄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方法采用回顾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就诊的1 529例疑似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所有患者的qSOFA评分,回顾其诊治经过,以Sepsis-3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是否为毒症,并将患者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前期组(60~74岁)、老年组(75~89岁)和长寿组(≥90岁)。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疗情况。统计患者qSOFA评分的分布,计算不同qSOFA评分在不同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中诊断毒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在不同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中对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1 529例疑似感染患者中,青年组67例,中年组129例,老年前期组465例,老年组778例,长寿组90例。不同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血乳酸(Lac)、总胆红素(TBil)、肌酐(Cr)、qSOFA评分和SOFA评分较基础值的增加值(ΔSOF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中,以qSOFA评分为1分的患者最多,且毒症患者比例较大;进一步分析显示,qSOFA评分≥1分在各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中诊断毒症均有较高的敏感度,在青年组患者中敏感度为84.4%,特异度最高(为74.3%);qSOFA评分≥2分时诊断毒症的特异度均较高(均>97%),但其敏感度均较低(均<44%);qSOFA评分为3分者全部为毒症患者,在各年龄段的阳性预测值均为100%。ROC曲线分析显示,qSOFA评分在所有疑似感染患者中诊断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95%可信区间(95%CI)为0.747~0.794〕;当最佳截断值为0.5分时,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45.6%。在各年龄段疑似感染患者中,qSOFA评分在青年组及长寿组诊断毒症的准确性相对较高,AUC(95%CI)分别为0.825(0.724~0.927)和0.837(0.756~0.917);当最佳截断值为0.5分时,敏感度分别为84.4%、92.2%,特异度分别为74.3%、56.4%。结论qSOFA评分对毒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在年龄<45岁及≥90岁疑似感染患者中诊断毒症的准确性相对较高;用qSOFA评分≥2分来筛查疑似感染患者是否存在毒症易引起漏诊。

  • 标签: 脓毒症 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自主呼吸患者深吸气时潮气量(VtDI)对脉搏压力变异度(ΔPPDI)的影响,并验证是否以VtDI校正ΔPPDI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液体反应(fluid responsiveness,FR)的能力。方法前瞻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和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ICU确诊的、符合第三版国际共识诊断标准的自主呼吸的毒症和毒性休克患者,20 min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00 mL进行容量扩张(volume expansion,VE),VE后每搏输出量变化率(ΔSV)≥15%为液体反应者,否则为液体无反应者。VE开始前,在平静呼吸以及深吸气时测量脉搏压力变异度(ΔPPTB和ΔPPDI)和潮气量(VtTB和VtDI)。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ΔPPDI与VtDI、ΔSV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以及灰区范围评估参数预测FR能力,并计算灰区范围误分类代价比(R)的不同而变化的情况。结果最终纳入31例患者,17例为液体反应者;液体反应者的ΔPPDI显著高于无反应者[(19.1±7.4)% vs(11.2±4.5)%,P=0.001]。ΔPPDI预测FR的AUC为0.832显著高于ΔPPTB的0.580(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tDI和ΔSV均是ΔPPD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经VtDI校正的ΔPPDI (ΔPPDI/VtDI)的AUC显著高于单独使用ΔPPDI (P=0.03)。采用正常液体策略时(R=1),ΔPPDI/VtDI的灰区范围为12.7~14.5,包含19%的患者;采用限制液体策略时(R=2),ΔPPDI/VtDI灰区范围为12.8~14.5,仅包含6.5%的患者。结论在完全自主呼吸的毒症患者中,ΔPPDI预测FR具有中度的准确度,以VtDI校正ΔPPDI后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液体治疗 潮气量 成本收益分析 自主呼吸
  • 作者: 陈金梅1,张发1,赵勇2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5
  • 出处:《养生大世界》2021年 第10期
  • 机构:1.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影像科,贵州 六盘水 553400;2.六枝特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贵州 六盘水 5534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宫腔积并发子宫穿孔CT影像诊断,以提高宫腔积并发子宫穿孔认识,避免漏诊或误诊,为临床提供有意义诊断参考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2019年子宫积并发子宫穿孔手术确诊5例女性患者,其中3例患者行站立位X片检查提示膈下出现游离气体,行全腹部CT检查;2例患者膈下未出现游离气体,因临床体征重,行全腹部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腹腔积液、盆腔积液,积液量大小不等,1位患者阑尾肿胀,阑尾周围炎渗出;3例膈下出现游离气体;患者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密度不均,可见类圆形、斑片状气体影出现,盆腔周围系膜水肿。结论:子宫积并发子宫穿孔,大部分患者处于急腹症体征,若腹腔、盆腔积液、膈下有或无游离气体,应警惕并发子宫穿孔可能,密切联系临床,避免漏诊或误诊。

  • 标签: 宫腔积脓;计算机体层成像;子宫穿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