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外来引入的理据。对外来引入的传统解释一般局限于概念表达层面,但我们发现外来的引入有时不是因为相关的概念表达式缺乏,而是因为与该概念有关的其他语义潜势无法传递。一些外来虽然概念意义和本土基本相同,但它却能生成出本土没有的意义潜势,丰富、细化语义表达。因此,外来与本土词形成了语义互补关系。“粉丝”和“迷”的对比研究表明,认知语义学有关意义潜势的理论能更好地解释这一问题。

  • 标签: 语义互补 意义潜势 意义细化
  • 简介:带否定的肯定句和不带否定的否定句周春祥句子根据它所表示的对现实的态度,可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一般说来。否定句带有否定He,H,HeT,肯定句不带任何否定。例如:1)OHHenpHecMHekHy,koTopyo6ea.他没有把答应给我的书带来...

  • 标签: 否定词 肯定句 否定意义 疑问副词 动词不定式 否定句
  • 简介:文章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语言理论研究与语言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词典中的离合收录和离散性标识等问题展开探讨,指出了一些离合词典编纂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

  • 标签: 汉语离合词 现代汉语词典 离散形式 配例 离散性
  • 简介:商标(trademarkwords)是商品的标识符号,代表着某一特定厂商生产或出售的特定商品或服务。但一个好的商标的作用绝非仅只如此,它还应起到对商品的广告宣传作用,有益于商品的流通。如Coca-Cola公司的汽水商标Fanta,西方人见此会油然联想到fantasia,进而联想到这种汽水妙不可言的味道。再如英国BarnettSamuel公司生产的音乐设备及唱片磁带,其商标Decca,是根据表示音乐调式的字母D,E,C,A设计出来的,暗示出商品与音乐有关。此外,该词的读音在所有欧洲语言中几乎一致,十分有助于产品在国际

  • 标签: 商标词 欧洲语言 特定商品 TRADEMARK 普通词汇 广告宣传
  • 简介:下面两组形容虽然意思很相近,但在用法上每组同义之间是有区别的。1.deliberate与intentional这两个都有“故意的”意思,即doneonpurpose,但它们的具体用法不同。deliberate通常被用作定语修饰名词,而inten-tional更多地被用作表语。例如:1)Hetoldmeadeliberatelie.他告诉我一个有意的谎言(他存心说谎)。

  • 标签: 修饰名词 INTENTIONAL 法上 告诉我 WANTED doing
  • 简介:中国古代的诗人利用汉字的特点,创造了一种回文诗体,同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诗篇。例如,《咏桂诗》“节佳赏,绽秋中。色三种,黄白红。”可以读成“红白黄,种三色。中秋绽,赏佳节;”英语里也有一种回文(palindrome).指顺渎、倒读都一样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等。

  • 标签: 咏桂 秋中 三色 白红 白黄 顺读
  • 简介:同源形容(CognitiveAdjective),也称同根形容,是由同一个词根派生出来的不同形容,具有词形相近、词义不同的特点。之所以“同源”是因为它们从共同的词根派生出来,从而在根义上有诸多共同之处;之所以“异义”是因为它们使用的侧重点和应用场合不同,有些在语义上有所联系,有些却相差很远,这两个“矛盾”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按照语义关系,

  • 标签: 同根形容词 同源 辨异 英语 语义关系 侧重点
  • 简介:连词是汉语语法术语,接续、接续助词是日语语法术语。为行文方便,除特殊情况外,以下将日语接续、接续助词写作“接续(助)”。本文拟对连词与接续(助)的定义、位置及变化、呼应方式等加以比较。1.0定义及本文比较范围1.1连与接续(助)的定义连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指那些把或比大的语言单位连接起来、表示一定逻辑关系的

  • 标签: 汉语连词 日语 分句 接续词 接续助词 句子
  • 简介:<正>太原方言的词汇里,有一种有趣的语音现象,如:“玉茭圪榄”和“玉菱杆”意思完全相同,“一出乱柿饼”和“一串柿饼”意思完全相同。“圪榄”和“杆”都是名词,在这里作偏正结构里的中心;“出乱”和“串”都是量词,作偏正结构里的修饰成份。这一类语音现象,在晋中、雁北、上党等地的方言里数量也都不少。在太原话中:

  • 标签: 太原方言 太原话 复音词 单音词 反语 语音现象
  • 简介:<正>现在,东北三省的一些同志,包括某些党政干部在内,往往错误地把“朝鲜族”叫成“鲜族”。甚至我们的报刊(如《吉林日报》、文艺作品(如金炳昶等的相声),也有这么称呼的。结果,流传甚广,影响极坏。因此,必须讲清道理,大造舆论,纠正这种叫法,以利于民族团结和语言规范。朝鲜族称呼自己民族时口语里用全称,书面里如果并列两个以上民族名称时,可简称“朝”,如“朝汉族人民”,但从来未用过“鲜”。汉族在历史上也没有用过“鲜族”的记载。即使现在简称其它少数民族名称时,也大多数不用末一字而用头一个字,如:维(维吾尔)、合(哈萨克),蒙(蒙古)。因此,中央文件、《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台一直使用“朝鲜族”或“朝族”这个名称。“鲜族”这种叫法来源于沦陷时期的“满洲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为了压迫东北各民族,分裂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把日本人叫“日系”,把朝鲜族叫做“鲜系”。把汉族叫做“满系”。(他们连汉族和满族都不分!)所以说“鲜

  • 标签: 朝鲜族 汉族人民 日本帝国主义 中央广播电台 沦陷时期 各民族
  • 简介:<正>(一)现代汉语形容能不能带宾语?这个问题语言学界是有不同看法的。大部分语法书认为形容不能带宾语,一带上宾语就变为动词了;而且认为,能否带宾语是区别动词和形容的重要根据。我们认为这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主张形容不能带宾语的理由,主要是认为宾语是对动词说的,它是动词的支配成分或连带成分。这是一种从西洋语法理论中吸收来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于印欧语的语法来说,当然是可以的。但把这种观点应用于汉语,那就有点儿削足适履了。语法是有民族特点的。汉语语法和印欧语的语法虽都有动词、形容、宾语等,但这些术语的内涵,特别是表现形式,并不完全一致。印欧语的形容跟动词差别很大,它是不能作谓语的;但汉语的形容跟动词比较接近,它能作谓语。印欧语的形容不能作谓语,当然根本说不上带宾语的问题,而汉语的形容能作谓语,也就有带宾语的潜在可能性。讨论汉语形容能不能带宾语,最重要的是要从汉语的事实出发。从现代汉语的实际情况来看,形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带宾语的,但在一定条件下,有些形容还是可以带宾语的。比如,在“我高他一个头”、“她红着脸说”、“他硬着心肠把孩子扔了”这三个句子里,“高”、“红”、“硬”的后边都带有宾语,这大概没有争论的。然而“高

  • 标签: 形容词 带宾语 形宾 短语 谓语 兼类词
  • 简介:本文在词义标注搭配知识库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区别性搭配特征的分析流程,对形容的搭配特征作了初步描述。以330个多义形容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形容各语义小类的搭配倾向及其义项区分度。并在实证基础上对规则进行抽检,为理想的搭配特征的分析补充了数据支持。由此提出机用词典义项和传统义项的最大不同在于机用词典的规则化导向,机用词典的形容词义项改造应以明确搭配对象为指导思想。

  • 标签: 搭配 语义类 词义标注 形容词义项
  • 简介:文章回忆了《汉语外来词典》的编纂过程,认识到编纂词典是一项继承和发展的事业,也是一种特殊的研究。而笔者最新主编的《新华外来词典》在百科型、知识型、研究型方面有所创新,并将字母作为特殊的成员收录。在编纂该词典过程中尤其体会到确定日语来源外来的不易与艰辛。

  • 标签: 外来词词典 辞书 创新 日语来源外来词 字母词
  • 简介:<正>“聚敛”是多义,古代汉语如此,现代汉语也是如此。可是,新版《辞海》只有一个义项:“剥削;搜刮”。书证也只有两个:《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彤廷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四一六八页)。新版《辞源》也只有两个义项:(一)收集。引《墨子·天志中》及《周礼·天官·太宰》;(二)搜刮财货。引《论语·先进》及《礼·大学》(二五三三页)。这就发生两个问题:(一)《论语》里的“聚敛”是泛指“剥削;搜刮”或“搜刮财物”吗?(二)“聚敛”只是一个单义或是仅有两个义吗?浅见所及,回答都是否定的。

  • 标签: 多义词 古代汉语 论语 现代汉语 两个问题 剥削
  • 简介:《洛阳伽蓝记》有一些非常用词如"舞抃、奄有、衍业、师锡、唼嗍、檐霤、伦序、褊恡"等,对它们的注释,古今学者多异其说,其间释义正确者居多,也有注释不够精准和引文明显有误者。《汉语大词典》在引例和释时也往往出现引例过晚或漏掉某些义项等现象。

  • 标签: 《洛阳伽蓝记》 注释 引文
  • 简介:黔东苗语指示分为定指指示和疑问指示。定指指示分“近指”noη^3(这)、“对指”nen^3(那)、“中指”moη^3(那)、“远指”ε^1(那)和“非呈现指”i^3(那);疑问指示只有一个tei^6(哪,何)。

  • 标签: 黔东苗语 指示词 分类
  • 简介:不久前,有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在一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作为评委在讲评文化知识问答时,竟把成语“杯水车薪”中的“车”读作“jǘ”,观众立刻哗然,这位专家事后还理直气壮地辩解说,“车”字古音读“jǘ”嘛。不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车”有两个读音,一为“chē”,另一个读音读“jǘ”,但只有在象棋中的“车”作为棋子读作“jǘ”,在一般成语和古诗词中,“车”应读作“chē”。这是一般文学常识。

  • 标签: 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 汉字 文化学者 “车” 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