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提要“使令句”是上古分析型致使的表现形式,“使”、“令”从使役性动词发展为致使标记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变化。文章运用了NP1[4-目的性],VP[±自主],NP2[±有生]、[±定指],NP1-NP2[±尊卑关系]以及整个构式表达[±未然]这六个语义特征分析了这一变化过程,以及“使令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语义特征分析可以展现词汇特征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历时层面,则体现为特征变化与相应的句法限制。

  • 标签: 使令句 致使 语义特征 语法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训诂材料的考察,认为“施”的词根义应是(旗帜)飘扬舒展貌,今音读yi。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典籍“施”的形态音义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词根音义 形态音义
  • 简介:上古人称代词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个角度梳理了百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未来上古人称代词研究的建议.

  • 标签: 上古汉语 人称代词 传世文献 出土文献 综述
  • 简介: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虚词一般都由实词虚化而来,现代汉语虚词“及”的动词、介词、连词用法在上古前期就已形成,文中着重探讨“及”从现有文献记载的上古时期语义引申、语法功能转变、使用频率及语境影响等方面发生语法化的轨迹。

  • 标签: 动词 介词 连词 语法化
  • 简介:<正>本文所述上古,主要指殷商至秦汉间的书面语。商代文献之载体如甲骨文金文等已趋成熟,由甲骨文上溯,古文字的出现至少有千年之久。无视商代文献之前的书面语——姑称作早期上古,则不能反映上古的全貌。早期上古古汉书面语草创时期,它是承袭更早的尚无文字的古老口语…姑称作远古汉——发展而来的,对此亦不能忽视。本文讨论的上古会涉及早期上古和远古汉

  • 标签: 上古汉语 形声字 甲骨文 假借字 古汉字 衰落的原因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18
  • 简介:早期佛经中去声字不译-s的比译-s的多得多,佛经对音里所有的l-都是用来母字对译的,蒲立本所举关于韵尾-s的对音例中有的有

  • 标签: 番汉音 音汉语
  • 简介: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越来越复杂,还是越来越简单,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上古动宾关系的实际情况。有的著作提出上古的宾语有5大类20小类之多,本文再补充几种特殊宾语。由此可见,上古的动宾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发展的趋势不可能越来越复杂。

  • 标签: 上古汉语 宾语 语义关系 语法
  • 简介:出土文献具有保持语言原貌、时代地域明确的优点,研究上古虚词时,应以出土文献为基本语料,以传世文献为旁证,这样会在上古虚词研究方面得出更为可靠的新结论。

  • 标签: 出土文献 上古汉语 虚词研究
  • 简介:上古的习惯用语魏德胜古汉的特点除了语音、词汇和语法以外,我们还应注意其特有的习惯用语。习惯用语是指从字面上无法理解,而是有其固有的、约定俗成的含义的语句。如: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

  • 标签: 上古汉语 惯用语句 《左传》 习惯用语 书面语 口语
  • 简介:上古时期,人体词汇已经形成完备的系统,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出现人体同义词;②意义相关的词语连用现象较为突出;③人体词语开始有了引申意义。

  • 标签: 上古汉语 人体词汇 系统 特点
  • 简介:藏文^*-r、^*-1韵尾跟上古^*-r、^*-n、^*-d和^*-t韵尾对应,上古跟藏文^*-r、^*-l对应的^*-r、^*-n、^*-d和^*-l韵尾很可能是前上古^*-nd、^*rd、^*-ld等复辅音的尾遗留下来的痕迹,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汉族方言和汉字的谐声偏旁为这种假设提供了证据。

  • 标签: 藏语 ^*—r ^*—1 韵尾 上古汉语 复辅音
  • 简介:从《周易》、《诗经》、《山海经》等书所见“谓语+主语”格式看,上古存在谓语在前、主语置后现象,不同于一般所谓“主谓倒装”句。《周易》“谓+主”格式的特点是以单音动词作谓语前置为主,《诗经》是以重叠式及连绵式形容词前置为主,《山海经》的特点则是单音形容词作谓语前置。

  • 标签: 上古汉语 主谓倒装 主语后置 谓语前置
  • 简介:<正>《春秋·僖公16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公羊传》注:“曷为先言陨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又云:“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由这一组材料可以看出,上古人造句与理解句子不是按固有的语法形式来进行,而是按人的直观所感知的形象序列来进行的。就是说,上古的语法是一种“隐形语法”,它隐藏在形象

  • 标签: 上古汉语 语句 现代汉语 陨石 汉宁 洪迈
  • 简介:上古后缀L复辅音声母琐议张兴亚7世纪藏文和11世纪缅文碑有不少复辅音,说明藏缅语早期有过发达的复辅音系统。至今羌语支十多种语言都有复辅音。道孚语最多有251个,史兴语最少有6个。①有些语言复辅音已完全消失。演变的总的趋势是单辅音化。单化的主要途径...

  • 标签: 复辅音声母 上古汉语 《同源字典》 《说文》 同源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简介:本文以《诗经》的相关语料为研究材料,针对"命"与"令"这组同义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替换法、比较互证法和义素分析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肯定二者的同义关系,并客观分析了"命"与"令"在词义具体所指、搭配和引申义方面的不同,使二者在使用上更加的准确,旨在通过对"命"与"令"的同义词辨析,对上古同义词辨析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诗经》 同义词 辨析
  • 简介:去声别义即传统意义上的破读——通过声调改变词性或词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这表明上古句法也有屈折形态。通过分析上古形态的变化,探讨其分类及来源,进一步分析其语义功能类型:名物化功能、增价功能、完成体功能、改变动作方向功能。

  • 标签: 去声别义 屈折形态 语义类型
  • 简介:上古声母清浊交替表达的语法意义已有不少学者加以探讨.其中,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词性转换以及自动词和使动词之间的语态变换和声母交替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讨论.但是,声母清浊交替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并没有被全部展示出来.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古声母清浊起码还跟动词的体有关:动词未完成体为清辅音声母而动词完成体为浊辅音声母.

  • 标签: 上古声母 清浊 完成体 形态
  • 简介:语气副词“一(壹)”在上古中可以表示程度超出说话者的预期。文章考察分析后认为,这种功能的“一(壹)”搭配表程度义的谓语,其所在的句子负载感叹语气,不出现于对比语境。这些共时分布特征是反推“一(壹)”的来源和语法化轨迹的重要依据。“一(壹)”的意义经历了“一(个)〉一(类)〉同样〉一概〉完全〉肯定〉竟然”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壹)”的客观数量义淡化,主观性增强。

  • 标签: 语气副词 “一(壹)” 偏离预期 分布特征 语法化轨迹
  • 简介:“(A)有B者”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形式,该结构中“者”的性质的观点各有不同。本文基于汉语语料库,通过对大量实例地统计、分类和对比得出,B的性质决定了“者”性质。当B是专有名词,或者在四字句中B是形容词,或者B是小句的时候,“者”是语气词;当B是普通名词或形容词、动词或动宾短语时,“者”是具有指代作用的指示代词。“者”的性质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对象作出判断。

  • 标签: 词性 助词 指示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