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数十年来的动物研究支持鱼油中的主要成分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在一些人类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中n-3PUFA也被证实有益,但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一致。n-3PUFA应用能否成为肾脏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鱼油 不饱和脂肪酸
  • 简介:肽基环氧酮类化合物对20S蛋白酶体具有抑制作用,使之成为可能的抗肿瘤药物。根据此类抑制剂的结构和特殊抑制机理,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连接环氧酮部分(C-末端药效团)和肽骨架的化合物。合成工作方面,我们使用了经过Weinreb酰胺得到关键中间体末端α,β-不饱和酮的新合成方法,产率为62%-65%。

  • 标签: 环氧酮 合成 Α Β-不饱和酮 Weinreb酰胺
  • 简介:针对最一般的情况建立了Cd>Cs时的混合药膜的释放动力学模型,用拉氏变换求得了解析解,该模型可通过相应简化而获得一些特定情况的解,用5-氟脲嘧啶/EVAL混合药膜体系的释放实验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Higuchi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等装填量的情况下如:15.5210mg.cm^-3,这种情况我们在别处已经作过讨论^(8,9).

  • 标签: 饱和装填量 动力学模型 5-氟脲嘧啶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平板混合药膜 控制释放
  • 简介:心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吸痰的目的是减少气道阻力,保证有效通气,促进肺膨胀,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部并发症。但在吸痰过程中最易发生缺氧,如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降低,个别病人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及心脏骤停。为了预防吸痰引起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吸痰前 氧浓度 呼吸机 心脏术后 辅助呼吸
  • 简介:目的:制备紫杉醇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upersaturatableself-microemulsifyingdrugdeliverysystem,S-SMEDDS),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的方法,优化紫杉醇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的处方。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10mg/kg紫杉醇溶液、SMEDDS和S-SMEDDS,测定紫杉醇的血药浓度c、max、AUC和tmax,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确定紫杉醇SMEDDS最优处方为: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50∶33∶17。油相为LauroglycolFCC∶橄榄油(2∶1),表面活性剂为CremophorEL∶吐温-80(1∶1),助表面活性剂为PEG-400。S-SMEDDS在此处方基础上添加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稀释对制剂的粒径无显著影响。SMEDDS和S-SMEDDS的粒径分别为(92.7±47.7)和(93.6±36.8)nm,粒径分布呈高斯分布。SMEDDS和S-SMEDDS的cmax和AUC显著高于溶液剂,tmax〈溶液剂,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33.9%和719.3%。结论:紫杉醇S-SMEDDS的口服吸收强于溶液剂和SMEDDS。

  • 标签: 紫杉醇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其动静脉血气进行分析,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计算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复苏6h后再次监测,对两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0%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70%时停止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当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继续复苏,而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停止复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h和12h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中,采取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休克 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