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颈部或颌下部感染性病竈施行手术治疗,如果选用颈丛阻滞麻醉,有可能引起感染病竈播散。因此,有人主张列为禁忌症,但作者仍选用“一针注射法”颈丛阻滞完成该类手术468例。今报告如下。

  • 标签: 颈丛阻滞麻醉 颈部 手术 感染性 播散 颌下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注射潘库溴铵后给予小剂量琥珀胆碱对潘库溴铵的起效时间、肌松作用强度及作用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n=30)全麻诱导单纯静脉注射潘库溴铵0.12-0.14mg/kg;Ⅱ组(试验组,n=30)在注射同等剂量的潘库溴铵后30秒再静注琥珀胆碱0.5mg/kg,两组均在给予潘库溴铵120-150秒后进行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时的各种生理反应,并用HXD-1型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功能,用单次刺激观察从潘库溴铵注药结束到T1抑制超过95%(即T1/Tc<5%)的时间,用四个成串刺激观察恢复T4/T1>25%的时间。结果:①Ⅰ组气管插管出现明显呛咳反应7例,Ⅱ组为9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诱导T1/T<5%的时间(s)Ⅰ组虽小于Ⅱ组(74.83±19.61vs77.67±15.91),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恢复T4/T1>25%的时间(min)Ⅰ组小于Ⅱ组(168.30±32.55vs189.07±28.2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麻诱导静脉流向潘库溴铵30秒后再给予琥珀胆碱0.5mg/kg,不能增强潘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潘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无明显延长,但可使潘库溴铵肌松维持时间明显延长。

  • 标签: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期 潘库溴铵 琥珀胆碱 肌松作用 肌松维持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自2004年1月2010年7月.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技术,与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比较。结果: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苏醒速度、苏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显著性(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勃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未中效果确切,提高了麻醉质量,有利于患儿术后早期恢复,减少了术后护理风险,减少了手术室麻醉气体污染,该技术易于掌握.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疾病 异丙酚 静脉麻醉
  • 简介:由于高龄老人好发多种器官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差,因此风险较高。探讨不同年龄老年人适宜的麻醉方法、药物及监测处理,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将低位硬膜外腔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手术,今报告观察结果如下。

  • 标签: 高龄患者 下腹部 手术 低位硬膜外腔麻醉 麻醉效果 麻醉药物
  • 简介:肩及上臂的神经支配较广。对肩及上臂上部手术采用单纯臂丛阻滞往往出现阻滞不全现象,以往我们采用二点法阻滞(指肌间沟臂丛阻滞+C4横突水平颈深丛及浅丛阻滞),以力求保证麻醉效果。今我们改良采用了颈丛加臂丛一点法阻滞(下文简称“颈臂丛阻滞”),取得良好效果,今报告如下。

  • 标签: 肌间沟臂丛阻滞 颈丛阻滞 上臂手术 一点法 肩部 颈臂丛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内手术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恒速输注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6例ASAⅠ-Ⅱ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及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翰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n=20),观察术中MAP、FIR、苏醒及拔管情况.结果:B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无躁动.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肺及食管手术,麻醉效果优,苏醒质量优,术后恢复稳定.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硬膜外腔阻滞 胸腔内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药咪哒唑仑与地西泮用于硬膜外麻醉患者抑制手术应激的作用。方法:对57例在硬膜外腔麻醉下施行下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前药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咪哒唑仑组(M组),术前30min肌注咪哒唑仑0.09mg/kg;地西泮组(D组),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0.16mg/kg。术前30min及术中第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各时点,分别记录两组的HR、MAP、BS(血糖)、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和BC(血皮质醇)。结果:在手术前90min内,两组的HR、MAP、BS、BC有显著性差异(P<0.05),90min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aO2无论在术前或术中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地西泮比较,咪哒唑仑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抑制较强。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术前药 咪哒唑仑 地西泮 手术应激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麻醉方法选择60例门诊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n=30)和咪唑安定-氯胺酮组(M—K组,n=30)。手术时间小于1h者定为短小手术,超过1h者定为非短小手术,见表1。P—F组先单次芬太尼0.83μm/kg和丙泊酚1.5mg/kg静脉注射,继以芬太尼0.013μm/(kg·min)和丙泊酚0.1mg/(kg·min)泵注维持麻醉。M—K组先单次咪唑安定0.05mg/kg和氯胺酮1.5mg/kg静脉注射,继以咪唑安定0.83μm/kg和氯胺酮0.025mg/(kg·min)泵注维持麻醉。

  • 标签: 氯胺酮复合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 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丙泊酚 效果比较
  • 简介: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和对照组(C)。观察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拔管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和6小时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病人满意度。结果:D组拨管后1小时、2小时VAS评分均较C组低(P〈0.05)。病人满意度D组高于C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可缓解术后疼痛,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地佐辛 胆囊 腹腔镜 疼痛
  • 简介:目的:比较定量脑电图与中潜伏听觉诱发电位在监测全麻状态下认知功能方面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健康志愿者,从0.2MAC开始,逐渐增加异氟醚吸入浓度,每个浓度平衡15分钟后,观察指令反应,qEEG,MLAEP的变化,于使指令反应消失该异氟醚浓度下进行内隐记忆的听刺激,停止吸入后1小时调查外显及内隐记忆情况。结果:中潜伏听觉诱发电位(MLAEP)中的Pa、Nb波随指令反应和记忆的变化而变化,并可确定外显记忆消失的各波潜伏界值,随着外显记忆的消失,qEEGF7、F8、A1导联q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P<0.05);随着指令反应的消失,O1及O2导联的a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P<0.05),O2导联d波功率明显升高(P<0.05),但所有qEEG参数变异较大,不能定出界值。结论:(1)MLAEP中的Pa波,Nb波在判断全麻下认知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并可确定出外显及内隐记忆消失的各波潜伏界值,(2)qEEG在判断麻醉状态下认知功能方面只能作为一种趋势的预示,不能作为可靠的定量指标。

  • 标签: 定量脑电图 中潜伏期 听觉诱发电位 监测 全麻状态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