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微生物特性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人预后分析,探讨减少危重病人VAP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被确诊为VAP病例资料。结果:VAP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较非VAP患者明显延长(P〈0.05,P〈0.01)。高龄、严重基础疾病、延长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是VAP患者高死亡率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运用抗生素,以及做好各项预防消毒措施是防治VAP关键。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流行病学 微生物学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与丁苯酞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在确诊24h内和治疗7d、14d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正常值,治疗14d后两组hsCRP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 急性期 反应蛋白 丁苯酞 HSCRP
  • 简介: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心电图QT离散度(QTd)影响。方法:随机将1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心绞痛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2次/d,每次2粒,观察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心电图QTd变化。结果:治疗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胶囊佐治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明显,能减少心电图QTd,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血塞通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电图QT离散度
  •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心肺脑复苏中若干因素.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发生原因、地点、年龄、性别及治疗经验及教训进行了探讨.方法:90例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分为2组,其中A组为心肺脑复苏成功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0.3a±12.5a);B组为心肺复苏最终不能成功者70例(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68.4a±8.8a).结果:2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分别为2.4±1.6分钟和6.4±3.2分钟;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分别为4.0±1.2分钟和7.5±3.0分钟;2组比较有差异(P<0.01),与年龄及原发病等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现场进行快速及有效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成功关键.同时重点处理脑复苏,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及血液流变学影响.

  • 标签: 心肺脑复苏 心搏骤停 肾上腺素 电除颤 高压氧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IC)在神经源膀胱患者改进应用观察。方法本文随机抽取了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我院康复科和骨科48例神经源膀胱患者,其中24例为试验组,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进行了改进应用观察。结果试验组在降低尿路感染和恢复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改进应用于神经源膀胱患者中有比较好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恢复自信心以及自主排尿功能,从而也能减少因为留置导尿而带来反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节约大量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歇性清洁导尿 神经源膀胱 技术改进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794例运用电话传输心电监护系统患者监测情况,总结分析TTM系统在临床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运用自行研制开发XDJ系列电话心电传输系统对794例监测对象进行了3080次远程传输,对急症患者予以现场急救指导。结果:检出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2180例次,总阳性检出率70.8%。其中发现高危情况95例次,均由现场指导抢救解决。结论:TTM系统适合于对各种心脏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院外监测,有利于预防各种心血管严重事件及心脏性猝死发生,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电话传输心电监护 临床应用 心电图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因“车祸致胸部外伤伴呼吸困难2小时”于2011年1月26日12:30急诊入住我院ICU。入院时查体:神志模糊,体温不升,P117次/分,R32次/分,BP75/45mmHg,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部CT示心包积液。入院时诊断:(1)胸部闭合伤:心脏挫裂伤,心包积液;(2)心源性休克。即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抗休克等处理,并于16:20送手术室行急诊手术。

  • 标签: 急诊手术 心脏损伤 麻醉 心包积液 颈静脉怒张 心包摩擦音
  • 简介:目的:提高胸腹部结合伤救治水平,减少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8~2001年间收治胸腹结合部创伤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确诊断43例,漏诊3例,其中2例为膈疝,1例为肠系膜血管损伤.行胸腹联合手术11例,胸腔闭式引流+剖腹探查术24例,胸腔闭式引流+腹腔镜检查5例,剖腹探查+胸腔镜检查3例,单纯开胸手术2例,单纯剖腹探查术1例.治愈44例,死亡2例.结论:胸腹结合部创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胸腹部结合伤 急救措施 临床资料 诊断 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收治25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1例,治愈8例,死亡3例;脑耗盐综合征14例,治愈12例,死亡2例。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脑耗盐综合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都不相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病人死亡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脑耗盐综合征
  • 简介:职业性铅中毒由于生产防护措施不断完善已日渐减少,但在生产工艺落后,防护措施差小企业则时有发生.2001年11月23日,我科救治了10例集体性铅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集体 诊治体会 铅中毒诊治
  • 简介:摘要医院检查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重要项目,同时也是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科学依据。但是在现代医院中,患者在体检过程中常感受到等待时间过长。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在现代医疗机构市场化背景下需要有效解决排队时间久问题,只有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度,才能提升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力。文章主要针对基于排队论医院检查流程优化展开研究。

  • 标签: 排队论 医院检查 流程优化
  • 简介: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由ZOLL于1952年首先用于临床,随着起搏技术及设备不断完善,心脏紧急起搏不同途径和方式有许多评价和认识,现将作者应用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ENCP)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病人接受ENCP治疗,年龄26~75(平均56.6)岁,36例病窦综合征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0例,上述病例出现阿斯综合征8例,36例中心脏停

  • 标签: 无创性心脏起搏 临床应用 起搏器 心脏停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 体外
  • 简介:目的:探讨磨牙急性牙髓炎应急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局麻下开髓引流,缓解疼痛后,即刻置入多聚甲醛牙髓失活剂,开髓孔用氧化锌糊封固并在其表面刺一引流减压孔.结果:242例疗效优者121例,良者109例,差者12例,有效率达95%.结论:对磨牙急性牙髓炎采用局麻下开髓引流法可行,疗效好,适合目前患者较多情况下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磨牙 开髓 局麻 疗法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其唯一治疗方法,1974年King等首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闭合继发孔型ASD获得成功,随着介入治疗进展,先后设计出若干种封堵器用于临床,我科于1997年5月以来,先后用Sideris封堵器治疗ASD5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9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房间隔 导管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抢救及护理工作必要性。方法对28例临床确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及护理,并通过临床资料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急性期内通过积极治疗及急救护理效果较好,视力由入院时无光感提高到~0.7。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在4h内进行及时治疗,做好患者护理工作,是视力恢复关键。

  • 标签: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急救 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在临床应用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325例服用抗癫痫药物患者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对结果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选择抗癫痫药物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疗效不满意重要因素。

  • 标签: 血药浓度 抗癫痫药物 监测 价值
  • 简介: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是由一个急救总站(或中心),若干城区急救站和各综合性医院联网组成,有统一呼救信号,问清发病情况和具体地点,向离伤病员最近急救站发出派遣车辆和医务人员通知,同时将资料储存在计算机库备用.急救站进行初级救护后,将伤病员转送到综合医院急诊科进一步诊治.

  • 标签: 医疗现状 急救医疗 现状对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