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护理标识在心脑血管科患者高危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数量100例。对照组患者未设置药物护理标识,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药物护理标识应用于心脑血管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药物护理标识 心脑血管科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护理标识在心脑血管科患者高危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 - 2018 年 9 月期间,我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 2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数量 100 例。对照组患者未设置药物护理标识,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将药物护理标识应用于心脑血管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药物护理标识 心脑血管科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护理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在改善患儿临床结局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识别和干预的关键策略包括呼吸道管理、血流动力学支持、疼痛和镇静管理、感染控制和抗生素治疗以及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涉及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的支持,包括气道清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措施。血流动力学支持旨在调整血压、心率和循环状态,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血液制品输注。疼痛和镇静管理旨在评估和缓解患儿的疼痛,并合理使用镇静药物。感染控制和抗生素治疗涉及早期识别感染迹象、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以及监测治疗效果。这些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在儿童重症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及时识别和干预,护理团队能够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儿的临床结局。

  • 标签: 儿童重症护理 早期识别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雷达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当中麻醉恢复室患者共计42例,利用单双号方式进行分组,每组为21例。分析组采取雷达图评估护理,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交接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分析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对比相对较低,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分析组交接时间短于常规组,分析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雷达图评估护理能够使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提高,降低患者护理风险。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风险 雷达图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护理标识卡在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在本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抽取 2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00 例,对照组患者(不予以 护理标识卡),观察组患者(予以 护理标识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护理标识卡在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明显,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 标签: 护理标识卡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护理 不良事件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外科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遴选观察对象: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遴选时间段2021年2月-2022年1月,共计100例,遵照随机分配法则(计算机数字表法),纳入对照组的资料50例,实施普通护理服务,纳入观察组的资料50例,实施护理标识。对比两种护理服务对风险事件、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减少,护理质量高,患者满意度高P

  • 标签: 护理标识 外科手术室 护理风险 风险事件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 : 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可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 , 通过饮食控制和胰岛素强化治疗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 但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 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 轻者可引起记忆减退 , 反应迟钝 ,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 所以 , 通过健康宣教和个人指导相结合 ,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识别能力 , 对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身份识别对于骨科安全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54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7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身份识别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身份识别落实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身份识别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身份识别对于骨科安全护理工作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身份识别 骨科护理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在0到6岁这一关键成长期内,儿童的听力问题如果未能得到及时识别和有效干预,可能会对其语言、认知及社会交往能力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听力问题在早期儿童中的早期识别标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包括医疗干预、教育干预以及家庭和社区的综合支持系统,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在早期识别和干预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为听力受损儿童创造支持性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 标签: 听力问题 早期识别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护理标识对其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接收的78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护理标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5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13%,(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安全护理与病房管理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护理标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护理标识 静脉输液 护理管理 质量影响
  • 简介: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并日益受到重视[1]。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是困扰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内外研究均表明㈣,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仍不理想,不能有效地控制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针对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不足这一现状问题,国内外学者及医务人员都在努力寻找有效控制疼痛的药物和方法,并通过调整用法用量等提高疼痛控制水平。

  • 标签: 术后疼痛 控制 目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住院病区陪护人员管理,有效识别陪护人员身份信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1】 。方法:选取住院患者陪护人员80例,分为观察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对照组采取现阶段医院常规的陪护人员身份信息核对方法,即核查陪护人员证明;观察组采取电子信息 化 管理核对方法,用PDA扫描陪护人员 手 腕带进行身份核查 。结果:经过2周的观察 对比 ,发现 观察组的 方法运用于病区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中,能 有效提高了病房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效率,节省了护士在交接班环节中核对患者陪护人员信息时间,同时,陪护人员在服从病区管理的依从性上也明显提高,观察组中患者、陪护人员及护士满意度较对照组得以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住院患者 陪护 身份识别 方法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找到风险识别及防范对策。方法:本研究数据选自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急诊急救后的护理患者。此次研究把20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常规组两组,在参照组展开风险防范,而常规组则采用常规护理。经过差异化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具体指标包括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职业风险)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14天后,两组对比发现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了16%,参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P

  • 标签: 参照法 神经内科 危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院内24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6月对院内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进行评估,分析身份识别正确率影响因素,并在2022年6月到11月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同年12月再次评估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判断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价值;结果:(1)2022年6月用自制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60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率为90.00%。2022年12月再用同样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16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率为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22年12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2022年6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

  • 标签: PDCA 身份识别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院内24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6月对院内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进行评估,分析身份识别正确率影响因素,并在2022年6月到11月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同年12月再次评估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判断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价值;结果:(1)2022年6月用自制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60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率为90.00%。2022年12月再用同样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16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率为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22年12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2022年6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

  • 标签: PDCA 身份识别 正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的有效性。方法:本院静配中心在2021年6月后实施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研究组),与2021年6月前实施的常规护理管理(参照组)进行对比,两组各自选择50例输液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管理后对比的护理管理评分、护士满意度评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评分及静配中心差错发生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规范静配中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要求,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减少静配中心用药不合理、空气沉降菌、输液不良反应及职业暴露等等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改良预警评分 护理标识 静配中心 护理管理 护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