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此次对本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纳入的8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象,然后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采取优质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与对照组的19.05%比较明显更低(P<0.05)。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24%,与对照组的71.43%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 针对结合下脑膜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方法,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质量护理干预对结核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6个月内的结核病患者50例,观察护理前后对服务态度、巡查态度、健康教育、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上述指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优质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结核病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 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学评价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 法:筛选我院在一年之间抽取的120例结核病患者的痰液共360份进行研究,进行涂片镜检、罗氏固体培养、BACT/ALERT3D60液体培养及Genexpert分子检测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奈唑胺化疗方案在医疗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在耐多药结核病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6月,所选择的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通过信封法完成在本院接受诊治耐多药结核病病患样本的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样本86例,根据其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利奈唑胺组,传统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常规化疗干预方案,利奈唑胺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利奈唑胺化疗方案。完成两组病患化疗数据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利奈唑胺组病患的病情诊治效果,病情好转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病患,两组病患化疗数据指标差异性显著。结论:利奈唑胺化疗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耐多药结核病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疗质量,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病患生活指标的提升具有显著干预效果,建议在耐多药结核病化疗工作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化疗 耐多药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奈唑胺化疗方案在医疗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在耐多药结核病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6月,所选择的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通过信封法完成在本院接受诊治耐多药结核病病患样本的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样本86例,根据其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利奈唑胺组,传统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常规化疗干预方案,利奈唑胺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利奈唑胺化疗方案。完成两组病患化疗数据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利奈唑胺组病患的病情诊治效果,病情好转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病患,两组病患化疗数据指标差异性显著。结论:利奈唑胺化疗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耐多药结核病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疗质量,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病患生活指标的提升具有显著干预效果,建议在耐多药结核病化疗工作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化疗 耐多药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匹配到对照组与研究组中,每组43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后者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观察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结核性胸膜炎 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匹配到对照组与研究组中,每组43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后者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观察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结核性胸膜炎 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马哈系统应用于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在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5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护理记录与奥马哈系统中问题分类系统和干预措施系统的吻合程度,分析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护理记录在奥马哈问题条目中的应用率,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围术期护理记录与奥马哈系统中问题分类系统和干预措施系统的吻合程度较高;脊柱患者围术期护理记录在奥马哈问题条目中的应用率也很好。护理后患者满意度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应用于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记录的吻合度较高,可作为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患者的标准护理语言。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脊柱结核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应用的预防控制作用。方法:研究样本100例选取为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患者。纳入病例经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探究组(n=50)、参照组(n=50)。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探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2组疾病认知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结核 艾滋病 乙肝 传染病 预防控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试验( TB-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8月收治的 120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 TST)与 TB-IGRA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TST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为 68.2%和 50.0%, TB-IGRA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为 86.4%和 87.5%; TST诊断阳、肺结核的阳性率为 62.5%和 59.4%, TB-IGRA诊断阳、肺结核的阳性率为 87.5%和 84.4%。与 TST诊断相比, TB-IGRA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阳、肺结核的阳性率较高( P< 0.05)。结论: TB-IGRA诊断结核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试验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摘要】 结核病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 (Mtb)引起的,主要感染先天免疫细胞。 Mtb和先天免疫细胞早期相互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就 Mtb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先天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爱护理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关爱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心理评分。结果:接受了关爱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接受了关爱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预后SDS、SAS评分明显更低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感染患者采用关爱护理管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 关爱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工作在结核、艾滋病以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在本院中选取50例患有结核、艾滋病或乙肝传染病的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的控制方式,分别为传统控制和增加健康教育的控制措施。收集两组疾病知晓率和依从性进行分析与对比,明确其是否具有差异,以此判断该措施实施效果。结果 发现在采取不同控制方式的情况下,两组疾病知晓情况及依从性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对结核、艾滋病以及乙肝传染病患者认知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避免疾病发生传播。因此医院应对该项措施给予重视,并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结核 艾滋病 乙肝传染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MRI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生化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07-2020.07的120例颅内结核患者,按照颅内结核类型分为脑实质型、脑膜型及混合型颅内结核,对不同类型颅内结核的MRI影像学特征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脊液生化检查,对抗结核治疗中脑脊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120例患者中,由于受到失访以及病情变化等原因的影响,一共有76例患者完成治疗后1周、1个月的动态随访。结果:经临床影像学诊断,12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脑实质型54例(45.00%)、脑膜型21例(17.50%)混合型45例(37.50%)。在54例脑实质型颅内结核患者中,可见病灶呈粟粒、结节样,MRI的信号特征为:病灶信号均匀,呈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病灶信号不均匀,中心呈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边缘呈T1WI稍低、T2WI稍高或两等信号。21例脑膜型患者MRI表现为结节、脑回样T2WI高信号、T1WI等或低信号,增强后可见脑膜呈放射状强化,以鞍上池、环池及四叠体池脑膜强化为主。45例混合型颅内结核患者MRI表现具有脑实质型及脑膜型颅内结核MRI的征象。76例动态随访患者中,治疗前的葡萄糖及氯水平低于治疗后1周、1个月,(P<0.05);治疗前的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及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后1周、1个月,(P<0.05)。结论:类型不同的颅内结核有显著的MRI特征,明确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MRI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生化变化,对于临床预估及预测抗结核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抗结核治疗 MRI影像学特征 脑脊液生化指标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结核病护理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衡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结核病 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