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结核的CT和MRI影像特征。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1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分析,对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对比两者作用。结果CT和MRI在骨质、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者脓肿的检查中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MRI在硬膜囊外或者椎管侵犯、韧带下扩散、骨膜强化的诊断中,诊断率明显高于CT,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CT在钙化诊断中结果明显优于MRI,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可全面反映脊柱结核的影像特征,有助于进行诊断和鉴别。

  • 标签: 脊柱结核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青少年小脑肿瘤CT与MRI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小脑半球肿瘤的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与MRI影像表现。结果在20例青少年小脑肿瘤患者中,共发现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2例;对小脑肿瘤定位诊断时CT与MRI准确率均为100%,若鉴别诊断,特别是囊性病变,二者相比,MRI优于CT。结论在对青少年小脑肿瘤行鉴别诊断时,CT与MRI相辅相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影像学特征 鉴别诊断 小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关节运动引起的骨折,通过对其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这段时间内被研究的90名患有关节运动性骨折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所有接受检查的病人均进行了CT和磁共振检查,根据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关节受损位置和数量的分析。该研究采用关节内窥镜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标准,判断运动性关节骨折的一致性更高。结论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准确显示关节运动时的骨折损伤部位和损伤范围,比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更为可靠。

  • 标签: 关节 运动性骨挫伤 MRI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肿瘤患者MRI影像特征及其预后分析。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同期13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MRI影像特征,颅内肿瘤患者治疗12周后评估其预后认知功能,并分析MRI影像特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MRI脑白质疏松1、2、3、4级分别为23.4%、26.6%、30.5%、19.5%,对照组MRI脑白质疏松1、2、3、4级分别为88.5%、10.0%、1.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RI显示瘤内血管流空所占比例为88.3% (113/128),瘤周水肿占65.6% (84/128),瘤内出血占84.4% (108/128),囊变坏死占76.6% (98/128)。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MoCA评分与脑白质疏松、瘤内血管流空、瘤周水肿、瘤内出血、囊变坏死呈负相关(P<0.05)。结论MRI影像学分析得出颅内肿瘤患者影像特征为脑白质疏松、瘤内血管流空、瘤周水肿、瘤内出血、囊变坏死,且上述现象越严重,表示预后认知功能越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颅内肿瘤 短期预后 认知功能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的MRI检查及影像特征。方法选择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共计700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均予以MRI检查,之后与手术或关节镜证实,对MRI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关节镜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膝关节损伤的MRI检查特异度、敏感性和准确率,对MRI检查膝关节损伤的类型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MRI检查膝关节损伤的特异度、敏感性、准确率和各类型膝关节损伤符合率数据指标均相对较高,与手术或关节镜结果相比,无差异性,P>0.05;其中,MRI检查膝关节损伤的特异度、敏感性、准确率分别为86.00%、98.77%、97.86%;MRI检查半月板损伤的符合率99.39%、检查韧带损伤的符合率99.39%、检查骨挫伤的符合率98.78%、检查隐匿性骨折的符合率99.37%。结论MRI检查膝关节损伤能够对其病症的各种表现进行准确地显示,MRI检查可以作为检查膝关节损伤后非创伤性的首选技术方式,能够指导临床治疗方向。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MRI检查 影像学特征 临床分析
  • 作者: 王泽锋 郝粉娥 朱璐 杨振兴 王家兴 杨景瑞 肖瑞 任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病理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5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CT及MRI检查的影像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ACC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16例;年龄为(57±9)岁,年龄范围为41~74岁。患者行CT和MRI检查。观察指标:(1)影像检查情况。(2)CT检查影像特征。(3)MRI检查影像特征。(4)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5)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影像检查情况。21例患者中,7例行单纯CT检查,11例行单纯MRI检查,3例行CT联合MRI检查。①肿瘤形状:21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其中17例呈圆形或类圆形,4例形态不规则呈团块状。②肿瘤发生部位:21例患者中,胰头部6例,胰头部和胰体部2例,胰体部2例,胰体尾部4例,胰尾部4例,壶腹部3例。③肿瘤最大径为(43±29)mm,范围为11~129 mm。④邻近器官侵犯:21例患者中,10例侵犯邻近器官,其中2例侵犯邻近胃、脾及左侧肾上腺,4例侵犯十二指肠,3例侵犯十二指肠及胆总管,1例侵犯脾脏。⑤血管侵犯:12例患者侵犯脾动脉、脾静脉,其中1例同时侵犯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1例同时侵犯腹腔干根部。⑥胰管和胆管侵犯:8例患者发生胰管和胆管扩张,其中4例胆管及上游胰管扩张,4例单纯胰管扩张。⑦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⑧其他情况:7例患者肿瘤中心伴囊变坏死。4例患者胰腺实质萎缩。2例患者脾静脉瘤栓形成。2例患者合并囊肿。1例患者肝脏多发转移。(2)CT检查影像特征。10例行CT检查患者:①CT检查平扫显示10例肿瘤主体以实性部分为主,呈等密度,其中3例肿瘤似有边界,2例肿瘤周围有假包膜,5例肿瘤中心见低密度坏死区。②CT检查动脉期显示:7例肿瘤实性部分强化低于正常胰腺组织,3例肿瘤动脉期强化高于正常胰腺组织。③CT检查延迟期显示:7例肿瘤延迟期密度稍低或等于正常胰腺组织,整体表现为轻度渐进性强化;3例肿瘤延迟期密度稍高于或等于正常胰腺组织。(3)MRI检查影像特征。①14例患者行MRI检查平扫显示:8例病灶呈较均匀稍长T2和稍长T1信号,6例病灶呈长T2和等T1为主的混杂信号。4例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10例病灶未见囊变坏死区。14例病灶均未见反相位信号减低。②12例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其中11例病灶呈轻度渐进性强化;1例病灶呈明显混杂强化,延迟期廓清。与邻近正常胰腺组织比较,弥散加权成像示6例呈高信号,6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晕环样高信号。14例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22±0.14)×10-3 mm2/s。(4)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21例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其结果显示:肿瘤类型为腺泡细胞癌14例,混合性导管-腺泡细胞癌5例,腺泡-内分泌癌1例,腺泡不典型增生1例。21例患者中,邻近器官受侵犯10例,胆管受侵犯3例,淋巴结侵犯2例。21例患者中,17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结果显示:17例行Ki-67检测,增殖指数均为1%~80%;16例行突触素检测,10例阳性;16例行CD56蛋白检测,6例阳性;14例行嗜铬素A检测,2例阳性;13例行α-抗胰蛋白酶检测,12例阳性;11例行细胞角蛋白检测,9例阳性;8例行β-连环蛋白检测均为阳性;2例行B淋巴细胞瘤-10蛋白检测均为阳性。(5)治疗及随访情况。21例患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行胰体尾部联合脾切除术6例,行单纯胰体尾部切除术2例,行胰尾部肿瘤剜除术1例,行肝转移瘤切除术1例,超声引导下胰腺病灶穿刺活组织检查1例。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16)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2~52个月;生存13例,死亡8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9±13)个月,生存时间范围为2~35个月。结论ACCP CT和MRI增强扫描检查呈轻度渐进性强化,中心囊变坏死多见,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胰头部肿瘤易引起胆管及胰管扩张,胰体尾部肿瘤易侵犯脾动、静脉;钙化、囊肿少见,胰头部和胰体部病变易致胰尾部萎缩。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腺泡细胞癌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涎腺淋巴上皮癌(LEC)的CT、MRI及功能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初诊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5例涎腺LEC患者,分析患者术前CT及MRI影像表现。通过常规CT、MRI图像获取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界、密度/信号强度、强化程度等信息。通过DW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分别获取病灶的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结果75例涎腺LEC中53例位于腮腺,56例为单发病灶,38例形态为类(椭)圆形,34例为不规则形。仅1例伴钙化,5例伴坏死。68例CT检查中,28例呈中度强化,30例呈明显强化。12例MRI检查中,11例T1WI呈等信号,12例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后,11例均匀强化,12例均呈明显强化。涎腺LEC的ADC值为(0.68±0.05)×10⁻³ mm2/s,12例动态增强TIC类型均为Ⅱ型(速升平台型)。结论涎腺LEC多为单发、质地较均匀、中等以上程度强化、ADC值较低,DCE-MRI为Ⅱ型TIC,形态表现结合功能MRI特点有助于其术前准确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涎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淋巴上皮癌 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包膜下脾组织植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4例患者中1例有既往胰腺低分化腺癌并行胰腺体尾部及脾脏切除病史,2例有脾外伤病史。共6个脾种植结节,均位于肝包膜下,病灶最大径1.8~4.8(2.9±1.2)cm,边界清楚。CT平扫示结节密度稍低于肝脏,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肝组织;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和肝组织密度相似或稍低。相对于脾结节及肝脏,植入脾组织包膜在动脉期强化稍低、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MRI平扫示植入脾组织与正常脾脏信号相仿,T1WI呈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强化方式同CT增强,DWI示扩散明显受限。本研究提示有脾脏手术或脾外伤史患者,肝包膜下见界清结节,动脉期明显强化,边缘见渐进强化包膜,应考虑脾组织植入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脾组织植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应用MRI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确诊并治疗的7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X线及MRI检查;所有患者共涉及112个责任椎体,分析所有患者的检查资料。结果:MRI诊断的敏感度为92.9%(104/112),特异度为7.1%(8/112);X线诊断的敏感度为87.5%(98/112),特异度为12.5%(14/112)。MRI诊断的敏感度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 MRI诊断骨质疏松骨折的敏感性更高。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MRI 诊断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方性氟骨症的全脊柱MRI表现,从整体角度评估其MRI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地方性氟骨症患者的临床及全脊柱MRI影像表现,对椎体骨质信号改变、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骨化增厚、椎管狭窄、脊髓信号改变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椎体T1WI及T2WI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减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100.00%)。后纵韧带厚度为4~9(6.89±2.23)mm,以颈椎最明显。后纵韧带骨化增厚的脊椎节段共216个,其中C2~T1有158个脊椎节段(73.15%),T1~L1有42个(19.44%),L1~S1有16个(7.41%)。黄韧带厚度为4~8(5.25±1.44)mm。35个病例中,黄韧带单发病变7例,多发病变21例,共计108个病变分布于C4~L5水平,其中59个病变分布于T8~T12平面,占总数的54.63%。胸段及腰段黄韧带骨化增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段。椎管狭窄30例(85.71%),脊髓受压27例(77.14%),脊髓受压伴T2WI高信号16例(45.71%),脊髓受压伴T1WI低信号8例(22.86%)。结论地方性氟骨症病变累及范围广,全脊柱MRI可全面评估其脊柱骨质及周围韧带改变,从整体角度判断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受压情况等,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影像依据。

  • 标签: 氟骨症 脊柱 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脊髓信号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与MRI影像检查在诊断颈椎病中的特征,以进一步探讨两者在临床中运用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6例,对患者临床资料与CT、MRI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CT扫描对于颈椎椎管出现狭窄、脊柱后纵韧带出现骨化以及椎小关节出现异常增生或硬化的图像显示明显优于MRI检查;在显示颈部椎间盘突出情况时,MRI检查较CT扫描更加敏锐。结论颈椎病病变的CT检查诊断与MRI检查诊断均具有非常好的准确度与敏感度,对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检查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有利于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分型诊断,从而有利于颈椎病及时、正确地进行治疗。

  • 标签: MRI检查 CT扫描 颈椎病 影像学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的cT和MRI检查影像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RPH和同期3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设为RPH组和CPH组。RPH组病因: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21例,胰体尾部癌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胃间质瘤、腹膜后转移瘤、左肾癌各1例。CPH组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27例(4例合并肝癌转移灶),酒精性肝硬化3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例。患者行CT和(或)MRI检查。RPH组患者主要针对原发病治疗。CPH组治疗主要为降低门静脉压力。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影像特征。(2)治疗和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门静脉高压症控制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肘(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影像特征:RPH组31例患者中,12例单纯行CT检查,2例单纯行MRI检查,17例联合行CT和MRI检查。CPH组31例患者中,12例单纯行CT检查,19例联合行CT和MRI检查。RPH组患者胃底静脉曲张例数、合并食管静脉曲张例数、胃周静脉曲张数目、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直径、肝体积、脾体积、肝脾体积比分别为11例、1例、49支、(13.9±2.9)mm、(12.0±2.8)mm、1383cm^3(1005~1637cm^3)、271cm^3(199~311cm^3)、5.5±2.0;CPH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例、21例、33支、(16.3±1.7)mm、(10.5±3.2)mm、1087cm^3(916~1536cm^3)、603cm^3(415~869cm^3)、2.2±0.9。两组患者胃底静脉曲张例数、合并食管静脉曲张例数、胃周静脉曲张数目、门静脉主�

  • 标签: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肝血管瘤疑似病例1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和CT检查,21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3种检查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回声表现:强回声及高回声占84.52%(142/168),混合性回声占10.71%(18/168),低回声占4.76%(8/168)。超声血流信号表现:周边和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占77.98%(131/168);斑块状血流信号或点状血流信号占22.02%(37/168)。CT增强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表现占80.36%(135/168)。超声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7.69%,特异度为81.58%。CT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99.23%,特异度为84.21%。CT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为80.36%(135/168),明显高于超声的72.02%(121/168),差异有统计意义(χ2=8.450,P=0.004)。MRI检出率为100%,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血管瘤内呈现典型"灯泡征"表现。结论在肝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中,超声简单易行,可作为初步检查方法;CT和MRI的准确率较高,对于超声表现不典型者可作为补充。

  • 标签: 血管瘤 超声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和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基于本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接诊收治的5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床资料,按照临床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50例患者分为两组,CT诊断组和MRI诊断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影像特征以及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影像特征均表现为病灶内含脂肪成分、软组织成分(而且增强后的软组织成分程度逐渐的由轻度转化为中强度,而脂肪成分无强化趋势),边界存在清晰的类圆形肿块;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意义。结论CT、MRI临床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诊断方式,其诊断结果对临床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CT MRI 影像学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原发性肝癌的MRI影像特征。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病理确诊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I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RI扫查结果提示块状型肝癌30例,T1WⅠ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Ⅰ呈稍高信号;结节型肝癌2例,T1WⅠ呈低信号,T2WⅠ呈高信号;小肝癌15例,T1WⅠ呈低信号,T2WⅠ呈高信号;弥漫型肝癌3例,T1WⅠ呈略低或等信号,T2WⅠ呈略高或高信号。结论MRI影像特征可准确判断原发性肝癌,MRI增强扫描利于病灶的发现,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MRI 影像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NECs)的CT与MRI影像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并经病理学证实的30例NECs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是否合并转移及胆囊结石等情况,并比较CT与MRI检出率。结果30例NECs患者中,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不规则肿块,增强后中度不均匀持续性强化;MRI表现为T1WI均匀等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DWI弥散受限,增强后中度不均匀持续性强化;30例NECs中20例出现肝转移,18例胆管受侵,9例侵犯肝门部脂肪,19例伴淋巴结转移,2例合并胆囊结石。CT诊断NECs的准确性为95.65%,MRI诊断NECs的准确性为90.00%,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结论CT与MRI诊断NECs的价值均高,且两者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胆囊部位肿块,且易侵犯肝实质,并伴淋巴结转移和肝门部脂肪侵犯。

  • 标签: 胆囊 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MRI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影像特征。方法  以2021.8-2022.8本院收治的35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为对象,均经手术检查确诊,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MRI诊断的价值。结果  MRI检查均显示盆腔囊实性团块,并可观测到扭转蒂及发生蒂扭转后继发的影像征象。MRI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准确率为85.71%,低于手术病理(100.00%,P0.05)。结论  MRI目前虽不是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首选检查,但其可清晰显示囊肿扭转蒂,可更全面、直观的观察病灶,结合典型的影像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MRI 卵巢囊肿蒂扭转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垂体柄病变的MRI影像与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18例垂体柄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MRI影像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18例患者中6例生殖细胞瘤、5例LCH、4例LINH、2例ECD、1例颗粒细胞瘤。18例患者MRI检查显示15例垂体柄局部增厚,病变直径平均(6.5±2.15)mm,3例患者病灶直径>6mm,所有病灶呈现出均匀或者不均匀的强化。结论:MRI在垂体柄病变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可帮助早期发现病变,但临床还需进一步探讨垂体柄病变的MRI影像特征,以便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垂体柄病变 MRI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