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当中运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恢复血小板的促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进入本院施行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7例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40例从移植+1天起于皮下注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待血小板实际计数达100×109/L为止。对照组27例除常规用药外,不增用其他药物。经探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开展成效,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使用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移植+10天BPC的最大值是130×109/L,对照组的是40×109/L。两组病例BPC恢复到100×109/L时,观察组累计恢复率是88.3%;对照组的是68.7%;观察组恢复时间平均是(10±4)d,对照组的是(20±6)d。评估得知,观察组各项BPC恢复指标都优越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rhTPO用于治疗Allo-HSCT根治过程中出现血小板显著减少的病人,能改善病人BPC总体恢复情况,效果较突出。

  • 标签: 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其对预防患者心房颤动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治疗以后心房颤动发生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几率,进而提升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预防 冠心病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cl-2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例皮肤混合瘤的石蜡包埋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PCNA和bcl-2的表达。结果TGF-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PCNA和bcl-2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其与皮肤混合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皮肤混合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hTPO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接受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脾益肾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健脾益肾方治疗组。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行RT-PCR检测。结果各组肾组织均有TGF﹣β1mRNA表达,模型组大鼠表达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表达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肾纤维化 TGF﹣&beta 1 健脾益肾方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对MMP-9、TIMP-1和BNP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苯那普利。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MMP-9(μg/L)、TIMP-1(μg/L)和BNP(ng/mL)水平。结果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苯那普利进行治疗的患儿,实施治疗后的MMP-9、TIMP-1和BN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水平,且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患儿的MMP-9、TIMP-1和BNP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逆转患儿心肌重构,有效的改善和提升患儿的心功能。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MMP-9 TIMP-1 BNP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苗药啊咳知和黔产石韦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炎及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点。方法对苗药啊咳知使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其化学物质,使用不同浓度提取物体外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NF-κb,TNF-α,TNFR1,VEGFR1四种重组蛋白,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药物对蛋白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本研究共提取分离出6种不同部位的提取物,每种提取物对NF-κb,TNF-α,TNFR1,VEGFR1均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结论两种石韦抗炎镇痛和抗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之一为直接对上述四种蛋白的抑制作用,两种石韦各有其选择性抑制的优势分子。

  • 标签: 药物筛选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式1。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症状共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皮下注射,观察组予以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3个月内,分别进行3次空腹抽血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红细胞计数(RBC),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同给药途径产生的副作用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不同给药途径后,Hb、Hct、RBC指标均明显上升,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时,可以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无论采用静脉注射还是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提高预后质量,但是相比而言,采用静脉注射更具有安全性,并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给药途径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贫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国家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表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同时比较两组受试者及观察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ACE及SOD的浓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ACE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型患者血清ACE浓度水平高于轻中型患者,SOD水平低于轻中型患者(P<0.05)。结论ACE及SOD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血清浓度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hTPO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接受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勉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综合防治知识知晓及态度、行为现状,为更加有效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宣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勉县4所学校,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166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1.2%,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为59.2%~98.8%不等,表明高中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尚好,但有个别知识点知晓率较低,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中学生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多层次改进思维和方法,提高学生和各级医师的自学能力,创新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提出临床教学中改进的方法和思维,应用于临床医学生和各级医师的培养中,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结论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点。

  • 标签: 学习方法 能力培养 临床教学 自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学生体检的视力状况进行研究。方法在2017年9月13日对乐山市牛华镇三所学校的60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其中二码头小学300名小学生,牛华镇第一中学150名初中生和乐山市牛华中学150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视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后,600名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有389名,占64.83%,男学生168名,占比43.18%,女学生221名,占比56.82%;初中、高中生视力不良率为59.64%高于小学生40.36%,对比有明显差异(χ2=28.92,P<0.05);初中、高中学生轻度25.43%,中度33.62%,重度42.95%,小学生轻度46.50%,中度31.21%,重度2.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6,P<0.05)。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较高,且初中、高中生明显高于小学生,且女生高于男生,而进行有效的干预则能够显著改善其视力,纠正用眼的不合理行为。

  • 标签: 学生体检 视力状况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靶向药物临床治疗已经十年余,EGFR-TKI同化疗药物一样面临耐药的问题,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在其耐药方面的作用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能该文围绕EMT基本特征、EMT与肿瘤耐药的关系、EMT在EGFR-TKI耐药过程中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综述。

  • 标签: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胆管癌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胆管癌临床患者病例58例以及体检正常志愿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肝外胆管组织中Pttg以及Bfgf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比较分析,胆管癌患者的Pttg以及Bf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的表达水平,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tg以及Bfgf的表达对胆管癌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临床诊疗中应对其引起注意。

  • 标签: 胆管癌 Pttg Bfgf 表达水平 阳性表达率
  • 简介:摘要高质量的“问题”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的核心,预防医学实验课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疑问及学习细节,可以凝练出系列的“问题”。本文尝试对“问题”进行分类,以期更清晰地开展PBL教学。

  • 标签: PBL教学法 问题分类 预防医学实验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硬度值(LSM)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加用利拉鲁肽治疗6月,观察利拉鲁肽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血清TGF-β1、肝脏硬度(LSM),的变化。结果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后6个月患者FBG、PBG、HbA1c、BMI、HOMA-IR下降(P<0.05);同时血清TGF-β1和LSM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后能够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以降低血清TGF-β1水平及LSM,改善肝脏纤维化。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转化生长因子-&beta 1 肝硬度值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狭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房和/或左心心耳内有无血栓形成进行分组。结果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相比,在年龄,性别,左房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血栓形成组心房纤颤、左房自发显影、二尖瓣口狭窄程度越重、无明显二尖瓣返流血栓发生率更高。结论风湿性二狭患者合并心房纤颤、左房自发显影,二尖瓣返流程度越轻发生左房血栓的风险性越高。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左房血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治疗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发生肾性贫血的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40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持续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治疗。连续用药12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Hb、Hct等指标均明显上升,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未处理自行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结论持续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治疗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 慢性肾脏病 透析 肾性贫血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