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疼痛、早期下地活动情况等围手术期护理方面的研究,尚无从术后康复角度评价机器人辅助手术对患者护理模式的改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仍沿用传统开放腰椎内固定手术护理模式,为术后 1~ 7d不等。传统术后下地时间已不适用于创伤小、恢复快的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术后长时间卧床会增加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本研究将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对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和传统开放腰椎内固定术的置钉精准性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下地时间的效果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对于传统开放术式护理模式的改善。

  • 标签: 骨科机器人 护理 腰椎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置入
  • 简介:【摘要】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引流管的观察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引流管的非计划性拔管较为常见,而且不同的固定方法对非计划拔管率及患者的疼痛感、舒适度都有不一样的效果,因此引流管的妥善固定也引起了普外科护理工作者的重点关注,以下是对腹腔引流管的不同固定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普外科 腹腔引流管 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内,分步联合固定术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今哈尔滨高新医院入院治疗的43例肢体再植严重患者的内,外联合逐步固定治疗方法。结果成功移植43例(其中下肢29例,上肢14例),术后12天再植存活42例,多发伤肢体坏死及截肢1例。1例术后5天出现血管危象,经皮瓣修复手术探查后存活。植骨后7至15天用皮瓣修复6例骨和腱暴露。继发皮肤移植创面23例。38例1.0至13. 5cm之间的短肢再植,平均5.3cm;对于18例下肢和1例上肢,再植缩短超过2.5cm的患者,通过Ilizarov技术延长了肢体,并延长了时间。1. 7〜5.3个月,平均3.1个月,当患肢的长度与对侧肢体的长度相同时,停止加长。X射线复查显示,第二阶段后1.5至3.0个月,截骨端骨化。延长器停止后,延长器部件被锁定,延长后的平均搁置时间为3到8个月,并且逐渐恢复了骨愈合。外部固定框架,直到将其完全卸下。在19例中,有17例伸长的骨call生长良好,2例的骨call生长稍差,其中1例是由半针在伸长的骨段刺激。骨骼矿化在3个月时良好,骨折的末端已愈合。残端植骨后治愈1例。移除外部固定器1至6个月后,所有病例均用支架保护。随访时间为1到9年,平均3.8年。外观及运动功能良好42例。根据陈仲伟截肢再植的评估标准:优11例;无症状。良好19例;公平的12例;差1例。结论内外结合逐步结合固定法修复断肢再植可以充分发挥组合固定器的优点,便于手术,加快手术速度,缩短了切断肢体的缺血时间。,并保证了再植的成活率。有利于以后的功能康复,结合伊里扎洛夫第二阶段微创肢体加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严重肢体损伤的再植效果。

  • 标签: 断肢再植 内部和外部固定 逐步固定外固定 肢体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颈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患者,全部患者都在我院接受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臂丛联合颈浅从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之下颈深丛联合颈浅从神经阻滞,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获取的麻醉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处理15分钟、100分钟以后平均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几项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接受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可以使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其平均舒张压几项指标获取较为显著的改善,使用麻醉药物剂量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率低,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可以获取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锁骨骨折内固定 颈丛阻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引起截肢、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治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报道证实了其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中医治在糖尿病足溃疡中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局部治疗,如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洗剂等,缺乏对整体治疗策略及策略组合应用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医治在糖尿病足溃疡中应用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探讨中医治在糖尿病足溃疡中应用策略,以期为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 标签: 中医外治 糖尿病足 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羌活二香洗剂洗湿敷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婴儿湿疹患儿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式治疗,观察组使用羌活二香洗剂洗湿敷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用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婴儿湿疹的病症运用羌活二香洗剂洗湿敷的方式进行诊治,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也因此患儿家属具备较高的满意度,相对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来说,效果更优。

  • 标签: 湿疹 中药疗法 中药外敷
  • 简介:摘要:急性(腭)扁桃体炎是指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简称急性扁桃体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类型,多同时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该病在春、秋两季及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1],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为高发人员,该病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由于中医治疗法简、便、效、廉,促使医者不断投身于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外治法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童  急性扁桃体炎 中医 外治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将系统护理应用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在2020.11-2021.5期间选出62例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根据随机数值表法分为2组。其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用系统护理模式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系统护理应用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一次穿刺成功率,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系统护理 外周静脉留置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亦成为大家关心与探讨的热点,本文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外治法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妇科,腹腔镜,胃肠功能,外治,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生素(以头孢呋辛钠或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代表)在痔手术(以典型手术剥内扎术)后使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痔剥内扎手术后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不使用抗生素的试验组和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各100例,进行疗效观察、分析评估。结果 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抗生素的使用与否对痔术后脱落期出血。水肿等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抗生素 使用 痔外剥内扎术后
  • 简介:摘要:胃肠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是脓毒症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治护理法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优势。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护理治疗方法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热熨疗法、中药灌肠进行总结,发挥中医治护理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护理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中医外治护理法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对老年肱骨髁颈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21年3月到2023年2月期间,经本院治疗的老年肱骨髁颈骨折患者总计58例,红蓝球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在此基础上,提供观察组中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活动范围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P

  • 标签: 手法复位 中药汤剂 老年肱骨外髁颈骨折 肩关节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主要症状是在皮肤上出现风团丘疹,伴随着剧烈的瘙痒感。这种疾病通常会在发病后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及时治疗和有效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加治疗或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荨麻疹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失眠等。荨麻疹的发作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环境下更容易发作。因此,在发病前及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症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 标签: 中医外治慢性荨麻疹 特色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脑梗死患者,时间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37例,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和侧循环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脑梗死患者联合用药能够促使患者建立侧循环,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丁苯酞 阿托伐他汀钙片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脑梗死患者,时间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37例,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和侧循环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脑梗死患者联合用药能够促使患者建立侧循环,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丁苯酞 阿托伐他汀钙片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长管骨骨折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 12例小儿长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 n=6)与对照组( n=6),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法复位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则采取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式,随访 3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随访 3个月的疗效表明,实验组治疗的优良率为 100.00%,对照组优良率为 5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长管骨骨折的患儿,临床治疗中采取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常规手法复位更满意的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 小儿 长管骨骨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