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主持人语(Introduction)中国天主教的发展,断续说来,迄今不止1300年.如果不论清末到21世纪,这段历史最辉煌的时代不是唐代的景教,也不是元代的也里可温,应该是明清之际来华的罗马天主教.从罗明坚与利玛窦开始,此教中人在华颇有建树,最常听闻者是科技,而他们的确也为中国介绍了不少西方数学、天文学与器物制造的技艺,不过从民国初年以来,学者如陈垣等,也在美术、文学,乃至清代耶稣会特有的中国经籍诠释上下过功夫.

  • 标签: 中国 天主教文化 人文
  • 简介:吊丝现象的出现密切联系着金融危机时代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两极分化。“吊丝的逆袭”“见证奇迹”“相信梦想”又成为近些年大众文化(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等)最常讲述的故事。在这个意义上,吊丝成为观察和理解当下中国文化的关键词。本文主要从职场剧、青春片和选秀节目等文化领域分析与吊丝密切相关的三重文化想象:“逆袭”“青春”与“梦想”。

  • 标签: 吊丝 逆袭 青春 梦想
  • 简介: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狂欢节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从好莱坞电影、通俗期刊、电视搞笑肥皂剧、摇滚音乐等等之中都不难发现这种文化的影子。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其狂欢精神的体现,亦即狂欢节的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和颠覆性。美国大众文化理论约翰·菲斯克创造性地运用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分析了美式摔跤比赛中身体的狂欢及其隐含的各种权力关系和政治力量。

  • 标签: 狂欢节 狂欢理论 大众文化 摔跤比赛
  • 简介:今天我要提出一个一直被整个学术界和文化界所忽略的重要问题,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断裂实际上有三次。多年以来,以新儒学学派为代表的学者,在谈论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时候,经常谈到的是20世纪中国文化有两次断裂。“两次断裂”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比较公认和流行的观点就是,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断裂 中国文化 20世纪 学术界 新儒学
  • 简介:《金童》生动地再现了作者在跨文化语境下寻求自身美籍华人身份意义的一段个人经历。在该剧中作者一刀两刃地批判了西方文化的殖民扩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愚昧落后,并超然地站在世界一体文化的立场,揭示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必然性;理性思辨之余,作者又不自觉地流露出寻根母体文化的内心渴求。

  • 标签: 《金童》 批判精神 文化家园 基督教 祖先崇拜 黄哲伦
  • 简介:达斡尔族英雄史诗包含一系列母题,母题中所传递的自然、英雄、宗教等繁复的信息丰富了达斡尔族的文化生态内涵。本文通过对达斡尔族英雄史诗的情节母题、形象母题进行解析,进而洞察达斡尔族世代延续的文化生态观。

  • 标签: 达斡尔族 英雄史诗 文化生态 母题
  • 简介:在古老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空前繁荣强盛的时代。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强大,蔚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一代文学之代表——唐诗自不必说,其他艺术门类也齐头并进,各领风骚,汇成了绚丽多姿的艺术百花园。舞蹈这一古老的艺术,也宛如百花园中一丛盛开的奇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带着青春的朝气、蓬勃的生机,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在中国舞蹈史上写下了极其辉

  • 标签: 唐代乐舞 唐代舞蹈 中国舞蹈 唐代文化 白居易 中国封建文化
  • 简介:《京华烟云》所呈现的中国文化具有整体性特点,无论从它的原始创作动机,从选择的历史背暴,还是从文化设计、人物设计和人物思想变化,都体现了文化的整体性特征。而只有把握住文化这条主线,读者才能品味到《京华烟云》精彩故事背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标签: 《京华烟云》 林语堂 中国文化 道家
  • 简介:清代杭州文化家族兴盛,金氏作为典型的江南文化家族,其家族文化特质主要表现为:以儒为业,科举仕进;孝悌承,以德立身;重视教育,诗书传家;经史根柢,以学资诗。以金氏家族为中心,可以看清清代家族文化与一代文学之关系。

  • 标签: 杭州金氏家族 家族文化特质 意义
  • 简介:关于沈从文和湘西文化的关系,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沈从文整个的文学生命从此出发,并在此完成,两者如鬼神纠缠不可拆解。经由沈从文的文学可以纵横观察神秘诡谲的湘西文化,然后更能深一层返观被湘西文化浸润的沈从文文学。

  • 标签: 沈从文 湘西文化 民族重造 两性表达
  • 简介:本文从莫瑞斯与他的两个情人的同性恋关系入手,从性别身份的角度,探讨作品蕴藏的同性恋文化的意义以及作者对此的思想观念.作者在小说中试图摒弃以克莱夫为代表的上层阶级知识分子的阴柔成分,推崇以莫瑞斯为代表的同性恋者所具有的男性气概,主张建立一种自由的超越阶级的、性爱合一的理想的同性之爱.

  • 标签: 福斯特 男性气质 同性恋 性别身份
  • 简介:本文研究莱斯利·马蒙·西尔克,一位被收录进《诺顿女性文学史》里最年轻的女作家。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西尔克的作品以及评论界对她的评价,旨在强调西尔克作为美国印第安女作家的独特身份。第二部分研究西尔克的著名短篇小说《黄女人》。文章使用生态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试图探究及评价西尔克作品中自然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女性寻找身份时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旨在证明在对西尔克这样的美国印第安作家进行研究时,不应将研究的视角局限于印第安文学,他们对于自然文学乃至整个美国文学的贡献都是需要重新估量的。

  • 标签: 自然 身份 土地 女性 地域文化 生态女权
  • 简介:<正>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清代诗人黄遵宪在诗中描写道:“立国扶桑近日边,外称帝国内称天,纵横八十三州地,上下二千五百年。”日本是世界上的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关系源远流长,仅就汉诗而言,日本从公元八世纪起就开始写作汉诗

  • 标签: 日本汉诗 中华文化 黄遵宪 文化关系 白居易 清代诗人
  • 简介:小荷才露尖尖角1934年,包玉堂出生在广西罗城县四把镇石门村冲眷屯一个贫苦的仫佬族农民家庭。包玉堂从小便在家参加劳动,直至10岁时父亲才狠下心交了五担学谷让他上了一年私塾。包玉堂12岁上小学,他勤奋好学,过目不忘,成绩一直居全班第一,连续跳级,小学仅仅读了三年。1949年春天,老师们便鼓励他去县城考初中,结果,他竟以最高分被录取。

  • 标签: 刘三姐文化 文坛 攀登 1934年 1949年 农民家庭
  • 简介:19世纪最初几十年,美国社会危机四伏。为了确立一种民族共识,许多文化、政治代言人将目光投向美国早期历史,尤其是殖民地清教历史。霍桑以其对清教的特殊情感,在《恩迪科与红十字》与《欢乐山的五月柱》中描绘了一幅完全不同于政治家与史学家的清教历史画卷。

  • 标签: 霍桑 《恩迪科与红十字》 《欢乐山的五月柱》 清教 冲突
  • 简介:在世界商业史上,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中国商人曾经是与犹太商人相匹敌的领路者,自发建立了在当时相当于世界水平的经营管理机制。在当今世界经济浪潮中,中国企业也当在潮头傲立,让中国企业文化成为世界商界的奇葩!

  • 标签: 中国商人 企业经营 民族文化 经营管理机制 企业家 企业文化
  • 简介:张大干少年时期有过两年在重庆求学的经历,对重庆地域文化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1916年张大干从重庆出发沿长江东行,三峡风光给张大干留下深刻印象。重庆地域文化对张大干艺术创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重庆境内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和壮丽的三峡,它们为张大干的绘画创作和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开阔了张大干的视野,提高了张大干的艺术修养。

  • 标签: 张大千 重庆 地域文化
  • 简介:"虐恋"是一个刚刚兴起的网络言情小说模式。这一模式反映着多重的悖谬,如当代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与传统的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心理悖谬、唯情主义的时尚倾向与功利主义的追求之间的价值悖谬等,然而最根本的还是体现了消费主义文化本身的悖谬:既寻求个体体验的丰富与自足,又不得不把这种体验建立在市场和社会优势资源的基础之上。这是一种根本上无法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先天不足的体验主义。

  • 标签: 虐恋 网络文学 消费主义
  • 简介:评论界对伍尔夫的研究往往聚焦她对城市的再现,忽略其作品中的乡村场景。本文以《达洛维夫人》、《奥兰多》和《岁月》为例解读伍尔夫对乡村空间的构建,探讨其乡村书写的文化内涵。伍尔夫作品中的乡村形象和田园意境一方面与英国文化中的乡村情结息息相关,同时映射出在大英帝国盛极而衰的时代背景下,英国文化界对英国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自觉思索。伍尔夫笔下的乡村空间充分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通,富含人文关怀,与刻板压抑、力图彰显和维护帝国权威的都市氛围形成鲜明对照,是一种有效的反殖民主义书写策略。

  • 标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 乡村 城市 帝国 民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