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磁图(MEG)脑网络定位与皮质脑电图(ECoG)的一致性。方法选取难治性癫痫患者16例,术前均运用脑磁图网络定位,同时运用传统的脑磁图Dipole法和SAM法皮质脑电图定位,与皮质脑电图的结果对照,分别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结果16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棘波放电,Dipole定位局限10例,散发6例,SAM值升高单病灶11例,多病灶5例。16例患者均显示脑网络异常,敏感度100%(16/16)。Dipole定位ECoG的定位符合率为62.5%(10/16),SAM与ECoG的定位符合率为68.7%(11/16),MEG脑网络功能异常与ECoG的定侧符合率为100%,定位符合率为81.2%(13/16)。结论脑磁图网络定位可以敏感地定位癫痫放电区,可以为癫痫手术规划提供帮助。

  • 标签: 脑磁图 静息态脑网络 癫痫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状态下大脑局部自发神经活动及全脑功能连接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4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8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算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大脑局部自发神经活动,以自发神经活动异常脑区(右侧眶额回)为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强迫症组异常局部神经活动和全脑功能连接模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右侧眶额回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fALFF增高(t=4.45,5.25;P<0.05,GRF校正);右侧眶额回与左侧眶额回、左侧小脑脚Ⅱ功能连接增强(t=5.39,4.94; P<0.05,GRF校正);强迫症组右侧眶额回、左侧小脑脚Ⅱ之间的功能连接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01,P=0.015; r=0.389,P=0.019;未校正)。结论状态下,强迫症患者的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和眶额回-小脑环路存在局部自发神经活动和功能连接的异常。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眶额回 比率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索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uided focus ultrasound, 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患者术后局部自发性脑活动的长期纵向变化及与临床震颤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MRgFUS丘脑消融术的药物难治性ET患者(ET组)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elathy controls, HC)组各9例,收集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及MRgFUS术后2年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数据和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linical Rating Scale for Tremor, CRST)以及HC组rs-fMRI数据。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REST plus v1.2工具包中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方法,基于全脑体素配对样本t检验确定ET组基线与MRgFUS术后2年显著差异性脑区,使用DPABI v5.1工具包提取HC组及ET组该显著差异性脑区ReHo值。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HC组与ET组该显著差异性脑区自发性和同步性脑活动,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和MRgFUS术后2年该显著差异性脑区自发性和同步性脑活动。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ET组术后临床震颤改善与ET组ReHo值改变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ET组MRgFUS术后2年震颤改善率与ET组基线ReHo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T组基线与MRgFUS术后2年显著差异性脑区位于右侧中央后回;与HC组比较,ET组基线右侧中央后回ReHo值显著减低(P<0.01),ET组MRgFUS术后两年右侧中央后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MRgFUS术后2年,右侧中央后回ReHo值升高(F=3.95,P<0.05)。术后临床震颤改善与ReHo值改变之间的变化趋势成正相关;ET组MRgFUS术后2年CRST-A改善率与ET组基线ReHo值呈负相关(r=-0.709,P=0.032)。结论MRgFUS治疗有助于药物难治性ET患者缓解震颤症状,MRgFUS治疗影响ET患者脑自发性及同步性脑功能活动,且ReHo值与临床震颤改善具有相关性,有助于为MRgFUS术后神经重塑的评估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 局部一致性 特发性震颤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临床震颤评定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观察推桥弓干预Ⅰ级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的即时脑效应。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15例EH患者和15例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基线情况与EH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入组前分别填写两组人口统计学数据,试验开始后,先采集两组患者基线期rs-fMRI数据、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后对 EH组进行10 min推桥弓干预,再行第二次MRI扫描,最后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分析方法,比较EH组与HC组的ALFF值,再选择Pearson相关分析ALFF值差异脑区与血压的相关性;以及干预前后ALFF值的变化。结果与HC组相比,EH组患者仅左侧额中回(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 MFG.L)ALFF值显著降低(高斯随机场校正,voxel P<0.005,cluster P<0.05)。MFG.L ALFF值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627,P=0.012);与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EH组干预后,收缩压(t=3.61,P=0.003)、舒张压(t=3.80,P=0.00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双侧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 MFG)的ALFF值显著升高(高斯随机场校正,voxel P<0.005,cluster P<0.05)。结论EH患者存在MFG.L大脑活动降低,可能提示EH发病伴随着脑功能的损害;推桥弓能即时调控EH患者MFG的ALFF值,可能是推拿刺激信号传递,激活大脑调节功能,从而改善血压。

  • 标签: Ⅰ级原发性高血压 推桥弓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额中回 即时效应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e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局部一致性的动态特征,以及动态区域指标是否与PD患者的临床评分相关。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32例PD患者(PD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3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HC组),并采集rs-fMRI数据。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时域动态分析(temporal dynamic analysis,TDA)工具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观察全脑水平两组动态局部一致性(dynamic regional homogeneity,dReHo)的差异。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通过PD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的第Ⅲ部分对PD患者的运动状况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差异脑区dReHo值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差异脑区dReHo指标对PD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与HC组相比,PD组左侧尾状核、右侧壳核、双侧舌回dReHo值降低(P<0.05)。PD组左侧尾状核及右侧壳核dReHo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4、0.379,P值分别为0.04、0.03)。PD组左侧尾状核、右侧壳核及左侧舌回dReHo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6、-0.369、-0.419,P值分别为0.01、0.04、0.02)。此外,ROC曲线分析证实异常脑区的动态区域指标对PD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PD病患者状态下出现大脑活动异常,从而影响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dReHo变异性有助于从个体水平上区别PD患者和HC。

  • 标签: 帕金森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动态特征 逻辑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中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指标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功能改变,并研究其能否作为潜在的生物学标记。材料与方法纳入7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75名健康对照,分析两组间存在的ALFF差异。通过提取两组间差异脑区的信号作为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探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标记。结果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右侧梭状回、左侧颞下回、左侧内侧额上回ALFF增高(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左侧丘脑、右侧中央后回ALFF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两组间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可有效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存在自发脑活动的异常,且该异常可作为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生物标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剂峰异动患者的脑活动特点,并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招募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PD伴剂峰异动患者(剂峰异动组)27例,PD不伴异动患者(非异动组)29例和来自社区的健康对照27例。采集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和临床量表数据。采用SPSS 26.0和RES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组间全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差异,将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差异脑区的ALFF值以鉴别三组被试的效能。结果与非异动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剂峰异动组的患者右侧额下回ALFF减低(MNI:x=36,y=21,z=30;x=36,y=18,z=30)、右侧辅助运动区ALFF增高(MNI:x=9,y=0,z=69;x=6,y=-3,z=72)(均P<0.05,Alphasim校正),其中右侧额下回ALFF值与统一运动障碍评定量表(unified dyskinesia rating scale,UDysRS)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18)。右侧额下回ALFF值鉴别剂峰异动组和非异动组、剂峰异动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效能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和0.787(均P<0.01)。结论右侧额下回和右侧辅助运动区脑自发活动异常可能是PD患者出现剂峰异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右侧额下回脑活动异常与剂峰异动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ALFF值是识别剂峰异动患者潜在的影像标志物。

  • 标签: 帕金森病 剂峰异动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幅 右侧额下回
  • 作者: 丁振宁 李平 吕丹 陈云辉 尚婷惠子 白晓宇 孙正海 肖健 张广凤 刘万强 郭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临床心理教研室,齐齐哈尔 161006,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磁共振科,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精神科,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齐齐哈尔 16100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强迫症患者状态下双侧楔前叶dFC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dF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探索异常的dFC值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强迫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0.23±0.02与0.26±0.03,t=-6.23,P<0.05,GRF校正)、左侧楔叶(0.24±0.03与0.28±0.04,t =-5.30,P<0.05,GRF校正)、左侧中央旁小叶(0.23±0.03与0.27±0.04,t =-5.36,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0.23±0.04与0.27±0.04,t =-5.12,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患者组降低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dFC值(r=0.289,P<0.05,未校正)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与Y-BOCS总分(r=0.292,P<0.05,未校正)、强迫思维因子分(r=0.304,P<0.05,未校正)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约登指数为0.5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2%。结论状态下,强迫症患者双侧楔前叶dFC降低;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可能对于强迫症的识别有提示作用。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楔前叶 动态功能连接 静息态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前庭康复(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VR)训练对前庭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脑部自发神经活动的影响,探索VR训练在VM治疗中的神经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纳入首次诊断并在6个月内未经VR训练的VM患者14例,分别在VR训练1个月前后行功能MRI检查,收集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包括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观察经过VR训练后,VM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并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与临床相关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过1个月VR训练后,VM患者右侧岛叶及额叶三角部ALFF值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RF校正,P<0.05),且经过VR训练后的VM患者右侧岛叶的ALFF值与VR训练后的DHI评分呈正相关(r=0.549,P<0.05)。结论经过VR训练,VM患者右侧岛叶及部分额叶神经活动减弱,这可能是其治疗患者VM偏头痛的神经病理机制。VM患者的症状减轻程度与右侧岛叶神经活动减弱具有正相关性。

  • 标签: 前庭偏头痛 前庭康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岛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执行功能缺陷与功能影像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选取40名ADHD患儿(ADHD组)及37名正常发育儿童(TD组)。所有被试进行执行功能评估及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以百分率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及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作为rs-fMRI测量指标。ADHD患儿家长填写症状评估量表。比较两组儿童执行功能及脑自发活动的差异,并分析ADHD脑功能异常与症状及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ADHD组双侧颞下回(x,y,z=-57,-30,-33,t=6.22;x,y,z=48,-24,-36,t=8.27)、左侧直回(x,y,z=-3,30,-24,t=7.56)PerAF值较TD组增高(FDR校正,P<0.01,团块大小≥10体素),而双侧额上回(t=-5.07,t=-6.96)、左内侧额上回(t=-5.34)、中央前回(t=-6.31)、缘上回(t=-5.52)、苍白球(t=-6.40)及右侧三角部额下回(t=-5.13)、角回(t=-6.43)和楔前叶(t=-5.26)降低(FDR校正,P<0.01,团块大小≥10体素)。(2)ADHD组左侧额上回(x,y,z=0,-9,78,t=5.21)及右侧岛叶(x,y,z=33,18,12,t=4.58)DC值较TD组增高(FDR校正,P<0.01,团块大小≥10体素),而双侧颞下回(t=-4.65,t=-6.38)、颞中回(t=-5.85,t=-4.92),右侧颞上回(t=-5.27),左侧眶部额上回(t=-5.19)、岛盖部额下回(t=-4.68)、岛叶(t=-5.49)和缘上回(t=-5.11)降低(FDR校正,P<0.01,团块大小≥10体素)。(3)ADHD组左侧缘上回PerAF值与倒背数字广度(r=0.68,P<0.01)、Stroop甲表正确读数(r=0.46,P=0.04)呈正相关;右侧三角部额下回PerAF值与持续错误数呈负相关(r=-0.45,P=0.04);左侧颞下回PerAF值与Stroop甲表正确读数(r=0.46,P=0.04)、乙表正确读数(r=0.54,P=0.02)呈正相关。结论ADHD患儿多个脑区自发活动异常,且脑区功能异常与其执行功能缺陷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执行功能 百分率振幅 度中心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分数低频振幅(fALFF)技术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功能改变。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34例非增生性DR患者为DR组,同期于当地社区招募34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MRI和rs-fMRI检查,计算全脑fALFF值,比较2个组受检者不同脑区fALFF测定值。结果DR组患者左侧颞叶下回、左侧小脑区、右侧苍白球、左侧辅助运动区和右侧眶额叶上回fALFF值分别为-0.58±0.29、-0.47±0.39、-0.37±0.24、-0.31±0.26和0.29±0.4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3±0.29、-0.90±0.31、-0.78±0.22、-0.72±0.21和-0.17±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素水平P<0.01,高斯随机场校正,聚类水平P<0.05)(均P<0.001)。结论DR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异常,包括左侧颞叶下回、左侧小脑区、右侧苍白球、左侧辅助运动区和右侧眶额叶上回。这些异常神经元活动区域可能与认知、视觉、情绪等方面的功能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分数低频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 perAF)指标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SD)过程中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3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于22时、24时、2时、4时及6时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图像,同时利用斯坦福嗜睡量表(Stanford Sleepiness Scale, SSS)收集个体睡眠状态数据。应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多时间全脑perAF值动态变化存在差异的脑区(P<0.05,FDR校正)。同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差异脑区的perAF值动态变化与SSS分数的相关性。结果双侧丘脑、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上小叶、左内侧前额叶及右侧颞上回的perAF值存在显著的时间主效应(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即上述脑区的perAF值在五个时间点中至少有两个时间点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发现22时与6时的右侧颞上回(r=0.36,P=0.03;r=0.37,P=0.02)及左内侧前额叶(r=0.33,P=0.05;r=0.41,P=0.01)perAF值与SSS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默认模式网络、额顶注意力网络及丘脑的异常活动可能是SD过程中个体嗜睡程度增加及注意力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 标签: 睡眠剥夺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百分比振幅 斯坦福嗜睡量表 动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法的大尺度脑网络研究对首发未治疗成人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脑网络(resting state networks,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变化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选取MDD患者23例(MDD组)及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ealthy control,HC)30例(HC组),两组均进行功能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检查,MDD组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采用ICA法对rs-fMRI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意义的RSNs。采用SPM-12、Gift软件比较MDD组与HC组RSNs内及网络间内在功能连接强度的差异,采用IBM SPSS statistic 25.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MDD组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MDD组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MNI:x,y,z=-6,54,25)内在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左侧角回(angular gyrus,AG)(MNI:x,y,z=-48,-66,21)、左侧楔前叶(precuneus,PCu)(MNI:x,y,z=-6,-63,33)、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MNI:x,y,z=-36,12,51)及右侧前脑岛(anterior insula,AI)(MNI:x,y,z=36,21,0)内在功能连接强度均显著减弱;MDD组后默认网络(posterior default mode network,pDMN)与前默认网络(anterior default mode network,aDMN)间功能连接强度较HC组显著减弱(t=-2.206,P=0.032),pDMN与左额顶网络(left frontal parietal network,lFPN)间功能连接强度较HC组显著增强(t=2.318,P=0.025)。MDD组mPFC内在功能连接强度、pDMN-lFPN间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评分均呈正相关(r=0.524,P=0.010;r=0.441,P=0.035)。结论基于ICA法的大尺度脑网络研究能够发现首发未治疗成人MDD患者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异常,有望为临床MDD的诊治提供客观的影像学标记。

  • 标签: 重性抑郁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独立成分分析 大尺度脑网络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成瘾青少年与非吸烟健康对照组大脑状态下脑功能自发活动的差异。方法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方法(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对吸烟青少年(n=18)和非吸烟健康对照组(n=20)的功能活动进行比较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吸烟成瘾青少年perAF值的变化与烟龄、尼古丁成瘾评估得分(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FTND)、吸烟量(包年数)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吸烟健康对照组相比,吸烟成瘾青少年在海马旁回、颞中回及额上回的perAF值均显著增加(海马旁回:2.026 5±0.516 7比0.781 6±0.148 9;颞中回:0.796 7±0.203 2比0.545 5±0.134 1;额上回:2.734 5±0.372 8比1.962 4±0.416 8;均P<0.001)。海马旁回perAF值的增加与吸烟成瘾青少年的烟龄呈显著负相关(r=-0.600 7,P=0.008 4)。结论吸烟成瘾青少年的功能局部活动强度增加,主要表现为海马旁回perAF值的显著增加,且该区域功能活动差异与吸烟者的吸烟年限有关,该发现有助于理解青少年吸烟成瘾的神经机制。

  • 标签: 吸烟成瘾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的分析方法探讨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患者月经期痛经的中枢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35例患者(PDM组)及41例健康女性(healthy controls,HC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疼痛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的伴随症状评分,同时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使用DPAB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两组间DC值的差异及差异脑区的DC值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双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及楔前叶DC值PDM组明显高于HC组;而在左侧脑干、颞上回及颞中回PDM组DC值显著低于HC组(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侧);其中PDM组右侧额中回DC值与病程负相关(r=0.383,P=0.023)。结论PDM患者月经期痛经的中枢机制中,前额叶区域可能参与了月经期大脑对疼痛认知调节的代偿性活动,而楔前叶则可能参与了中枢痛觉敏化的机制;小脑与脑干可能也参与了疼痛相关处理过程。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月经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度中心性 脑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功能MRI(rs-fMRI)联合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HBV-RC)全脑功能连接(FC)、白质结构连接(SC)随疾病进展的演变规律,及其与肝性脑病心理测量(PHES)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分析2011年4至10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HBV-RC患者的资料,其中肝硬化合并轻微肝性脑病13例(MHE组)、肝硬化无肝性脑病17例(NMHE组),另同期纳入与HBV-RC患者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38名(HC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rs-fMRI、DTI数据和PHES评分。使用Gretna工具包和PANDA工具包分别对rs-fMRI和DTI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构建功能和结构网络。采用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NBS)比较3组被试功能网络和结构网络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功能网络和结构网络的异常与PHE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FC、SC、PHES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与HC组相比,肝硬化患者从NMHE到MHE阶段,其功能网络和结构网络均表现为渐进性破坏,主要分布于认知控制网络、默认网络以及边缘网络(P<0.01,NBS矫正)。HBV-RC患者功能网络和结构网络的破坏与其PHES评分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错误发现率矫正)。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证实HBV-RC患者功能网络的破坏介导了其结构网络破坏与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P<0.05)。结论HBV-RC患者功能网络和结构网络均表现为随疾病进展的渐进性破坏,并与PHES评分显著相关。此外,HBV-RC患者功能网络的破坏介导了其结构网络的破坏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 标签: 肝硬化 肝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及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算法探讨EC-T (E:表柔比星,C:环磷酰胺,T:紫杉醇)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自发脑活动异常。材料与方法纳入29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女性患者(病例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EC-T序贯化学治疗。同期选择30例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首先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及听觉词语测试-华山版(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Huashan version,AVLT-H),然后行3D脑容积成像及rs-fMRI扫描。最后采用DPARSF软件包对图像进行处理,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临床资料及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间AVLT-H各子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左侧背外侧额上回(Frontal_Sup_L) ALF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脑蚓_6 (Vermis_6)、左侧前扣带回(Cingulum_Ant_L) ALF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侧前扣带回ALFF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89,P<0.001)。结论接受EC-T化疗后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存在整体认知功能障碍,关键脑区出现自发神经活动异常并与整体认知功能损伤密切相关,这些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异常有望成为EC-T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监测及治疗的影像学标记。

  • 标签: 乳腺癌 认知功能障碍 化疗 低频振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的早期阶段,指血管病变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疾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能客观反映VCIND患者的脑功能活动,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探索VCIND患者的特征性影像学指标,为解释其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本文对rs-fMRI 不同分析方法在VCIND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方法来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特点,并进一步探讨相应脑区ReHo值改变与认知功能及临床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39例被试入组,其中临床诊断的MCI患者17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rs-fMRI)扫描,采用rs-fMRI的ReHo分析方法,比较状态下MCI患者与健康志愿者ReHo值存在差异的脑区,对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认知评估量表及临床生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MCI组右侧岛叶、左侧小脑半球、旁扣带回、颞下回、左右梭状回ReHo值升高;而左侧颞上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ReHo值降低。所有被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与右侧脑岛区(r=-0.487,P=0.002) ReHo值呈负相关,与左侧颞上回(r=0.610,P<0.001)及右侧背外侧额上回(r=0.475,P=0.002)呈正相关。所有被试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与左侧小脑上回(r=-0.407,P=0.010)呈负相关,与左侧颞上回(r=0.466,P=0.003)呈正相关。MCI组右侧岛叶ReHo值与血浆果糖胺浓度呈负相关(r=-0.630,P=0.007),左侧小脑半球ReHo值与血清肌酐浓度呈负相关(r=-0.579,P=0.015)。结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rs-fMRI的ReHo值有明显改变,并与认知功能改变及临床生理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