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临床医生中开展功能磁共振教学的方法.方法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及中医医院对临床医生开展继续教育的体会,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从明确授课目的,制定教学内容,包括教案内容的取舍性,数据预处理的客观性及详尽性原则,数据处理方法的具体性原则,讲者论文的示范性原则等方面,对在临床医生中开展功能磁共振教学的方法以及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阐述.结果通过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可以开扩学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结论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只有利用多种渠道和资源,才能紧跟世界医学发展的前沿.

  • 标签: 教学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继续教育
  • 简介:摘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发作性疾病,因其病因复杂,发作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致痫灶的定位及癫痫发作的神经网络研究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脑功能及癫痫网络传播研究得以深入开展。现就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技术在癫痫的诊治方面的应用加以总结如下。

  • 标签: 癫痫 功能磁共振 默认模式网络 局部一致性 低频振幅
  • 简介:摘要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 ID)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持续失眠与高血压甚至与癌症相关。阐明ID的神经机制对ID的治疗前评估、治疗策略制订和患者管理意义重大。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因其可以反映脑组织血氧水平而间接反映脑功能代谢成为研究ID神经机制的有力手段。基于rs-fMRI的各种分析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不断发展,笔者从局部脑活动分析的区域研究方法和功能连接分析的整合研究方法两方面展开,就rs-fMRI在ID脑功能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探索ID更深层次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更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证据。

  • 标签: 失眠障碍 睡眠障碍 失眠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来探究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的自发脑活动改变机制。材料和方法招募NE患者37例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37例,所有受试者接受rs-fMRI扫描,通过数据计算NE患者组以及HC组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提取组间有差异脑区的DC值和ReHo值,与临床指标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NE患者组在前扣带回、海马旁回的DC值降低,前扣带回ReHo值降低。海马旁回的DC值与异态睡眠的评分呈正相关(P=0.045,r=0.256),与CSHQ总分呈正相关(P=0.010,r=0.062)。结论研究表明NE儿童其状态下局部脑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NE的病理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夜间遗尿症 局部一致性 度中心性 磁共振成像 海马旁回 前扣带回
  • 简介: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是一种慢性、具有遗传特性的神经症,年患病率约0.8%,终身患病率为1%-2%。OCD的特征表现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患者会有反复侵入的无意义想法、冲动以及重复行为.以缓解强迫观念带来的压力。OCD常常使患者的社会功能下降.并可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致残性神经精神问题.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 标签: 强迫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症(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状态下大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纳入失眠症患者56例,同期招募50例健康对照。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Epworth嗜睡程度评价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对所有被试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对所有被试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在MATLAB(R2013b)上应用SPM12及CONN18b对rs-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双侧楔前叶、内侧额上回定义为种子点,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功能连接强度的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FC值与PSQI、ISI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FC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症患者存在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连接异常,具体如下:左内侧额上回与左中央前回(MNI:x,y,z=-30,-15,51)及前扣带回间(MNI:x,y,z=-6,24,36)FC、右内侧额上回与左中央前回间(MNI:x,y,z=-48,-6,48)FC、左楔前叶与左中央后回(MNI:x,y,z=-54,-18,54)及左枕上回间(MNI:x,y,z=-21,-69,30)FC、右楔前叶与左中央后回间(MNI:x,y,z=-60,-21,48)FC增强。而左楔前叶与右额中回(MNI:x,y,z=42,33,42)及右角回间(MNI:x,y,z=54,-51,45)FC、右楔前叶与左颞下回间(MNI:x,y,z=-51,-12,-42)FC减弱。(2)以左内侧额上回为种子点,前扣带回(r=0.451,0.338,均P<0.01)和左中央前回(r=0.324,0.402,均P<0.05)FC值与PSQI、ISI评分呈正相关;以右楔前叶为种子点,左中央后回FC值与PSQI、ISI评分呈正相关(r=0.333,P=0.013;r=0.418,P=0.008),左颞下回FC值与PSQI、ISI评分呈负相关(r=-0.662,P=0.001;r=-0.402,P<0.01)。以左楔前叶为种子点,左枕上回FC值与PSQI、ISI评分呈正相关(r=0.438,P=0.001;r=0.495,P=0.011)。结论失眠症患者可能存在多个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DMN内FC减弱可能是失眠症的潜在病因之一,DMN与视空间注意网络间FC增强可能是失眠症大脑功能网络受损机制中的核心环节。

  • 标签: 失眠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脑默认网络
  • 简介:摘要内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因病因复杂,目前对其机制研究尚不深入。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慢性疼痛相关神经病理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fMRI在内脏痛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功能神经影像学 慢性疼痛 内脏痛 疼痛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的技术,分析尼古丁依赖者在状态下小脑-皮层间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异常改变。材料与方法通过网络平台招募117例尼古丁依赖者和52名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不吸烟志愿者并采集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通过回顾性研究,选取双侧小脑CruspⅠ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ROI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探究两组小脑-皮层间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尼古丁依赖者左侧小脑CrusⅠ与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运动协调和感觉相关的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高(t=3.56,团块体素≥20)。尼古丁依赖者右侧小脑CrusⅠ与皮层的功能连接较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尼古丁依赖者存在多个小脑-皮层间功能连接的异常,强调了小脑的非运动功能,说明小脑参与尼古丁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发挥了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尼古丁依赖者自动吸烟行为和认知、注意的缺陷。

  • 标签: 尼古丁依赖 功能连接 小脑 默认网络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功能MRI对认知科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发挥重要价值。认知和行为的个体差异与大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相关,而个体差异对于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功能MRI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与任务功能成像不同,该技术反映人脑状态下的神经活动,不需要任务设置或外部刺激。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大脑皮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分析方法探讨成人弱视的中枢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21例成人弱视患者及22例与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为研究对象,采集最佳矫正视力、立体视等,进行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同时rs-fMRI数据,使用DPARSF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两组间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及低频振幅分数(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fALFF)的差异;并将差异脑区ReHo值、fALFF值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弱视患者右侧颞上回fALFF值降低,而右侧角回fALFF值升高,右侧梭状回及枕叶舌回ReHo值升高(簇水平P<0.01);在单眼弱视患者中,左侧弱视者双侧梭状回及左侧距状裂皮质fALFF值显著高于HC组(簇水平P<0.05),双侧梭状回ReHo值升高(簇水平P<0.05);右侧弱视者的右侧颞上回fALFF值降低、右侧额中回fALFF值升高(簇水平P<0.01);而差异脑区影像学指标与量表评分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弱视患者的中枢机制中,枕、颞叶皮质区域激活及ReHo改变可能参与了视力损害的视觉信息处理功能代偿过程,可进一步揭示成人弱视的中枢机制。

  • 标签: 成人弱视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低频振幅分数
  • 简介:摘要认知功能障碍是抑郁症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的功能受损。抑郁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不仅是其疗效不佳的预测因素,而且与痴呆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既往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认知障碍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生理机制的改变。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探讨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本文通过综述抑郁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表现,发现脑内默认模式网络、认知控制网络、突显网络激活或减弱,网络间功能连接发生改变,存在着损害和代偿并存的现象。上述脑功能的改变,有望成为抑郁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靶点。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功能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患者的脑功能,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进一步分析谵妄患者的脑区结构变化,从功能影像学的新视角探讨ICU谵妄患者脑功能、结构变化及相关性,为谵妄的诊断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住院的谵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与谵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入ICU 24 h内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CDSC)评分。所有受试者均通过fMRI和DTI技术进行磁共振扫描,采用脑区局部一致性(ReHo)数据分析方法评估谵妄患者功能的异常变化;采用FSL软件进行DTI数据处理,分别提取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率(MD),评估脑结构损伤情况;比较两组间的ReHo、FA及MD值。提取谵妄患者ReHo值较健康对照者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ReHo值与ICDSC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选择22例谵妄患者,剔除检查过程中不配合、使用镇静剂及扫描结果伪影者7例,最终共15例患者纳入谵妄组;共15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①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受教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谵妄组患者ICDSC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6.07±1.28比1.07±0.88,P<0.01)。② fMRI扫描及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谵妄组患者小脑、右侧海马、纹状体、中脑、脑桥的ReHo值明显升高(均P<0.05,AlphaSim校正),而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颞叶、顶叶的ReHo值明显降低(均P<0.05,AlphaSim校正)。相关分析显示,谵妄患者左侧额上回ReHo值与ICDS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94,P<0.05),说明额内侧回脑功能区改变与谵妄的发生最密切。③ DTI扫描及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谵妄组患者左侧小脑、双侧额叶、左侧颞叶、胼胝体、左侧海马的FA值明显降低(均P<0.05,AlphaSim校正),而额内侧回、右侧颞上回、前扣带回、双侧岛叶、左侧尾状核的MD值明显升高(均P<0.05,AlphaSim校正),提示谵妄患者多个脑区结构和功能受损。结论谵妄患者多个脑区功能活动异常,左侧额上回功能活动异常与谵妄的发生密切相关;谵妄患者多个脑区存在结构损伤;额叶、颞叶、胼胝体、海马、小脑结构改变且功能异常可作为谵妄诊断的初步影像学评价指标。

  • 标签: 谵妄 脑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区局部一致性数据分析方法
  • 简介:内侧颞叶癫痫是一种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目前临床评估主要目的是定位定侧癫痫灶、观察癫痫网络以及评价认知功能和手术疗效。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可无创检测癫痫活动。本文就rs-fMRI的原理、技术及其在内侧颞叶癫痫、癫痫网络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颞叶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针刺治疗该病行之有效,不良反应少。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功能磁共振(fMRI)具有无创、可定量、定性、动态观察等优点,为阐明针刺疗效的信息传导规律和中枢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本文章中对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针刺机制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 简介:摘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分析。帕金森患者的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有关。在这篇综述中,笔者总结了PD患者有关SMA区的rs-fMRI研究,反映了大脑网络重组与适应的变化,以跟踪和预测帕金森病的进展。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辅助运动区 功能连接 脑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小脑Crus Ⅰ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异常模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T2DM患者(n=78)作为T2DM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受试者(n=57)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临床变量、神经心理量表评分及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以小脑双侧Crus Ⅰa、Crus Ⅰb为种子点计算全脑FC。统计分析两组间FC差异、临床变量、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增高,认知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T2DM左侧小脑Crus Ⅰa与左侧舌回/小脑Ⅳ~Ⅴ小叶间的FC显著降低,右侧小脑Crus Ⅰb与右侧额下回三角部间FC显著增加(高斯随机场校正,单体素P<0.005,簇大小P<0.05);后者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0,P=0.01)。结论小脑亚区与多个核心脑区间异常的FC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认知受损、共病抑郁、焦虑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糖尿病,2型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小脑 脑损伤,慢性 认知功能障碍 情绪障碍 功能连接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类型,约占50%,年龄≥65岁人群中AD的患病率为5.4%[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抗胆碱酯酶药物及针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iodprotein,Aβ)的修饰疗法等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或延缓疾病进程,而不能逆转疾病进程.但AD早期干预可使疾病进程推迟5年,使AD患者减少57%,因此,AD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是当前紧要任务.有研究发现,AD病理、生理过程的启动要比其临床症状的表现早10~25年[2].这为AD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2009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提出的AD诊疗指南将AD分为3期:AD临床前期(即AD高危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和老年痴呆期.作者单位:张清华(250021,济南,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记忆障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中风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和残疾的高发疾病,针刺对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肯定,现已广泛应用于 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 fMRI能够直观地反应针刺穴位后相关结构的功能动态变化,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和疗效提供准确直观的证据,促进了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应用与发展。本文就 fMRI的不同分析方法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中风 针刺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两侧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的变化,探索NE儿童觉醒障碍及认知功能缺陷的脑功能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NE儿童以及33例健康儿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选取两侧PVT为ROI,通过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voxel-b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voxel-FC)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脑功能差异。结果对比正常对照组,NE组左侧PVT与脑干(t=-3.76,P<0.05)、左侧颞中回(t=-4.35,P<0.05)功能连接下降,与左侧小脑脚Ⅰ区及Ⅱ区(t=4.18,P<0.05)、右侧中央后回(t=3.90,P<0.05)功能连接增加。右侧PVT与左侧颞上回(t=-3.73,P<0.05)功能连接下降,与右侧中央前回(t=4.09,P<0.05)功能连接增加。结论NE儿童PVT与全脑多个脑区存在自发性功能连接改变,这可能是NE儿童觉醒障碍及认知功能缺陷的中枢神经机制之一。

  • 标签: 夜间遗尿症 觉醒 丘脑室旁核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