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坚强不屈面对山崩地裂的灾难,你的眼中充满愤怒和冷静你挥动双臂,扒开废墟你的眼中燃烧着生命的希冀

  • 标签: 眼睛 地震 山崩
  • 简介:四川汶川大地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午,救援队在柏川县发现了一位母亲,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已经没有了呼吸,救援队长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于是转身走开。

  • 标签: 地震 老师 母性 教育 救援队 废墟
  • 作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世界文艺》 2009年第3期
  • 机构:安徽省黄山市艺术摄影学会和重庆市永川区数码摄影家协会联合组织发起的“情系灾区、爱心回访”活动,50名摄影家、书法家、医务工作者经过5天时间,2000多公里的艰难跋涉,走访了绵阳、北川、平武、江油、汶川等地震重灾区。回访团每到一处,饱含深情和激情用相机一一记录了地震灾区的昨天和今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比较分析近20多年来国外发生大地后的重建情况,我们发现存在四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先恢复后发展,即先恢复紧急的民生性、公共性和基础性设施,再重建产业发展方面的项目;二是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渠道、信贷保险渠道和社会捐赠渠道;三是许多国家震后重建十分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民间组织的力量,由于组织乏力、政策变更、产权纠纷等多种影响,因此,大多呈现重建速度较慢周期较长的特点;四是重建以恢复、复原为主,适当兼顾"提档升级"的发展.

  • 标签: 近期 国外大地震 灾后重建 特点
  • 简介:【摘要】东日本大地后,中国网络出现两种非理性的舆论,一是源于狭隘民族主义的幸灾乐祸言论,二是轻视中国救灾努力的妄自菲薄看法。本文认为网民的表达权利应该受到尊重,但非理性的网络舆论不利于网民网络媒介素养的形成,也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提出发挥微博和博客的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理性的建议。

  • 标签: 东日本 大地震网络 日本大地震
  • 简介:日本经济遭受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打击,这不仅给日本国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创日本经济,而且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国经济所受影响不可忽视,而为了帮助日本人民尽快完成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正常生产和社会生活,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 标签: 日本大地震 中国经济 进出口贸易 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
  • 简介:不可抗力是民法的传统问题,但传统并不意味着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对不可抗力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然则条文比较简略,特别是5·12汶川大地使这种矛盾更为突出。结合此次地震对现行不可抗力制度进行检讨,以对现行立法暴露出的问题作一些补充。

  • 标签: 不可抗力 风险分担 责任分担 自然灾害 特大地震
  • 简介:东日本大地后,中国网络出现两种非理性的舆论,一是源于狭隘民族主义的幸灾乐祸言论,二是轻视中国救灾努力的妄自菲薄看法。本文认为网民的表达权利应该受到尊重,但非理性的网络舆论不利于网民网络媒介素养的形成,也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提出发挥微博和博客的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理性的建议。

  • 标签: 东日本大地震 非理性 网络舆论 引导
  • 简介:5.12汶川大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山崩地裂,房屋、设备损毁,人员伤亡。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创作。看到如此巨大的灾情,年轻的职工无不惊愕,年长的职工痛心疾首,是这一代人,用他们的双手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建立起来的基地!

  • 标签: 汶川大地震 人员伤亡 燃气涡轮 研究院 职工
  • 简介:从5月12日到18日这7天.是汶川大地灾区人民难以忘记的7天,也是全国人民心系灾区、牵挂灾区、支援灾区的7天。回首这7天,有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更有坚定不移的救援和发自内心的关爱。

  • 标签: 地震灾区 悲怆 感受 日记 坚强 内心
  • 简介:从30年前唐山大地后拒绝援助到三年前与国际社会积极合作共抗“非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段真实的记忆。在唐山大地30周年到来之际,对30年来中国与国际救灾援助的关系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30年来中国的变化,中国的开放历程,乃至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发展的脉络。

  • 标签: 唐山大地震 中国 救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际社会 抗“非典”
  • 简介: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颅脑外伤患者的时空特点、复合伤情的分布,探讨救治时机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5月12日至6月2日收治的汶川地震中9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的92例地震颅脑损伤患者均来自成都西北部平原地区,其中早期12h内收治76例,共开展手术10例。治愈47例,转外省治疗31例,住院治疗11例,死亡3例。结论汶川地震中颅脑损伤患者多为早期损伤,病情变化快。早期开展急救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地震 颅脑外伤 救治策略
  • 简介:<正>我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对您及所有罹难者的敬意,因为任何语言,哪怕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动人的语言,在您们的面前都是苍白的。就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谭老师啊,您正在为学生们授课,您讲的是那样的认真,学生们听的是那样津津有味。暮然间,汶川山崩地裂,天旋地转,

  • 标签: 汶川大地震 一路走好 民政局长 民政局局长 能救 民族精神
  • 简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了震级为8级、烈度为11度的特大地。据地震专家称:这次特大地宏观震中在北川.微观震中在映秀。这一空前劫难给北川造成巨大的创伤。顷刻间,山崩地裂楼塌陷,桥垮路绝通讯断;上万群众被山体、废墟掩埋,数万人受伤,灾情十分惨烈。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成为极重灾区之一。截至2008年底统计,

  • 标签: 汶川特大地震 北川 抗震救灾 2008年 编纂 重灾区
  • 简介:<正>1哭吧,哭吧,孩子,哭吧。……哭吧。……2孩子,地震前那会子你在干啥?……说说呗。给姥姥说说呗。……那我可就先说了。我那会儿刚刚睡醒,已经下了楼,干啥去呢,叫我想想……对了,我是要去三号楼

  • 标签: 汶川大地震 就是你 活着 给你 打麻将 不知道
  • 简介:"5·12"抗震救灾报道中,我国媒体一改以往面对灾难性事件时的作风,进行积极、公开的报道,在抗震救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例,主要从新闻叙事学的角度分析,新闻媒体是如何进行报道,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作用,从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的。

  • 标签: 新闻叙事学 灾难性报道 情景结构 《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