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90例髋部骨折患者,按照患者随机数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髋部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健康教育 髋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消毒隔离是医院重点工作,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各科室器械、器具及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密切关系着医院诊断、治疗及护理工作效果,与医院感染控制息息相关。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质量重要因素,控制医院感染,能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因此在医院感染发生控制中,需完善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进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医院细化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控制医院感染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骨科收治6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进行干预;为研究组患者提供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盆骨折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外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创伤指数病情早期自动预警系统在高龄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老年骨科收治≥75岁创伤骨折患者32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评估及护理;观察组采用我院开发设计基于创伤指数评分病情早期自动预警系统进行评估识别患者伤情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抢救、转送ICU、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抢救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于创伤指数病情早期自动预警系统对高龄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病情具有一定评估价值,可准确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动预警系统 高龄骨折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OP)骨折后再次骨折临床风险,从而防范此问题出现。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1~2019.10期间某院骨伤科医治60名OP骨折病人,基于这些病人实际骨折状况,将这些病人分别归入至初次骨折组(n=30)、再发骨折组(n=30),比较分析2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对导致其骨折后再次骨折因素展开分析。结果 通过此次分析可知,骨折后再次骨折风险因子包括年龄较大、女性、BDM-T过低、自平卧位转换为站立位用时较长。结论 相比初次骨折,OP骨折后再次骨折发生更高,应及时开展健康指导,降低骨折再发

  • 标签: OP骨折 再次骨折 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其健康教育中采用临床路径护理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知识优良观察组为98.00%,对照组为76.00%,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90.00%,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运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并可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健康教育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效果及价值。方法 本次12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接收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判定符合纳入标准后,进行分组护理并展开研究。研究期间针对研究组应用常规护理配合健康教育(6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60例),同时观察各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共发生3例,构成比5.00%;参照组共发生13例,构成比21.67%。患者临床骨折恢复时间、健康知识评分、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研究组分别为(3.12±1.01)月、(88.47±2.21)分、(1.12±0.47)分、(8.25±2.17)d;参照组分别为(5.57±1.49)月、(65.16±2.31)分、(3.64±0.96)分、(14.71±2.96)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术后并发症得到明显降低,同时健康知识得到提升,并且疼痛感明显缓解,由此缩短临床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而获得患者满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健康教育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护理中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到我院诊疗72例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进行疾病认知程度、髋部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运用健康教育模式开展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工作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7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开展对照组护理工作,在对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运用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与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患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满意水平、愈合时间等相关数据信息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治疗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中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84例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平均纳入对照组(n=48)与预见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预见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结果:预见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预见组并发症发生(7.14%)低于对照组(23.8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既可预防治疗后并发症,提升治疗安全性,又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创伤性骨盆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近年核安全设备事件频发,事件发生后对核电厂工程建设、核电设备采购单位、核电设备制造厂等都产生重大影响。不禁让人深思,核安全设备事件频发原因。主要是由于质量保证体系运转失效、核安全文化宣传贯彻培训不到位、操作人员按程序办事意识不强、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在新一轮核电工程建设中,核电设备质量对整个核电工程建设起到非常关键作用,如何减少核安全设备质量事件发生值得思考。

  • 标签: 核安全设备质量事件 核安全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胸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高处坠落伤致胸7椎体爆裂骨折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65岁,因“不慎从高处坠落摔伤腰背部后疼痛、活动受限”入院。入院后行胸部CT、胸椎MRI检查,诊断为胸7椎体爆裂骨折。入院后予以卧床休息、消肿、镇痛等药物治疗,手术采用经改良肌间隙入路胸7椎体爆裂骨折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经改良肌间隙入路行中胸椎爆裂骨折固定为胸椎骨折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胸椎爆裂骨折 Wiltse入路 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Ⅳ级,按照3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至建模组和验证组。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利用建模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1年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利用验证组数据,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应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拟合程度。结果logistic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4岁、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2分、入院Braden评分≤16分、术前尿素氮≥8.8 mmol/L和术后白蛋白≤29.6 g/L是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指标构建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80.0%,且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χ2值=4.672,P值=0.700)。结论年龄≥84岁、CCI≥2分、入院Braden评分≤16分、术前尿素氮≥8.8 mmol/L及术后白蛋白≤29.6 g/L是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指标建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人 预测 死亡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至2020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手术治疗7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651例,女94例;年龄11~89岁,平均43.8岁。统计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情况,对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单侧或双侧跟骨骨折、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损伤原因、跌落高度、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脊柱骨折例数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对于P<0.05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7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70例(9.40%)发生脊柱骨折。单纯跟骨骨折患者和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患者性别、体重指数、单或双侧跟骨骨折、ISS评分及跌落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225, 95%CI:0.095~0.532, P=0.001)、单侧或双侧跟骨骨折(OR=3.582, 95%CI:1.705~7.526, P=0.001)、ISS评分(OR=5.229, 95%CI:1.605~17.035, P=0.006)及跌落高度(OR=49.820, 95%CI:23.068~107.597, P<0.001)是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处坠落(>3 m)、高ISS评分、双侧跟骨或男性跟骨骨折患者需要高度关注脊柱损伤。

  • 标签: 跟骨 骨折 脊柱骨折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