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传统大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被认同的文化源动力;中国社会革命实践经多次失败后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工人阶级成长壮大,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

  • 标签: 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中国化 社会动力
  • 简介: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时,曾信心十足地对“亚东”老板汪孟邹说,只要杂志办成,只需十年八年功夫,就会对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影响。但或许他也没想到,这个杂志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实现了他所想的“推动中国人思想观念与文化风气变革”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新青年》的同人作者们可谓功不可没。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作者们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使《新青年》真正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一时间销路大增,杂志声名鹊起。但是,

  • 标签: 《新青年》 作者群 五四时期 新文化运动 分裂 中国社会
  • 简介:在'五四'对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的兼容并蓄中,个人主义是当时统帅形形色色新思潮的总观念,也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个性论者的人生圭臬.它唤醒了人们沉睡的个性意识,使人们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人'的发现犹如石破天惊,震撼着'五四'知识分子们的心灵,他们尽情地表现自我形象,抒发自我情愫,表达自我要求.这种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使五四文学显示出独具一格,与众不同的特质与异彩,也使得'五四'成为人的自觉的时代.然而,像昙花一现般短暂,个人主义如流星一般,眩目而壮美的划过长空后便立即黯淡下去,甚至成为了人们批判的对象.个人主义的倡导,自我表现这个五四文学思潮中最有分量,最值得骄傲的成果恰恰成为了众矢之的.为何个人主义在中国会如此迅速地从兴盛走向淡化,这无疑是由中国诸多社会、人文因素造成的.

  • 标签: “五四”运动 个人主义 个性意识 文学评论 经济基础 哲学信仰
  • 简介:<正>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个运动的兴起,是以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的。这正是辛亥革命流产之后不久,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黑暗时期。辛亥革命这一场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并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它的结果,正如它的领导者孙中山所痛切地指出的那样,“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暴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而在这无数强暴之专制的后面,站着帝国主义。日本等国对华侵略的加紧,更使中国面临着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与此同时,在这次革命之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由此也就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由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时期 思想解放运动 社会主义 陈独秀 民主主义
  • 简介:《小巷深处》1956年在《萌芽》第10期发表后引起轰动,这部作品即使今天读来也让人回味无尽。作者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曾沦为妓女的徐文霞身上,她挣脱命运缰绳之束缚,获得重生与自由,同时作者也将笔触深入到人的灵魂世界,激活人们对美与善的呼唤,描绘出一幅至情至性的人间图画。

  • 标签: 《小巷深处》 问题小说 “五四” 五四文学 营养 汲取
  • 简介:五四时期相当一部分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缘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情感的趋动,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或接近科学的认识。

  • 标签: 五四时期 中国先进分子 马克思主义 缘由
  • 简介: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学派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广泛传播,伴随着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和各种方案的实施,全部改造或根本改造中国社会也成为民主革命派人士的共识。加之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革命派人士对马克思阶级观点进行了解读,以探寻中国社会改造的途径——阶级斗争,并在与质疑者的论辩中,阐释了中国进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及阶级斗争的实践形式。但囿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他们着重从“单纯经济的理论”上解读马克思阶级观点,忽略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中所包含的“政治的理论”的逻辑即无产阶级专政。

  • 标签: 五四时期 民主革命派 马克思主义 阶级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五四”的认识,大多是从政治史出发,或者是从思想史出发的,很少从社会层面去认识那个时代,了解那个时代不同人群的生存境况,和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追求,从而展开一幅幅更逼近历史原貌的画面。一个时代的幽暗和光亮。只有进入到社会的不同层面,才有可能看得更清楚。

  • 标签: “五四” 社会层面 生存境况 政治史 思想史
  • 简介:我于1915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1918年毕业。于1928年到清华当教授兼行政职务,一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又回北大当教授。北大和清华这两个大学,在解放前的中国教育界,各自代表一种风格;在解放前学术界也各自代表一种流派。

  • 标签: 北大 “五四” 行政职务 院系调整 解放前 哲学系
  • 简介: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各校学生1000余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天安门前,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举行爱国游行示威,强烈抗议巴黎和会侵犯我国主权的无理决定。在北京学生的影响和推动下,这场运动很快遍及全国各地,吉林、延边的学生也积极投入了运动。1919年5月18日,延吉道立师范学校收到北京大学全体学生《敬告邦人父老书》后,当天回信称“获悉爱国热忱溢于言表,实获我心”,表示全力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正义斗争,延吉师范,延吉二中及其他学校学生100多人举行集会,手持写着

  • 标签: 北京学 延边 爱国热忱 巴黎和会 游行示威 爱国热情
  • 简介:世界的历史,由人来书写,改变历史的力量,也在每个人的身上。青年,在中文里开始应用广泛,应从五四爱国运动算起。而青年的历史作用,在我国古代以至于五四运动前,是一直被略微忽视的。原因很多,既有封建体制'三纲五常'的约束,又有青年人和成年人间巨大的代沟所致。于是青年一直作为成年人的复制品,默默地在中国晚清历史

  • 标签: 永远精神
  • 简介:<正>《女神》是郭沫若同志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五四时期一部最优秀的诗集。它创作于1918年至1921年,出版于1921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号召下,我国发生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女神》的创作时期正是惊天动地的五四时期。《女神》对旧社会的一切燃烧着反抗的怒火,充满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同时也热情洋溢地歌颂新生,向往新的中国,并号召人们为理想社会的实现去创造、斗争。这种五四的革命精神,通过革命浪漫主义和诗歌形式上的解放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 标签: “女神” 《女神》 “五四”精神 革命浪漫主义 静人 十月革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18
  • 简介:为经济、政治系统提供合法性论证的文化系统的合理性就成了问题,中国经济体系、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及其合理性的危机引起其同构的传统文化的正当性危机,累积合法性危机    一、问题    在对新文化运动反儒学原因的探讨中

  • 标签: 儒学危机 危机新探
  • 简介:黄玉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其实他并不是青年。但他分明有着青年人的纯真、率真甚至天真;更可贵的是。他以民主与科学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我诙谐地称他为“五四青年”——“五四”者。乃“五十四岁”之简称也。

  • 标签: 诙谐 率真 “五四” 天真 民主与科学
  • 简介: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习近平强调,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 标签: “五四” 总书记 中国政法大学 理想信念 当代青年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