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带状疱疹(AHZ)才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于后遗神经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AHZ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愈合时间(11.53±1.25)d、VAS评分(1.97±1.02)分、镇痛药物用量(961.41±221.14)mg、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2.63%均低于对照组(15.82±1.31)d、(1.97±1.02)分、(1216.52±224.20)mg、28.95%(P

  • 标签: 后遗神经痛 针灸 疼痛评分 急性带状疱疹 皮疹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带状疱疹(AHZ)才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于后遗神经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AHZ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愈合时间(11.53±1.25)d、VAS评分(1.97±1.02)分、镇痛药物用量(961.41±221.14)mg、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2.63%均低于对照组(15.82±1.31)d、(1.97±1.02)分、(1216.52±224.20)mg、28.95%(P

  • 标签: 后遗神经痛 针灸 疼痛评分 急性带状疱疹 皮疹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叩刺拔罐结合针刺郄穴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常规西药抗病毒治疗,B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及叩刺拔罐治疗,C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郄穴及叩刺拔罐治疗,治疗10天为1疗程,同时记录各组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疗程结束后对比各组显效率及有效率。结果:B组与C组在缓解皮肤疱疹、疼痛及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明显优于A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在疗程前半段治疗效果优于B组,但在疗程结束时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郄穴在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较常规针刺治疗能更迅速的促进疱疹结痂、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且郄穴取穴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急性期 郄穴 叩刺拔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水疗、疱液抽取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在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60例带状疱疹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分为观察组(实施联合疗法)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应用瓜萎全蝎汤联合火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4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给予参照组瓜萎全蝎汤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火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使用瓜萎全蝎汤联合火针治疗能够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瓜萎全蝎汤 火针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及VAS评分影响。方法:从我院众多治疗患者中,选取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样本对象,时间段为2020年06月-2020年12月,按照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常规组50例、研究组50例。给予常规组西药治疗,给予研究组中医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都有所下降,但研究组的评分更低,p

  • 标签: 中医针灸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效果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治疗新疆昌吉地区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昌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50例,在超声引导局部麻醉下进行相应神经射频脉冲治疗。进行为期 3 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术前(T0),术后 7 天(T1),术后 1 月(T2),术后 3 月(T3)的 VAS 分数和睡眠质量分数较术前有无差异。结果: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较术前都得到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脉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新疆昌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带状疱疹治疗中联用复方甘草酸苷与更昔洛韦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小儿取样67例,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给予其更昔洛韦治疗(32例,参照组)和复方甘草酸苷+更昔洛韦治疗(35例,联合组),比较总有效率、炎性因子水平、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联合组TNF-α(14.75±3.57)mg/L,IL-17(19.69±3.70)mg/L,IL-9(22.63±6.15)ng/L,比参照组低,症状消退时间更早,总有效率97.14%(34/35),比参照组78.13%(25/32)高,P<0.05。结论:小儿带状疱疹治疗中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更昔洛韦可优化疗效,减轻患者儿炎症水平,加快患儿症状消退速度。

  • 标签: 疗效观察 小儿带状疱疹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角膜地形图的改变。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行激光光凝术后的ROP儿童25例(50眼)为ROP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儿童23例(46眼)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分析时转换为LogMAR视力。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儿童的各种角膜参数: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角膜曲率的最大值(K1)和最小值(K2)、平均角膜曲率(Avg);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的陡峭半径(rs)、平坦半径(rf)、非球面参数(e)。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ROP组儿童BCVA(LogMAR) (0.24±0.25)较对照组儿童(0.07±0.10)差,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03)。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屈光力均比对照组儿童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1(角膜前表面3、5、7 mm,角膜后表面3、5、7 mm):t=3.139、3.050、2.710,-4.216、-3.821、-2.474;K2:t=2.816、2.688、2.286,-4.252、-3.883、-3.178;Avg:t=3.190、3.041、2.649,-4.848、-4.271、-3.121。均P<0.05]。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形态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f(角膜前表面6、8 mm,角膜后表面6、8 mm):t=3.395、3.354,-4.427、-4.613;rs:t=2.928、2.807,-4.055、-4.175;e:t=3.437、3.991,2.268、4.355,均P<0.05]。结论: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是研究ROP激光光凝术后全角膜发育方面的有利工具。ROP激光光凝术后早产儿儿童与足月产儿童相比,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的屈光力更大,BCVA更差,在视觉发育过程中更易发生屈光不正等视功能改变。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角膜地形图 角膜屈光度 角膜形态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电脉冲密度脊髓电刺激(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疼痛科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年龄50~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为Ⅰ或Ⅱ级,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传统脊髓电刺激组(CS组)、高电脉冲密度脊髓电刺激组(HD组)与低电脉冲密度脊髓电刺激组(LD组),每组10例。其中CS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治疗参数;HD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高电脉冲密度,设定为10%~15%;LD组在治疗过程中,将电脉冲密度范围设定在相对较低的范围为4.8%~10%。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1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简化麦吉尔(SF-MPQ)评分、疼痛警觉和意识问卷(PVAQ)评分、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SF-MPQ、PVAQ、PSQI与VAS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不同时点SF-MP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430,P<0.05);3组间SF-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5,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PV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401,P<0.05);3组间PV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49,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603,P<0.05);3组间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63,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450,P<0.05);3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45,P>0.05)。HD组患者的电极参数调整次数较LD和CS组低[(3.1±0.5)比(4.2±0.6)比(4.8±0.8)次/人,P均<0.05]。结论不同电脉冲密度均可有效缓解PHN临床症状,高电脉冲刺激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对疼痛异感的关注,并减少电极参数调整次数。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脊髓 电脉冲密度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 简介:摘要患者男,65岁,因右面部红肿20 d,背部、双上肢散在丘疹10 d入院。发病前20 d曾因播散性带状疱疹住院治疗。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皮肤科检查:右面部眼睑以下区域、耳廓及外耳道弥漫性暗红色肿胀性斑块,触之有浸润感,原带状疱疹愈合后遗留散在褐色结痂,其间可见散在凹陷性瘢痕;颈后、背部及双上肢可见散在浸润性淡红色丘疹,绿豆至黄豆大小,表面较光滑。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层可见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呈结节状浸润,并含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CD20、CD79a、CD3、CD2、CD10、CD5、Bcl-2阳性、Ki-67散在阳性,CD23、细胞周期蛋白D1、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CD21、CD35、髓过氧化物酶均阴性。诊断: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肉芽肿性炎型Wolf同位反应。治疗: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d,皮损逐渐好转消退,随访4年未复发。

  • 标签: 带状疱疹 同位反应 肉芽肿性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青黛散外敷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本院114例处于急性期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57例,均应用青黛散外敷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中医特色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较之对照组,实验组VAS评分更低,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急性期青黛散外敷治疗中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患者不适,促使患者更快康复。

  • 标签: 带状疱疹 急性期 青黛散外敷 中医特色护理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用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节点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间,取8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在不同的护理措施下,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就两组疼痛感、睡眠质量、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1)疼痛感、睡眠质量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7.5%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为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了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取提了显著效果,同时还减轻了疼痛感、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大力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盐酸度洛西汀 神经阻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疾病患者,总计110例。经伦理委员会审核 ,依据随机法分组用药治疗。观察1组采取膦甲酸钠治疗,观察2组采取喷昔洛韦治疗,比较2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组间治疗效果比较,观察1组与观察2组接近(P>0.05);组间止疱、水疱完全结痂、结痂全部脱落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疼痛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NRS)比较,观察1组与观察2组接近(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有明显疼痛主诉,行膦甲酸钠、喷昔洛韦治疗效果接近,均可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膦甲酸钠 喷昔洛韦 带状疱疹 治疗效果 康复情况 疼痛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对其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对象为2018.1-2019.10收入的8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护理前两组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干预组评分明显更低(P<0.05);在满意率上,干预组(95.35%)明显比对照组(76.74%)高(P<0.05)。结论 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帮助患者改善疼痛情况,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满意度 疼痛情况 个性化护理 老年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刺络放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双盲分组法将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5例分成两组,对参照组27例患者实施普瑞巴林治疗,对治疗组28例患者实施刺络放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疼痛评分、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有效性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开展刺络放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刺络放血 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电针加叩刺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止痛时效性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于本院治疗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中选取70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时段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以随机分组法分成试验组、参照组,各组纳入35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电针加叩刺拔罐治疗,评价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疼痛情况。结果:与参照组数据相对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治疗1d、3d、7d的VAS评分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予以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电针加叩刺拔罐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高止痛时效性,减轻疼痛程度,临床应用价值理想。

  • 标签: 电针 叩刺拔罐 急性期带状疱疹 止痛时效性 效果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皮肤疾病,是通过激活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集群疱疹及神经痛的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疼痛症状持续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刺络拔罐法作为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带状疱疹等皮肤病。本研究选取急性期肝经郁热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刺络拔罐法作为干预方法,探讨该疗治疗急性期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刺络拔罐法 带状疱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巴喷丁用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的价值。方法:2019年8月-2021年7月本科接诊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病患78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加巴喷丁,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VAS评分,研究组治疗后(2.16±0.45)分,比对照组(4.03±0.68)分低,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7.44%,比对照组高79.49%,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10.26%,和对照组12.8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中用加巴喷丁,药物副作用轻,且利于疼痛感的减轻,及疗效的提升。

  • 标签: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疗效 神经痛 加巴喷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