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entacam测量角膜中央3 mm前表面曲率(Ra)、后表面曲率(Rp)及中央角膜厚度(CCT),根据测量结果,探讨角膜屈光力及角膜屈光指数的计算方法。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2─10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或白内障手术术前检查的患者419例(419眼)。术前采用Pentacam对眼前节进行检查,采集角膜中央3 mm Ra、RP及CCT的相关数据,计算Ra与Rp比值(AP ratio)、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a)以及后表面屈光力(Kp),按照厚透镜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总屈光力(KGOF)及角膜屈光指数(Ncal)。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种K值之间的差异。结果:Pentacam测量所得Ra、Rp、Rsimk、CCT、SimK分别为(7.73±0.27)mm、(6.34±0.24)mm、(7.73±0.27)mm、(537±33)μm、(43.65±1.52)D。AP ratio为1.220±0.026,角膜屈光指数Ncal为1.328±0.001。结论:利用Pentacam测量角膜参数计算所得角膜屈光指数可以提高角膜总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屈光力预算的准确性。

  • 标签: Pentacam 角膜屈光指数 角膜屈光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后全角膜角膜后表面形态及散光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10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左眼随机等分为两组:鼻侧切口组和颞侧切口组,各50例(50只眼)。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分别利用屈光力矢量分析法和角膜地形图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和形态变化。随访观察8周。结果术后2周和4周,鼻侧切口组全角膜散光平均J0和J45值明显高于颞侧切口组(P<0.05),但术后2天和8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地形图显示术后2天两组角膜整体呈楔形变平,切口周围角膜后表面变陡,鼻侧切口组更为显著。术后8周,全角膜角膜后表面的切口相关改变减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手术颞侧与鼻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后8周角膜形态和散光度变化相似。

  • 标签: 散光 角膜 像差,高阶 白内障,年龄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应力-应变指数(SSI)对于不同分期或程度的圆锥角膜的诊断效力,以及其与第1次压平硬度(SPA1)在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后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及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青岛眼科医院确诊的临床期圆锥角膜(CKC)患者94例(113只眼)作为CKC组,其中男性69例,女性25例,年龄(20.82±4.53)岁;并进一步按疾病程度分为轻(35例,36只眼)、中(36例,40只眼)、重度(33例,37只眼)3个亚组;纳入CKC组56例单眼发病患者的未发病眼作为亚临床期圆锥角膜(SKC)组;纳入健康者91例(91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眼均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检查获取角膜平均曲率(Km)、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Kmax)、角膜顶点和距顶点2 mm处的形变幅度比值(DAR)、综合半径(IR)、水平方向Ambrósio相关厚度(ARTH)、角膜中央厚度(CCT)、SPA1及SSI等参数进行比较。另收集CKC组中行CXL术的48例(65只眼)患者资料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检查上述参数。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配对t检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Pearson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SKC组的SPA1约为对照组的85.53%(87.92±12.38和102.79±11.74;t=-6.614,P<0.001),而SS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5,P=0.916)。CKC组的SPA1约为对照组的52.87%(54.35±14.70和102.79±11.74;t=25.985,P<0.001),SSI约为对照组的67.96%(0.70±0.14和1.03±0.14;t=-15.305,P<0.001)。轻、中、重度亚组的SPA1分别为64.27±12.12、55.22±12.23、43.75±12.33,SSI分别为0.78±0.14、0.71±0.11、0.61±0.0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A1对SKC具有良好的鉴别力(曲线下面积为0.802),而SSI则无诊断价值(P=0.869);相比SSI,SPA1对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鉴别力更高,其中鉴别轻度CKC与SK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对照组、SKC组及CKC组SSI均与SPA1呈正相关(r=0.278,0.368,0.550)、与DAR(r=-0.346,-0.462,-0.547)、IR(r=-0.612,-0.591,-0.718)呈负相关(均P<0.001)。圆锥角膜患者CXL术后6、12个月,Kmax相比术前明显降低(t=4.029,3.633;均P<0.001);SPA1则在术后6、12个月明显上升(t=-3.960,-4.500;均P<0.001);但SSI仅于术后3个月有所增加(t=-2.577,P=0.012),术后6、12个月回降至术前。结论SKC眼SSI无明显变化,CKC眼的SSI降低,且程度越重降低越明显;SSI与DAR、IR及SPA1具有相关性;SSI对不同分期及程度的圆锥角膜的诊断效力不如SPA1。圆锥角膜眼行CXL术后中期SPA1与临床效果的一致性较SSI更高。

  • 标签: 圆锥角膜 交联试剂 胶原 生物力学现象 角膜 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及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Smart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54例98眼,其中低度近视组23例41眼,中度近视组31例57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Q值、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总高阶像差(HOA)、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和球差(Z40),比较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角膜前表面形态的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测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低度近视组术后1个月角膜Q值、ISV、HOA、Z40分别为0.445±0.191、26.973±5.611、0.671±0.142和0.384±0.188,较术前的-0.273±0.817、13.784±2.376、0.433±0.687和0.231±0.062均明显增加,中度近视组术后1个月角膜Q值、ISV、HOA、Z40分别为0.693±0.203、34.038±5.773、0.874±0.216和0.520±0.129,较术前的-0.309±0.104、14.838±3.992、0.409±0.081和0.228±0.089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近视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Q值、ISV、HOA、Z40均高于低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角膜Z3-1、Z3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组ΔQ值和ΔISV均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ΔQ值:低度近视组:r=-0.364,P=0.044;中度近视组:r=-0.589,P<0.01;ΔISV:低度近视组:r=-0.298,P=0.039;中度近视组:r=-0.409,P=0.022);中度近视组ΔQ值与ΔZ40呈正相关(r=0.348,P=0.009),低度近视组ΔQ值与ΔZ40无显著相关性(r=0.180,P=0.266)。结论Smart术后低度和中度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及ISV均较术前增加,角膜Q值均由负变正,但对低度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的影响较小。

  • 标签: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非球面性 高阶像差 Q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对近视眼人群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影响及其辅助诊断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可行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144例(227只眼),其中男性90例(139只眼),女性54例(88只眼);年龄(22.8±5.6)岁。所有患者检查最佳矫正视力下的球镜和柱镜度数,并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检查。根据Pentacam参数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值(BD)进行分组,将BD<12 μm定为对照组(59例,118只眼);将BD≥12 μm定为高BD组(85例,109只眼),其中BD≤16 μm者为可疑组(44例,53只眼),>16 μm者为异常组(41例,56只眼)。选取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中BD、前表面曲率(ASK)、后表面曲率(PSK)、前表面散光(AAstig)、后表面散光(PAstig)、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直径(W-W)7个参数及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检测系统中第1次压平时间(AT1)、第1次压平长度(AL1)、第1次压平速度(AV1)、第2次压平时间(AT2)、第2次压平长度(AL2)、第2次压平速度(AV2)、最大压陷时间(HCT)、最大压陷峰距(HC-PD)、最大压陷形变幅度(HC-DA)、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综合半径、最薄点厚度/厚度变化率(ARTH)、硬度参数(SPA1)、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15个参数纳入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BD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寻找影响BD的主要因素。结果对照组和高BD组在年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11,-1.808,-2.359;P=0.071,0.072,0.121);Pentacam测量发现在对照组、可疑组和异常组中,ASK、PSK、PAstig、W-W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492,31.547,10.773,70.167;P<0.05),AAstig、CC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204,1.108;P>0.05)。其中异常组[43.40(42.20,44.40)]较对照组[42.80(41.98,44.00)]ASK增大(t=-4.292;P<0.05),可疑组[-6.50(-6.60,-6.35)]与异常组[-6.50(-6.70,-6.33)]较对照组[-6.30(-6.50,-6.20)]PSK均增大(t=4.492,4.618;P<0.05);可疑组[0.40(0.30,0.40)]与异常组[0.40(0.30,0.40]较对照组[0.40(0.30,0.50)] PAsting均增大(t=2.796,2.515;P=0.016,0.036);可疑组[11.40(11.00,11.60)]和异常组[11.10(10.90,11.30)]较对照组[11.50(11.40,11.80)]W-W减小,同时异常组较可疑组W-W也明显减小(t=3.235,8.353,4.282;P<0.05);Corvis ST参数在3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每组患者BD与Pentacam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可疑组、异常组以及所有患者中,BD与W-W呈低至中度负相关(r=-0.614,-0.304,-0.396,-0.661;P<0.05),BD与其他参数相关性较低或未见明显相关性;将患者BD与Corvis ST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仅在可疑组中,BD与AV1、HCT、HC-DA间存在低度正相关(r=0.332,0.361,0.382;P<0.05),BD与Corvis ST其他参数在各组中未见明显相关性。以BD为因变量,选取Pentacam参数与Corvis ST参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变量W-W、ASK、PSK、HC-PD、SPA1、CCT间不存在共线性(容忍度<0.100),方程检验结果F=37.221,P<0.001,调整r2=0.504,拟合较好。结论角膜形态学参数中角膜直径、前表面曲率、后表面曲率是影响BD的主要因素,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中HC-PD和SPA1也可能对BD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联合评估有助于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鉴别诊断。(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10-117)

  • 标签: 近视 眼前半段 角膜 生物力学现象 角膜地形图 屈光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圆锥角膜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行角膜胶原交联术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23例(32只眼),其中男性15例(24只眼),女性8例(8只眼);年龄(26±10)岁。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组织结构改变、定量记录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不同时间的差异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Bonferroni校正。结果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周,角膜上皮细胞处于修复期,表现为上皮基底细胞核增大、反射增强,上皮下可见活化细胞,浅基质肿胀呈海绵状,深基质肿胀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反射强。术后1个月,上皮基底细胞恢复,上皮下神经开始生长,浅基质持续呈海绵状肿胀,反射进一步增强,深基质肿胀呈更粗大的斑块或条索样结构并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内,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30,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51±0.31)、(3.65±2.21)、(8.50±4.02)mm/mm2,与术前的(14.60±2.57)mm/mm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不同时间点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8,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分别为2.00(1.00,5.75)、2.50(1.00,5.75)、79.00(64.25,94.00)个/mm2,与术前的347.00(345.00,395.75)个/mm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内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范围为(400.56±86.12)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402.13±89.20)、(399.88±85.92)、(399.69±85.94)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P=0.455)。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后部基质细胞密度[术前为(260.6±33.2)个/mm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64.4±44.5)、(263.9±37.6)、(266.3±40.2)个/mm2]和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为(2 707.1±152.6)个/mm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 704.2±148.5)、(2 705.6±152.6)、(2 704.5±150.1)个/m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8,1.01;P=0.259,0.351)。结论圆锥角膜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上皮和上皮下神经的改变呈现损伤修复的过程;角膜浅基质呈均匀的蜂窝状肿胀,深基质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肿胀;术后早期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相对稳定。

  • 标签: 圆锥角膜 显微镜检查,共焦 胶原 交联试剂 角膜基质
  • 简介:摘要:春季角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是一种慢性、双眼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其发病与春季明显相关。虽然VKC有明显的季节性倾向,但有报道20%~60%的患者为全年性发生。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医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虽然VKC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对于VKC的病理特征、临床特点、诊断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标签: 春季角结膜炎患者 眼表及角膜 形态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后角膜形态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翼状胬肉手术66例(9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角膜Pentacam参数、翼状胬肉及手术区角结膜变化及视力。结果术后1个月瞳孔中央3 mm及5 mm直径区域总角膜屈光力的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及高阶像差(4 mm)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1个月视力较手术前提高(P<0.05);术后1、2及3个月,瞳孔中央3 mm及5 mm直径区域总角膜屈光力的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高阶像差(4 mm)及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形态在翼状胬肉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且前房深度未受到影响。翼状胬肉切除术可以降低角膜散光度,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降低了翼状胬肉复发率,从而提高视觉质量。

  • 标签: 手术,翼状胬肉,原发性 地形图,角膜 参数,Pentacam 视力 深度,前房
  • 简介: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对晶体完整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早期影响。方法122例(13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无眼内充填46例(47眼),C3F8充填36例(38眼),硅油充填40例(46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3天、5天和15天测量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无眼内充填者眼压无明显改变,术后1天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C3F8充填术后1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天下降;硅油充填术后1、3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5天下降;眼压升高与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晶体完整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形态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主要由眼压及手术操作所致,在将眼压控制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正常。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角膜内皮细胞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维吾尔族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PEX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角膜内皮形态学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就诊治疗的维吾尔族PEX患者76例(76眼),PEXG患者82例(82眼),POAG患者64例(64眼)以及ARC患者76例(76眼)分别作为PEX组、PEXG组、POAG组及ARC组。收集各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角型细胞比例(HEX)、变异系数(CV)、角膜中央厚度(CCT) (眼前节OCT)等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ARC组、PEX组、PEXG组及POAG组ECD分别为(2 565±202)/mm2、(2 286±178)/mm2、(2 104±376)/mm2、(2 206±206)/mm2。PEX组、PEXG组及POAG组ECD低于A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6.19、6.58,均P<0.001);PEXG组ECD低于PEX组、POA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RC组相比,PEX组、PEXG组以及POAG组CV较高,HEX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EX组CCT与AR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XG组CCT较PEX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2),较POAG组也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吾尔族PEX患者ECD减少,PEXG患者CCT变薄,提示在对PEX、PEXG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应更注意对角膜的保护。

  • 标签: 假性剥脱综合征 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中央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09年2—12月"亮睛工程"在海南儋州"亮睛点"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73例573眼。采用TOPCON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CCT)、六角形细胞比例、内皮细胞面积等参数,比较不同性别、眼别和年龄组受检者上述各检测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533.00±366.67)个/mm2,CCT为(501.15±31.67)μm。年龄、CCT、最大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年龄组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79岁组和≥80岁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小于60岁以下组,但≥80岁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大于60~79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性别、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CCT的主要影响因素,男性CCT为(516.27±35.84)μm,明显高于女性的(492.20±24.9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05,P<0.01),不同性别间其他角膜内皮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眼别间角膜内皮各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随年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值增大,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的减小而逐渐降低,6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衰老速度存在差异。

  • 标签: 角膜 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生物学测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元素的分布、运移和转化过程的学科。元素的存在形态对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了解元素存在形态的变化和其对地球化学过程的敏感性,对于揭示地球系统的作用机制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行元素存在形态对地球化学敏感性的研究具有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 标签: 元素存在形态 地球化学 敏感性指数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角膜神经图像拼接方法分析干眼患者角膜神经形态特点及其与干眼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1─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干眼患者16例(16眼)。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伤泪河高度(NITMH)、无创伤泪膜破裂时间(NITBUT)、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睑板腺缺失比例、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IVCM等检查。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新的拼接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最短神经长度、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等指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2种方法间角膜神经分析的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干眼临床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数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在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神经数量方面均明显大于传统分析方法(均P<0.05);最短神经长度较传统分析方法短(P<0.001);神经数量密度较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传统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长度、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均有相关性(r=0.52,P=0.037;r=-0.62,P=0.011;r=-0.62,P=0.011),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而使用拼接图像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密度呈负相关(r=-0.56,P=0.025),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可获得更大角膜神经分析面积。2种分析方法的角膜神经分析结果不同,部分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也不同。新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拼接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更可靠地评估干眼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情况。

  • 标签: 角膜神经 干眼 共聚焦显微镜 图像拼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CL)长期配戴者睑板腺形态改变与干眼观察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拟行屈光性手术的患者157例314眼,其中长期配戴软性CL者91例182眼作为CL组,未配戴CL者66例132眼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2个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NIT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NIT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情况;并进行睑板腺形态评估,包括睑板腺缺失率及腺体弯曲个数。结果CL组OSDI、CFS评分分别为16.67(10.00,25.00)和2.00(1.00,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8(7.50,18.26)和1.00(0.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 401.00、6 969.50,均P<0.01);CL组TMH、fNIBUT和avNIBUT分别为0.20(0.17,0.23)mm、5.64(3.95,7.92)s和8.56(6.56,12.12)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2(0.17,0.29)mm、7.33(4.54,13.21)s和11.49(7.46,17.8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 258.00、9 047.00、8 864.00,均P<0.01)。CL组患者的总睑板腺缺失率为(29.42±12.24)%,腺体弯曲个数为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7±10.83)%和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6,P<0.01;U=7 656.00,P<0.01)。CL组总睑板腺缺失率与配戴时间、OSDI评分、CFS评分均呈正相关(rS=0.404、0.275、0.319,均P<0.01)。结论长期配戴软性CL可导致较严重的眼部不适症状、干眼体征以及睑板腺形态的异常;长期配戴软性CL者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和干眼体征可能与其睑板腺异常有关。

  • 标签: 干眼 角膜接触镜 睑板腺 泪膜 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
  • 简介:一案件非常的罕见.新闻媒体可以用"全国第一例"诸如此类的标题煽动此案对受众的巨大诱惑.案发地点在火葬场,报案人是死者的母亲.火葬场所在辖区西郊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崔迪带人赶到现场时,看到了他早已经想到了的场面:偌大的殡仪馆里,站满了表情肃穆、神色诡疑、满腔愤怒的各色人等.这些臂上戴着黑纱、胸前别着黄花被称作丧属的人们,原本是来火葬场为亲友送葬的--不久以前崔迪就以这样的身份,来为献身于蓝天商厦"九一二"特大火灾扑救现场的战友送行--现在这些送葬的人们却被这件出了鬼的事困扰住了.一种悲哀、神秘、恐怖的气氛笼罩着殡仪大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及1 050 Hz切削频率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近视散光术后对角膜形态和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行Trans-PR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33例65眼,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裸眼视力(UCVA)(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和等效球镜度(SE)。使用Sirius角膜地形图分析仪记录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对称指数(SI),6、7、8、9 mm直径范围下的角膜前表面Q值,前表面球差、彗差、三叶草和总高阶像差,斯特尔比率(SR),水平和垂直子午线方向10、20、30、40 c/d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并比较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各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前BCVA为-0.09±0.06,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UCVA分别为-0.10±0.08、-0.12±0.06、1.16±0.06、-0.18±0.05;术前SE为(-4.24±1.24)D,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SE分别为(0.03±0.63)、(0.08±0.53)、(0.02±0.79)、(0.08±0.37)D。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前表面SI值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和6个月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前表面Q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由负值变为正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前表面三叶草、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术后7 d、6个月的彗差明显高于术前值,术后3个月、6个月的球差明显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SR均较术前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水平子午线不同空间频率MTF值均较术前降低,垂直子午线30、40c/d空间频率MTF值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不同直径范围Q值与球差(r=0.798~0.925,P<0.05)、总高阶像差(r=0.596~0.630,P<0.05)、SI(r=0.235~0.303,P<0.05)、角膜切削深度(r=0.583~0.659,P<0.05)均呈正相关;SI与球差(r=0.307,P<0.05)、彗差(r=0.424,P<0.05)、总高阶像差(r=0.300,P<0.05)、角膜切削深度(r=0.227,P<0.05)、偏心切削量(r=0.281,P<0.05)呈正相关;SR与像差、角膜切削深度、偏心切削量等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使用SPT的Trans-PRK术矫正近视散光术后视力提高、屈光度稳定、视网膜成像质量提升,而角膜前表面的非对称性增大,并引入不同程度的高阶像差。

  • 标签: 屈光手术 屈光不正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 角膜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眼表形态改变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1人(70眼)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随访术前、术后3月患者视力、泪河连续性及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月41眼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占总例数的58.6%。术后3月55眼泪河连续性及泪河高度较术前有所改善,占总例数的78.6%。术后3月泪膜破裂时间较术前有所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恢复快、有利于眼表环境改善、术后复发率低的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视力 泪膜破裂时间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形态欠规则但尚不能诊断圆锥角膜的患眼与角膜形态正常眼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评估综合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诊断对于筛查角膜屈光手术前的早期圆锥角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至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接受SMILE手术者57例(104只眼)其中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29.2±4.7)岁。根据Tomey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严重程度指数(KSI)分为正常组(KSI<15%)35例(65只眼)与欠规则组(KSI≥15%)22例(39只眼)。收集患者的年龄、等效球镜度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裸眼视力。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角膜最薄点中心3 mm区域前后表面曲率半径(ARC和PRC)、角膜最薄点厚度(THP)、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ADD)。使用Corvis ST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BI)、角膜中央厚度(CCT)、非接触生物力学校正眼压(bIOP)、最大形变幅度(DA)、最大反向半径(M)、顶点和1 mm间形变幅度比值(DR)、硬度参数(SPA1)。运用Pentacam与Corvis ST联合诊断系统分析得出断层扫描生物力学指数(TBI)。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各参数及各组1周、1个月、3个月、1年与术前的DA、M、DR、SPA1差值(Δ)进行两组间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间年龄(t=0.20)、CCT(t=1.64)、DA(t=-1.85)、BIOP(t=0.73)、M(t=-0.24)、DR(t=-1.00)、屈光度SE(t=-0.97)与BCVA(t=0.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欠规则组TBI为0.28±0.20、CBI为0.09±0.21、BADD为1.33±0.47,明显高于正常组(t=-2.17,-6.78,-4.37;P<0.05),SPA1明显低于正常组(t=2.58,P=0.011)。正常组TBI为0.05±0.08、CBI为0.01±0.03、BADD为0.92±0.46;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两组裸眼视力(t=-0.31,0.36,0.24,0.63)、屈光度数(t=0.00,-0.22,0.90,0.73)及M(t=-1.80,-1.90,-0.78,-1.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欠规则组DA术后1和3个月均高于正常组(t=-3.13,-3.09;P<0.01),DR术后1周、1个月、1年均高于正常组(t=-2.72,-3.39,-2.51;P<0.05),SPA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均低于正常组(t=2.11,2.73,3.70;P<0.05)。术后1个月ΔDR欠规则组高于正常组(t=-3.01,P=0.003);术后1周、3个月、1年ΔD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1,-1.40,-0.61;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两组ΔDA(t=0.50,-1.10,-0.73,2.12)、ΔM(t=-1.52,-1.41,0.01,-0.79)、ΔSPA1(t=0.89,0.90,1.12,0.9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形态欠规则眼与角膜形态正常眼在SMILE术后1年内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均稳定且无明显差异。综合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对于角膜屈光手术前筛查早期圆锥角膜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03-109)

  • 标签: 眼前半段 角膜 生物力学现象 激光,飞秒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角膜地形图 圆锥角膜
  • 简介:AIM:ToevaluatethecornealendothelialcelldensityandmorphologyinChinesepatientswithpseudoexfoliationsyndrome(PEX).·METHODS:Medicalrecordsof16patients(20eyes)withPEXwhopresentedtoourinstitutionbetweenJuly2008andJune2010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Thirteeneyeshadcombinedglaucoma.Theinformationoffiveapparentlynormalfelloweyesinthesepatientswasalsorecorded.Lefteyesof20patientswithbilateralsenilecataractsbutnoothereyediseasewereincludedascontrols.Specularmicroscopywasperformedinalleyestoanalyzeforcornealendothelialcelldensityandmorphology.Celldensity,coefficientofvariationincellsize,andpercentageofhexagonalcellsincornealendotheliumwereevaluated.·RESULTS:ThemeancornealendothelialcelldensityinthePEXeyeswas2298±239cells/mm2,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ataracteyes(2652±18cells/mm2,P=0.026),but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coefficientofvariationofcellsizeandfrequencyofhexagonalitybetweenthesetwogroups.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threeparameterswerefoundbetweentheapparentlynormalfelloweyesandthePEXeyesorthecataracteyes,orbetweenthePEXeyeswithandwithoutglaucoma.·CONCLUSION:CornealendothelialcelldensitymaydecreaseinChinesepatientswithPEX.ThedevelopmentofglaucomainPEXeyesdoesnotseemtoberelatedwiththechangeincornealendothelialcelldensityormorphology.

  • 标签: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PSEUDOEXFOLIATION SYNDROME